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作文课上,我指导完一篇有关“爱”的主题作文,全班同学都已经埋头写起来,唯独林同学紧握笔杆,眉头紧锁,一会儿东望望,一会儿西瞧瞧,完全没有动笔的意思。我心想:他一定在思考该写什么吧!索性不去打扰他,让他继续思考。可是十五分钟过去了,好多同学都写完一大半了,林同学双手抱头,噘着嘴巴,小脸蛋愁得像霜打后的茄子。
我悄悄地走到他身边,他突然小声哭起来,眼眶红红的,低声道:“刘老师,我写不出来,我没有经历过,我没有素材。”也许他的小声哭泣惊动了鸦雀无声的教室,一些同学抬起头来,看了看,耸耸肩,摇摇头,小声嘀咕:“我都快写完了,他居然一个字都没动。”林同学更着急了,眼泪直往下掉。
我只好抚慰他,弯下身子小声地与他交谈,问他想写谁。他挠挠头说:“我想写爸爸,他带给我快乐,常常陪伴着我。”
“哪件事让你感到快乐了?”
“爸爸每周都会抽空带我出去玩。”
“哇,每周都带你出去呀?爸爸一般带你到哪里玩?玩些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爸爸的感受呢?”
“每次出去玩我都觉得玩得好快乐,可我从这些快乐中体会不了爸爸的愛。”他边说边又急得哭起来了。
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在为文章素材发愁。
“不用哭,也不用着急,这个行不通,我们换换别的。”
后来,他说到了中秋节和爸爸妈妈在月下散步,正当我想说这是多好的陪伴,月下散步可以赏月,可以促膝谈心……他直接说散步时间很短,什么也没感受到。再后来,他转转眼珠,说到上次去游泳的时候,在泳池与一个人相撞……
我一听,终于找到一个好素材了,连忙说: “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撞得很疼,手脚麻木,都呛水了,心跌落到谷底……”
“说得多好哇,这就是你的感受,文章重点要来了,有人来帮你了吗?”
“没有。”
“你希望谁来帮助你?你就把给予你帮助的这个人作为主角,你希望他怎样帮助你?你的感受是什么?”我还想继续讲下去的时候,他打断了我的话:“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我怎么写得出,我总不能胡编乱造!”
他这话说得很在理!他是一个很有原则的孩子,作文这件事也容不得半点儿虚假。
我深呼吸一下,继续引导:“你看,当你做不出题的时候,爸爸是怎样帮助你的?当你垂头丧气的时候,爸爸是怎样鼓励你的?当你肚子饿的时候,爸爸是怎样为你准备饭菜的……”
“可是这些,别人的爸爸也会这样做的!素材一点儿也不新鲜!”他喃喃自语道。
这孩子,是不愿意走别人走过的路,一心想要创新呢!
我停了下来,不再着急让他马上找到可写的素材。哪怕今天的作文他一个字也没写,也没有关系。因为他一直在思考,他只是不愿凑合,想写出真正有思想的文章,难道不值得表扬吗?
“刘老师,我想到了!”他眉毛飞扬,露出笑容。
“你想到如何写爸爸的爱了?”
“不是,我不写爸爸了,我就写您!”
“写我?”我惊愕。
“当我作文写不出一个字的时候,您一步一步启发我,让我很感动!”说完,他居然哭了起来,因为终于找到好的作文素材了!
其实作文素材不一定要挑选多大的事情,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只要它触动了你,就足以见证快乐,传递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