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专注力,主要来源于小学生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兴趣多少,如果兴趣较为浓厚,那么小学生在上课时的课堂专注力越为集中,反之则越为分散。因此,本文将主要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课堂专注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专注力;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3-0198-02
引言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中,由于小学生会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会使得小学生的学习方向也发生偏移,这就使得小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锐减,从而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课堂专注力。因此,以下将通过分析这些存在的客观因素,从而提出三项改善措施。
1.当前阻碍小学生提高数学课堂专注力的客观因素
1.1 教学目的仍是以达到最优成绩为主。考试成绩一直是我国大部分小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成绩的好坏往往是评判一个小学生品质良好的重要观点。又因为受到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望子成龙的思想自古就流传在小学校园,而这些都是阻碍小学生正向发展的关键因素,比如,当小学生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亲戚朋友们总是会不断地询问自己在学校的成绩怎么样,并且自己的父母还总以他人的学习成绩比较自己,这就使得成绩一般的小学生的心理隐形间发生变化,很容易触发孩子的叛逆情绪。
而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校附注在小学生身上的学习压力也逐渐增大,如从四年级之后就开始增加一些家庭卷面作业,这就使得小学生要学会自主调节自身的心理,这样才能适应突增的学习压力。另外,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就可以尽多地掌握生存技能,从小学起就开始给小学生报名各种课外培训班,如语文、英语、钢琴、声乐等。由此就使得小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知,逐渐转变为一种机械式的认知,从而对于小学数学失去了自然的兴趣,并且大量的精力都被分配在各种补课中,从而逐渐降低对于数学课堂的专注力。
1.2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发展速度迟缓。为了让小学生可以在进入小学的初期,可以适应小学校园内的学习节奏,因此校方在制定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计划时,主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并且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比较简单。而到了从四年级之后的学习时期,由于越来越贴近于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并且校方为了保证本校的升学率及重点中学的升学率,那么就会在这时期加大对小学生的知识灌输量,并且对于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是越来越重,教师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偏向于培养小学生的应试思维,即无论任何情况,都应以达到成绩更高分为标准进行学习。虽然这样可以在短期内,让小学生火箭式地提高自身的数学成绩,但恰恰是这种从小培养的填坑式教育,使得小学生当下及未来都对数学这门学科,失去了初始探索的兴趣,从而也不利于提高小学生对小学数学课堂的专注力。
1.3 当前的固定课时已不适应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自我国相关教育部门提出新课改的时候,各小学基本都已学习到相关的新课改教学方式,但是存在疑点的是,虽然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增加让小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容,但是原本的教学课时时间并没有发生增长变化。这也就意味着要将原本刚合适的时间进行压缩,那么这一方面要求数学教师要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另外一方面要求增添的实践内容必须在符合课时的条件下进行,因为实践内容仅仅是占一部分,而大部分的时间要去教学教材内容,所以这就产生强烈的矛盾冲突。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小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的兴趣,进而不利于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专注力。
2.可以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专注力的措施
2.1 数学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可以增添趣味。趣味教学一直是小学教学尝试的新类型,也是学生间较为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那么数学教师也可以将其引用在自己的教學课堂中,不过可以预先在自己的教学教案中提前演练,这样就可以做到有备无患,从而可以在教学时顺利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圆柱与圆锥》时,因为书面的内容是处于二维平面,虽然大多数学教师可以在黑板上,通过粉笔手画直线和虚线组成的圆柱表示,但是对于有些空间理解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会比较难以理解平面、直线的关系定理。因此,数学教师可以提前在课堂上准备一些生活用品,如积木、灯管、一次性易拉罐等可简易拆卸的工具,然后以四人一组的形式发放到小学生手中,让小学生可以在听讲时,可以让小学生通过笔画观摩圆柱或圆锥的特点,从而一方面提高小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从而利用手中的工具自行理解书本的定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小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专注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2.2 不吝啬赞美,不分类夸奖。小学生是需要鼓励学习的群体,而且这个群体在性别。性格、能力等方面又分为不同的个体,所以针对每个人的切实评价,就是对于这些小学生而言最好不过的鼓励方式。因此,数学教师可在对小学生进行评价时,以鼓励为主、评价为辅的方式进行评价,那么就可以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专注力。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梯形的面积》时,根据课本内的指导,如果要求得一个梯形的面积,那么可以将这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想加,并于这个梯形的高相乘,最后将得出的乘积除以二。那么,在班级内肯定会有大部分的学生在刚接触时,一直认为这个方法是求解梯形面积的唯一解法,并且班级内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使用这种方法最多,而且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也愿意小学生使用这种方法,所以教师往往会在好学生回答提问后,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赞赏。
但是,如果有个别成绩较差的小学生使用其他方法,同样可以解出某个梯形的面积,如有些成绩虽然较差的学生,将一个梯形划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并将这三个图形的面积依次求解出来,最后三者想加同样得到利用公式求出的答案。那么这时,教师也应给予这些同学充分的鼓励,并且为了让这些同学继续保持探索数学的积极性,那么可以有针对性的赞扬这些同学勇于创新的数学精神,从而可以既提高这些同学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提高整个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2.3 数学提问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发。提问时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主要是为了让小学生可以自发地进行思考,那么数学教师可以加之生活元素,从而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的理解程度。
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中位数和众数》时,众所周知,中位数是指所有排列的数字中,位置处在所有数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该数列的中位数。且在所有小学教室内,所有的小学生的座位也是按照井字排序,所以数学教师可以向小学生提问道“请问同学们,在第一排就坐的所有同学内,谁坐在中位数的位置上呢?”,而通过这个实例,小学生对于中位数的概念就转换到同班同学的座位问题上,这样就可以将数学的抽象概念转换为具象的实物概念,从而帮助小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
那么,在讲解众数时,众所周知,众数是指一个数列中重复出现的次数最多的数。所以数学教师依然可以利用班集体这个实物,可以向小学生提问道“请问在座的同学们,在我们班里面哪个姓氏重复的次数最多呢?”,而通过这个实例,小学生可以在学习众数的同事,联系到对熟悉的同班同学的情感,从而可以提高小学生对众数的专注力,进而提高这一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三种改善措施,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课堂趣味,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从提问和评价两个角度出发,从而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课堂的专注力,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建俊.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注意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7):35.
[2] 王华荣.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培养的策略[J].小品文选刊:下(8):89-89.
[3] 王伟.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J].好家长,2018(16):129-129.
作者简介:吴平生(1964-)男,汉族,广西昭平县,大专,一级教师,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