郭钰
摘要:写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技能,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与新课标“以生为本”的精神高度契合。笔者以人教版初中英语的一节写作课为例,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写作课堂中尝试分层教学法。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英语写作;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3-0115-03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学习的反馈形式,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运用知识,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写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重视,在中高考中写作对于学生成绩的影响也在越来越大。但是,由于英文写作本身难度较大,并且初中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往往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客观差异,做到既面向全体又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认知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2010,吴辉琴)。
分层教学注重所有学生的发展与需求,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任务,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教师更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便于教师“因材施教”,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保证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在初中英语写作课堂中,分层教学又可细化为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分层这几个方面,本文将结合人教版九年级unit 1 的写作任務,探索如何在初中写作课中开展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九年级unit 1为例。
1.学生群体分层
初中英语教学强调“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写作教学更是如此,只有了解学生群体,才有可能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能力及技能,以及学习的动机态度,将学生们分为三层——基础层、中间层、提高层。
基础层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常常对英语写作无从下手。由于传统写作课知识容量大且概括性强,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态度消极,缺乏学习动力。
中间层学生一般能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作文,但是依赖老师所给的范文、例句,并且在语篇结构、衔接、用词以及句法结构的表达等方面与提高层学生还存在一定差距。
提高层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强,语感好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这部分学生审题清晰,考虑全面,即注重谋篇布局,也能做到字斟句酌。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到导向、激励和调控的作用。因此,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能力”“写”的要求以及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学情,笔者将写作课教学目标进行了分层,以人教版九年级unit 1为例。
2.1 基础层。在老师的帮助下,基础层学生能够审清题意;能写出简短的问候语、祝福语及用you should、you can等句型提3-5个建议;并且规范书信格式、标点符号。
2.2 中间层。中间层学生能自主审题,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完善写作要点分析或思维导图,信的主干部分不仅要提建议还要简要说明建议理由;在语言表达基本准确的基础上,能尝试去使用高级词汇,如beneficial,therefore等;力求句型丰富,学会灵活使用非谓语doing、以及it作形式主语的句子,并尽量避免低级错误。
2.3 提高层。能主动高效收集写作素材;写出的文章切题,内容充实;讲究布局谋篇,文章有条理有层次,衔接过渡自然;语言表达准确规范,词汇和句型句式丰富。
3.教学活动分层
在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的整个过程就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将写作课堂分为三个环节,并严格按照分层教学理论指导设计教学活动,以人教版九年级unit1 写作课为例。
当前的初中英语写作课通常分为三个部分:写前准备——审题构篇;语料准备——回顾、整理、总结该话题相关的词块、表达方式;独立写作;评价批改——学生互评,教师批改,小组或班级讨论。
3.1 Step one导入。教师创造情境,用ppt展示了一封求助信,写信人向大家咨询学习英语的好方法。随即,教师就提议学生们写一封回信去帮助他。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问题,具体设计如下:基础层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
Q1:What kind of article are we going to write?
Q2:What is the advice about?
中间层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
Q3:How many paragraphs may we write in the letter?
Q4:What may we write in each paragraph?
提高层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
Q5:Please draw an outline of your article.
基础层学生通过回答问题1和2,可以快速了解本节课的写作任务,审清题意。
设计第3和4个问题一则旨在培养学生“看大局”、列提纲的习惯,引导他们构思文章架构,二则是想激发中层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为后续环节做准备。
最后一题要求较高,需要提高层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独立构思出合理的篇章架构以及完善写作要点,训练了他们思维的完整性。
3.2 Step two构篇。对于导入部分的问题教师并没有直接的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希望“以读促写”,通过阅读的输入帮助写作的完成。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完成教学任务,不仅能掌握相关知识,还能提升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学案上的一封建议信——Advice on How to Keep Healthy,并回答相关问题;
Dear Lucy,
I am sorry to hear that you often have a cold. You are in bad health. I want to tell you some advice on how to keep healthy?
First,you can do more exercise. Its good for your health. Whats more, you should have healthy eating habits. For example, eating more vegetables and less meat are beneficial to your health. Third,its a good idea to wash hands before meals so that you wont eat anything unclean. Last,don't go to the crowded places,because its not safe.
I hope you will get better soon.
Best wish.
Yours Allen.
基礎层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
Q1: 选择题 This is a/an ___1___ about ___2____,and how do you know?
1 A. advice letter B. speech C. advertisement
2 A how to keep healthy B. how to study well C. eating
Q2: How many paragraphs are there in the passage?
中间层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
Q3: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Q4:How many suggestions are mentioned in the letter?
提高层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
Q5:Draw a simple mind-map
第1题的第一个空既是考察基础层学生对于文本类型以及话题等信息的提取能力,也旨在提醒学生注意信件的格式。采用选择题的任务形式则是为了尽可能降低难度,提高课堂参与度。第2题也相对简单,因为信件中有很明显的提示词。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提醒学生,一封建议信写4条左右的建议即可。
第3和4题的设计,帮助中间学生解决了导入部分的问题,建议信的主干一般有两部分内容,具体的建议以及建议的原因,而学生往往会忽视第二点——为什么提这个建议。这两个问题不仅帮助基础层和中间层学生完善了写作要点,也提醒他们写作切忌“一段论”。
对于提高学生而言,将第5题答案和自己刚刚所列的提纲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及长处,训练了他们思维的科学性、严密性。
3.3 Step three预料准备。
Part One 词块复习
了解建议信该如何写,接下来就是语料准备的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主要是采用头脑风暴、思维导图,以及归纳总结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关于学习话题已习得的经验知识并引导学生整理、巩固所掌握的知识,为写作输出环节做铺垫。
Brainstorm:
基础层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Q1—what learning methods do you know?
中间层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Q2—what other methods do you know?
提高层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Q3— Can you classify them?
基础层学生的知识碎片化,头脑风暴能快速有效帮助他们提取相关知识储备,首先保证他们在写作环节有东西可写,有信心动笔写。
中间层和提高层学生则在此基础上继续补充完善知识网,为写作的环节词汇运用做好准备。而为了更好的储存、运用这些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将他们进行合理的分类整理。就学习方法而言,学生可以按照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将方法进行分类。
Part Two 句型复习
基础层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
Q1:blank-filling
In the passage, what sentences are used to give advice?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do more exercise.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have healthy eating habits,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o wash hands before meals.
___________ go to the crowded places.
中间层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
Q2: In the passage, what sentences are often used to tell reasons?
Q3: What makes the passage so fluent? Can you find them?
提高层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
Q4: blank-filling and translation(句型输入)
Can you complete the three sentences and translate them?
________word cards helps a lot in _________ words.
_____________ notes is the secret to English learning.
A good way_________ practice writing is by ____________.
Q5: What other useful sentence patterns do you know?
第1题的设计旨在帮助基础层学生复习最基本的几个建议句型,采用填空的形式,一则是为了降低难度,二是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找出句子主干部分,掌握简单的建议句型,为后续运用环节做准备。根据学情,中层学生在原因理由的陈述方面存困难。问题2的设置也是基于以读促写的原则,让中间层学生了解如何用简单的语言讲述理由。
大部分中层学生的作文往往读起来比较生硬,不够流畅,主要原因就是文章缺少合适的衔接词。第3个问题帮助学生去探索使用衔接词的重要性,并发现一些常用的衔接词,为后续写作环节做准备。第4题中的句型源于课本句型的改编,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建议句型,但是可以灵活运用到建议信中。这些句子不单丰富学生写作的句型结构,更重要的是对发展层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一个开放性题目,教师希望能打破常规套路,调动提高层学生去思考突破,鼓励他们写出具有自己的风格的内容。
3.4 Step Four独立写作。
3.5 Step Five评价。
学生在独立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评价、批改作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全班学生分组,保证每组各层的学生都有,以便于小组互评。
小组互评:在小组中成员相互阅读批改作文,并认真反思自己的作文。让基础层学生读中层学生的作品,中层学生阅读提高层学生的作品,并认真反思自己的作品。让提高层学生为中层学生作文提出修改意见,中层学生为基础层学生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选出一两篇中层作文进行讲评,分析优点及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评阅:教师将作文统一批阅,给出分数。针对基础层学生和中层学生,教师在给出具体改进意见的同时,更要肯定作文的优点、亮点以及进步之处,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以及兴趣。
不同于传统教师批改的方式,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力,还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基础层学生、中层学生得到了更全面的反馈意见和更多学习的机会,而中层学生、提高层学生在帮助同学批改作文的同时,也是在锻炼自己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英语教学模式大大优化了传统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帮助老师提高了教学水平,还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2] 程桂琴.关于分层英语教学的报告,《基础英语教育》,2005年第4期.
[3] 吳辉琴.《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实践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