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必须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只有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法制环境,才能确保食品安全。目前,《食品安全法》是我国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最全面、最基础的一个法律,它涉及到食品的所有环节,包括生产、流通、经营和消费等。但仅有一部《食品安全法》是远远不够的,相关部门要不断出台新的实施细则,来补充和完善这个基本法,从而构建一个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法治社会。在制定新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至高无上的食品安全原则
食品的经营者要把食品安全问题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所有的食品经营活动都要遵循安全性这一首要原则。
二、预防为主的原则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预防,一旦有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苗头,相关部门便能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因此,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的时候就需要建立相关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以及应对的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三、全程监管原则
全程监管对于食品安全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为所有的环节都会影响到食品的安全。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建立一个良好的食品安全体系,就需要采用全程監管的方式,同时还要引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让两者相辅相成,充分发挥监管的作用。
四、及时反馈和信息公开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保证社会公众和监管机构能够有效地参与到食品安全法制建设中,就需要进行信息的公开化,这样也能够有效地落实食品经营者和相关机构的法律责任,实现食品行业信用体系和信息源机制的建立。
五、执法严格的原则
相关部门对于食品安全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管或者执法不到位,也是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想更好地实现食品安全法治社会,就需要遵循严格执法的原则,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六、社会共治以及政府主导的原则
政府机构的主导作用对于食品安全法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主体机构,因此就需要充分发挥出政府机构以及社会组织和人员的作用,无缝衔接食品安全监管,对食品安全进行联合监控,从而实现食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食品安全对人们和国家来说都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增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重视,确保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安全,从而推动食品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简介:杨俊召(1986.2-),女,汉族,山西忻州,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保健食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