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二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3-0091-01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如此,晨间的记忆力和学习力是其一天中的高峰时间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利用好每日晨读的最佳时间,让学生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扩展延伸课堂所未涉及的知识面,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鼓励学生预先学习还未讲授的教材内容并做好记录工作(比如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自己对课文的简介),以减轻教师课堂讲授的负担,也达到便于学生课堂学习的目的。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课外读物供其阅读和学习,使晨读成为培养学生规律学习习惯,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路径。早读课作为学生晨读的关键时间,对其的合理安排也便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
1.小学语文早读课存在的问题分析
纵观国内中小学,能够做到语文早读课合理规划的学校较少,由此导致学生在早读课的时间出现闲聊、睡觉等情况不在少数。而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三点。一是晨读的内容和形式单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通过对笔者所在地区小学的语文教师与学生调查可以发现:早读课的时间比较统一,基本是在7:50——8:30之间;早读课的内容一般由教师布置安排,主要以课文朗读、诗词背诵为主;另外晨读的形式也基本以领读、自主阅读、学生齐读或背诵为主。总之,多数学校的早读课普遍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的现象,而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个性阅读习惯的发展,还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在晨读时产生敷衍了事的心态,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是教师对早读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引导。教师一般习惯于将早读作为学生自习的时间,在布置简单的晨读任务之后放任学生自习,对于学生如何高效利用晨读并未提供具体时间规划和自习指导,有时在学时紧张的情况下,部分教师将早读课直接占用为课堂讲评平时作业或考试试卷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鉴于此种缺乏教师引导的早读课,学生的晨读效果自然也就不甚理想。三是早讀课时间与课堂一致,安排并不合理。高中低学段小学生的早读课时间并未很好地做出区分,低学段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如中高学段小学生,可以考虑对现有早读课进一步做出时间规划,以便更好地帮助低学段小学生提高早读效益,中高学段则需要考虑在晨读任务设计及不同任务所需时间方面做出改变。
2.提升当前小学生早读课效率的有效策略
2.1 制定科学早读计划,逐步学生晨读意识,培养学生规律阅读习惯。通过有关科学研究发现,有意识的记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更加有利,也更能确保学习的高效。有意识的记忆,不单可以让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内记住更多的知识,也可让这些知识在学生的记忆中停留更长的时间,从而延长遗忘周期。良好的晨读效果不仅取决于良好的课堂纪律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在良好的课堂纪律上,提供正确的学习规划,提升早读课堂的利用率。众所周知,人类在一天中学习和记忆的黄金时间是清晨,所以在布置早读任务的时候,教师还是应当有所侧重,主要是以课文背诵为主,在明晰教材的背诵要求后逐一展开背诵,并进一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性的调整已有的背诵计划和要求,在规定时间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员间的互查,之后由教师随机抽背,若是恰巧赶上期末或是期中测试前期,教师也应当适时引导学生调整背诵重点,让学生相互查缺补漏,进行复习背诵,提升整体语文学习效果,让学生能够在短期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2.2 丰富晨读形式,策略性诱导学生学习主动性。早读课本应是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但是我们也会发现这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难度,由于其在自我时间规划和自我行为约束方面不如成年人,极易导致晨读自习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因而还要求小学教师在安排好学生晨读需完成的学习任务之后,及时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及自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发现每个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适时作出有效引导。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显然这里的“读”并非只是简单的重复机械阅读之意,而是让学生在对同一篇文章多次阅读时以不同的视角或侧重点出发,使得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有不同的感受,学生在每一次阅读完都能够有新的心得体会。比如,在拿到一篇新的文章后先采取集体朗读的形式,让学生集体大声朗读一篇文章,学生在朗读相对较慢的语速下可以对文章的有粗略的了解;其次,在集体朗读之后,教师还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竞赛朗读、自由阅读等多种形式,甚至也可以在其中串联一些学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小游戏,让学生每一遍的阅读后都能有所感悟,最好能够让学生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早读教学中,老师的循循善诱,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思路,引导学生参透文章的主旨。如此一来,就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拥有更多的心得体会,也教会学生如何在写作中抒发和升华感情,一举两得。
2.3 尝试开发适合学生的特色早读课模式,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众所周知,早读课往往不同于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氛围更为严肃且内容更为紧凑,而早读课则更像是语文课堂的有效补充,需要做到在尊重学生学习规律及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因此,笔者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在早读课这一时间段做出如下布置安排:早读课的前十五分钟作为学生课外知识拓展的时间,尽量保证这一时间充裕,以确保学生能够将自己感兴趣的课外学习所得充分展示,一节早读课可以允许两到三个学生做出成果汇报,然后教师再做另外五分钟小结或学生互相点评学习时间,后二十五分钟则主要是当天课堂需预习的内容或近期需朗读和背诵的课文或诗词,如此一来也能保证早读课不失其本质。在早读课的后二十五分钟内的前十分钟笔者认为也是可以提前以星期为单位规划的,比如星期一的课本剧表演、星期二的名人名言荟萃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作出必要指导的基础上任由学生发挥所长。
参考文献:
[1] 潘新花.提升小学语文早读课效益的策略[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09):57-58.
[2] 张孝慈.提升小学语文早读课效益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