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城市社区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实现共建共享共治的治理机制方面,还存在居民诉求多样、社区自治组织定位模糊、社区服务内容单一且无反馈信息等问题。社区治理除了居委会干部不懈努力外,也需要与社区多元化主体特征相匹配的信息平台的支撑。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通过调研发现,运用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加强基层社区多元主体治理,一是以区块链为平台,对接主体多元化特征鲜明的基层社区治理,提高社区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城镇化进程中社区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社区内、外主体繁多,诉求差异大,甚至相左。首先,社区成为陌生人集体居住地,每个人更关心切身利益。其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组织对接部门多,工作繁重。再次,社区活动影响力不强,参加居民固定、占比小;同时,很难形成对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的激励,还存在监管盲区的隐患。区块链技术的多中心特性正好与社区主体多元化相匹配,可以作为一种承载社区治理活动的信息平台使用。二是以区块链为保障,建立主体责权清晰、公开、透明、可监督的社区治理大环境,促进居民向集体理性转变。社区事务最贴近居民,与居民利益直接相关。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居民素质和社区治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表明社区治理中亟待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助人自助”的治理理念虽被广泛接受,然而,主体关系和价值取向等差异造成形成共识难的困境。信息渠道的可信性为达成共识提供了大环境。作为一种信息记录系统,区块链抗篡改的能力,可用于监督溯源,保证了信息发布者的真实性,为决策、总结、分析、以及在多元主体间分享提供了可信的基础。三是以区块链为接口,架设沟通内外部资源的桥梁,提升和扩充智慧城市基础社区治理能力。社区是城市的基础单元,城市为社区治理提供物质和人才支撑。利用信息手段,智慧城市建设将城市资源和功能集合起来。智慧社区建设要统筹、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将碎片化的社区服务提升为整体性社区治理。一方面,区块链作为一种承载多元主体的平台需要被囊括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中;另一方面,从社区治理局部性强的特征看,应注重“助人自助”理念。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区块链应看作社区的接口、而不是进行统一控制的平台。
建议:一是加强研究区块链在社区治理中的顶层设计。由国家负责社区治理的权威部门牵头,成立综合性的委员会,邀请社会治理专家、社会组织、社区负责人、区块链企业、科研院校技术专家等共同探讨基本要求和标准。二是试点应用,在实践基础上推广复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3~5种有代表性的社区,结合党务公开、居务公开、监督第三方服务机构等治理需求,采用产学研用的模式进行试点。将试点社区案例深化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成果。三是将区块链纳入智慧城市标准制定中,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基本原则,重点梳理社区基礎建设,社区与中共党委、政府间关系,社区与社会组织间关系等部分的需求。(傅川,民革中科院第一支部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