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辉
语文学科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语言的运用,能够获得几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品质的提升,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语文课应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只有将语文教学落实于思维的训练上,学生才能真正获得提升。下面,以《夏天里的成长》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上课伊始,教师先让学生从生物的角度看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这段的中心句,圈出具体写了哪些生物。思考: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可以从内容和作者的表达两个思维角度思考。之后,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教师很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对于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老师并没有在找出中心句、圈画完所描写的生物后,就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朗读,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是从内容、形式两个思维角度,让学生深入思考,进而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及作者是怎么写的。例如,当学生说自己感觉到作者列举了不同方面,所写的生物很全,数量多时,老师进一步引导:这些生物与作者是什么关系?学生马上就明白了这是作者生活中常见的生物。至此老师并没有停止追问,而是让学生思考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作者才写下了这段内容。学生在进行思维训练的同时,也明白了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热爱生活的人,只要留心生活中的点滴事物,就可以积累素材。这里,教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学生在经过训练后,思维变得深刻、敏捷、灵活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流畅的。
接着,引导学生从形式的角度思考,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提示学生关注句子、词语、标点。这样由大到小,逐步地引导学生关注细节,进而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学生再抓住关键语句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学习了。这也符合思维的认知形式。
最后,引导学生体会第二自然段的表达顺序,让学生先理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作者是按照一定順序描写的,先写植物再写动物。植物描写也是按顺序,先写相对变化最快的,也就是最短时间就能看出变化的。例如,一天就有变化的瓜藤,一夜就有变化的竹子、高粱,再写相对变化慢一点的植物。作者构思巧妙,逻辑层次清晰。老师稍稍一点拨,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作者是按照由快到慢的顺序写的,进而让学生明白表达一定要有顺序。
语言与思维是分不开的。学习语言的重点在于训练思维,只有把思维训练到位了,学生才能真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再去阅读或是写作时,才能思路清晰,表达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