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陈锡联的戎马一生

2020-08-31 14:51闵绪国韩凯丽
红岩春秋 2020年1期
关键词:野战军纵队

闵绪国 韩凯丽

陈锡联,原名陈锡廉,字廉甫,湖北黄安(今红安)人,生于1915年1月4日,卒于1999年6月10日,享年85岁。14岁投身革命,40岁荣膺上将,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以丰富的革命、建设经历演绎着自己的传奇人生。

从“放牛倌”到“小钢炮”

陈锡联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土地薄少、苛捐繁重,生活日艰。父亲忠厚老实,干活勤快,但不幸在务工时被砸伤身亡。为不拖累大家庭,母亲带着陈锡联等四个孩子分离出来,以种田、打零工为生。

为减轻家庭负担,年幼单薄的陈锡联被送到地主家放牛,寄人篱下,食不果腹。因难以忍受残酷剥削,他多次逃跑回家,又数度被送到别户重复“牛倌”生活。后来,他回到家中与母亲开始乞讨。他的远房叔叔陈芝斌,媚上欺下,横行乡里,认为他们母子乞讨丢了陈家脸面,将陈母毒打一顿。于是,陈锡联立志从军,为民除害。

大革命失败后,反动势力日益嚣张,革命力量不断积聚。乡间公开的革命宣传和活跃的游击活动激发了陈锡联参加游击队的念头。但是,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的想法遭到母亲极力反对。1929年4月,陈锡联趁家人熟睡之际,悄悄解下母亲拴在他手上的线头,投奔游击队。

同年,蒋介石在军阀混战中打败桂系军阀,开始对鄂豫皖边区根据地进行“会剿”。根据上级指示,陈锡联所在游击队在黄安七里坪正式编入红军。改编过程中,红军首长见陈锡联年龄小、个子矮,拒绝接收。在游击队同志的帮助下,他得以留下来放马。由于陈锡联革命坚决、处事机敏,深得大家赞赏,很快成为一名红军战士。

不久,陈锡联所在部队被编入红一军。在徐向前率领下,三出平汉路,打出红一军的威风。1930年6月,第一次出击平汉路,这是陈锡联首次参加大规模战斗。在班长孙玉清的鼓励下,他英勇作战,顽强抗击敌军。他们攻下平汉路广水以南的敌人据点——杨家寨,歼灭反动军阀郭汝栋的两个连。其后,利用郭汝栋急于报复的心理,设伏于杨平口,俘虏敌方一个团,取得鄂豫皖边区红军首次歼敌正规部队的大胜利。

7月,二出平汉路。他们摸清敌方钱大钧部教导师第5团的情况,连夜行军40余里逼近敌营。敌军毫无防备,束手就擒,红军缴获大量战利品。

9月,三出平汉路。先打广水,继攻信阳,后又在正阳以南陡沟镇消灭一个民团。陈锡联在向团部送信的归途中,俘获一个民团分子,缴获一支套筒。

英勇果敢的陈锡联在战斗中经受了考验。在二出平汉路后,他被发展为共产党员。营长高汉楚在一次战后总结中评价他:“小胖人小志气大,打仗很勇敢,就像一个小钢炮。”从此,这一绰号便在部队中流传开来。

英勇果敢向前冲

1930年冬至1931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对鄂豫皖边区进行第一次“围剿”。根据地军民经过两个多月的英勇斗争,取得反“围剿”胜利。其中,双桥镇战斗是规模较大的一仗,敌方是第34师。陈锡联所在连队经过激烈战斗,攻下双桥镇并活捉敌师长岳维峻。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以来活捉的第一位敌师长。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黄安成立,陈锡联被编入第4军第10师第30团政治处任通信班长。

第三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恼羞成怒,亲自出马,集结30余万兵力,于1932年8月开始第四次“围剿”。是时,陈锡联担任红10师第30团特务连指导员。在七里坪一战中,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指挥下,在倒水河一线与敌陈继承纵队展开激烈战斗。陈锡联带领特务连英勇战斗在第一线。面对敌方的不断增援,红四方面军被迫退出鄂豫皖根据地,转战川陕。

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后,很快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使四川军阀大为恐慌。在蒋介石的操纵下,1933年2月中旬,第29军军长田颂尧纠集近6万人马,分三路对川陕根据地进行围攻。此时,第30团1营政治委员陈锡联和营长带着部队在山上坚守。田颂尧部向山上进攻两天,无果而歇。红军趁雨夜反攻,敌人仓皇应战,一触即溃。而后,红四方面军进行大规模整顿扩编,陈锡联任第30军第88师第263团政治委员。

10月,“剿匪总司令”刘湘组织六路兵马,企图在三个月内将川陕根据地红军全部肃清。11月,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指挥下,采取收紧阵地的战术,步步诱敌深入。经过10个月的奋战,红军共歼敌8万余人,四川军阀被打得七零八落。陈锡联所在263团因战绩突出,被授予“钢军”奖旗。他升任第4军第10师副师长,不久担任第11师政治委员。

1935年3月,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陈锡联带着一个团,从苍溪附近渡江,占领了剑阁、阆中一带,后转战北川。为打开通道,红四方面军发起土门战役,陈锡联率部攻取千佛山。其间,由于过度疲劳,他上吐下泻,持续高烧,不得不住院休养。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今小金)会师后,两支队伍共同北上。抵达包座时,陈锡联任第10师师长。

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向西北方向转移,翻越夹金山和折多山。接着,陈锡联师随第4军经炉霍向西南攻占瞻化(今新龙)。部队在瞻化进行整编,陈锡联调回11师任政治委员。6月,红二、六军团到达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两军并肩北上。陈锡联率11师完成殿后任务,10月初到达会宁,与主力部队胜利会师。在陕北整编中,他又回到第10师任师长。

屡建奇功树声威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将陕甘宁边区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陈锡联任团长。在华北战局危急的情况下,师长刘伯承率769团与师前方指挥所组成先遣队挺进山西。

1937年10月16日,陈锡联率部进抵代县以南苏龙口村一带。当时,忻口战役打得正激烈,苏龙口顺滹沱河南下就是忻口。通過观察,陈锡联敏锐地判断附近必有日军机场。他拜访国民党晋绥军团长、询问老乡和实地侦察,掌握了阳明堡机场的内部部署和外部戒备情况。经过认真研究和周密安排,决定夜袭机场,击毁敌机。

10月19日夜,部队急速前进,按部署进入战斗状态。11连在10连的掩护下向敌机群发起进攻,将手榴弹塞进机舱,引爆敌机。顿时,整个机场被浓烟和烈火笼罩。任务一完成,陈锡联果断撤回部队。整个战斗,不到一个小时,干脆利落地将24架日机全部摧毁。

11月13日,为坚持华北敌后抗日,陈锡联参加石拐会议后,进入游击训练班学习游击战术。在以山西为主要阵地开展游击战期间,陈锡联所部在短短几个月内与敌交战20余次,取得歼敌数百人的战果。其中,长生口伏击战、夜袭黎城、响堂铺伏击战堪称模范战例。

眼看八路军节节胜利,日军恼羞成怒,出兵进剿。129师令769团等主力部队由陈锡联统一指挥,东进至日军合击线以外的涉县以北地区,待机歼敌。行进途中,陈锡联率部与敌在玉女山展开激战,不幸中弹负伤。

1938年6月12日,385旅指挥机关在井陉县熟峪沟成立,陈锡联任旅长,下辖769团、独立团和独立支队。

1940年8月,八路军向华北敌占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进攻,即“百团大战”。385旅作为129师主力部队,在陈锡联率领下分三阶段完成作战任务。一是正太战役,破击正太铁路。385旅第769团、第14团和386旅第772团组成中央纵队,由陈锡联和陈赓、谢富治指挥。他们以狮垴山为突破口,展开进攻。8月26日,385旅顺利完成扼守任务,奉命撤出狮垴山,投入落摩寺战斗。二是榆辽战役。385旅与新11旅第32团配合作战,主攻榆辽公路东段管头、铺上、小岭底等据点。陈锡联部署385旅各团分别攻小岭底,轻取铺上,久围管头,三击石匣,悉数拔除各主要据点。扼守辽县以西之狼牙山,阻击辽县西援之敌,给日寇以沉重打击。此后,日军纠集重兵,对太行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百团大战进入第三阶段——反“扫荡”作战。385旅的主要任务是阻击辽县、黎城之敌,掩护桐峪东南黄崖洞八路军总部兵工厂安全转移,粉碎日寇南北夹击总部兵工厂和水腰修械所的图谋。陈锡联受命布兵扼阻日军,与敌激战数日,坚守阵地。8月28日,兵工厂所有人员安全撤离,各种机器转移一空,部队撤出战斗。

百团大战期间,385旅进行大小战斗70余次,毙伤俘敌150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

1943年,为克服暂时困难,太行山根据地精兵简政,实行野战军地方化。3月,385旅与太行军区第3分区合并,陈锡联任司令员。8月,他奉命奔赴延安,前往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谦虚主动地请教,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毛泽东对他称赞有加。

1945年4月,陈锡联作为正式代表出席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代表129师385旅向大会敬献贺旗。

一支打不垮、拖不烂的钢铁部队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持下,企图夺取胜利果实。

在山西,面对阎锡山部的进犯,中国共产党决定发起上党战役。为集中兵力,刘邓首长将太行、太岳、冀南3个军区的主力编为3个纵队,任命陈锡联为太行纵队副司令员。他全面分析部队的优点和缺点,并针对阎军特点,在供应、医疗、通信、情报等方面作出周密安排,打响屯留战斗。这一战毙敌近千人,俘敌副司令贾汉玉以下21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物资,为上党战役开了好头。此后,太行纵队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陈锡联担任司令员,时年不到31岁。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全面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为调动和歼灭敌军,8月,晋冀鲁豫解放区发起陇海战役。陈锡联率第3纵队在陇海反击战中,围歼商丘西援之敌。其后,国民党反动派企图以优势兵力夹击我军于定陶、曹县地区,进而控制鲁西南。我军坚持“避强击弱、弱中选强”原则,将国民黨整编第3师作为首敌。第3纵队与第7纵队揳入整3师与第47师之间,扩大两敌间隔,主力由南往北攻击整3师,一部向南阻击第47师。9月7日,整3师被全歼。9月8日,“南顶北攻”的定陶战役获胜。

敌军并未善罢甘休,集中优势兵力继续向解放区腹地进攻,巨野战役打响。陈锡联率领第3纵队表现出色,攻占巨野、嘉祥、城武,歼敌3个团,俘敌8000余名,受到通令表彰。

1947年初,国民党反动派被迫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实行所谓的“黄河战略”。为配合陕北、山东两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重点进攻,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豫北战役后挥师北上。陈锡联率部迅速行动,歼灭敌军第2快速纵队5000余人,并配合友军攻占汤阴、围攻安阳、肃清土顽,解放豫北广大地区。

为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中共中央决定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6月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陈锡联纵队血战羊山集,毙伤敌4000余人,俘敌7000余人。从8月7日黄昏开始,晋冀鲁豫野战军兵分三路,经过20天急行军,战胜敌人的前堵后追,千里跃进大别山。

第3纵队进入大别山后,尽管面临后勤供应不足、战士水土不服、非战斗减员严重等困难,仍然攻占立煌城,轻取叶家集,攻克六安,建立民主政府,为向皖西发展打开局面。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后,为加强中原地区解放军的力量,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转出大别山。陈锡联纵队奉命于1948年3月28日北渡淮河,经集训后,投入宛西、宛东作战。5月,中央决定再建中原军区,晋冀鲁豫野战军更名为中原野战军,陈锡联纵队改称为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

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配合发起郑州战役,取得秋季攻势的胜利,淮海大决战时机成熟。在战役第一阶段,中原野战军的第一场重头戏是攻取宿县、截断徐蚌线。战士们士气高涨,勇夺东关,及时总攻,全歼劲敌。此役,解放军将徐蚌线拦腰斩断,对敌形成“关门打狗”的分割包围态势,为第二阶段聚歼远道而来、孤军深入的黄维兵团创造了条件。

11月23日,野战军梯次布防阻敌,围困黄维兵团,然后紧缩包围圈。经杨大庄战斗,粉碎蒋军突围计划。随后,中野和华野各部队组成突击集团,发起全线总攻,分别歼灭黄维兵团、杜聿明集团,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是役,第3纵队在宿县歼敌1.2万人,在双堆集俘敌第12兵团中将司令黄维以下6300余人,缴获武器装备无数。

1949年4月21日,渡江作战拉开序幕。时任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的陈锡联,率部投入战斗。全体指战员发扬“猛追、猛冲、猛打”的大无畏精神,突破长江天险,越黄山、白际山诸山脉,涉新安江、信安江、瓯江等河流,行程750余公里,战斗百余次,歼敌六七万人,解放县城32座,圆满完成任务。

11月,西南战役打响,陈锡联率部参加了解放重庆的战斗。11月30日,重庆解放。第三兵团机关进入重庆,展开接管工作。

投身建设创伟业

1950年10月,陈锡联离开重庆。10月21日,到炮兵部队正式就任炮兵司令,积极投身炮兵建设。

1951年5月9日,中共解放军炮兵委员会成立,陈锡联任书记。6月,军委批准在步兵军、师两级设立炮兵主任,形成自上而下的炮兵领导体制,炮兵建设进入大发展时期,在规模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得到较大提升。其间,总后勤部军械部与炮兵军械部合并,改名为军委机械部,陈锡联兼任部长,负责全军各军兵种通用火炮、枪械、弹药等计划、调配和管理工作。

炮兵是战斗兵种,也是技术兵种。为弥补文化知识不足,以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陈锡联先后进入政治学院和军事学院学习,参加中国军事代表团赴苏联参观原子弹实爆演习。其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为提高炮兵部队的整体素质,我军不仅在西北、西南、华东等军区建立炮兵指挥学校,而且改建或组建各类技术、文化学校,并于1957年7月9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陈锡联兼任院长。

同年下半年,中央决定筹建导弹试验靶场(基地),并成立靶场筹建委员会,责成炮兵负责靶场的组建和建成后的维护管理工作,由苏联向中国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并派遣技术专家协助勘建。在苏联专家确定了导弹试验靶场目标区域后,陈锡联牵头负责勘察的具体事宜,重点进行空中和实地勘察,最终确定酒泉为综合导弹试验靶场。

1959年10月9日,国防部奉周恩来命令,任命陈锡联为沈阳军区司令员。

陈锡联上任后着力加强战备,集中力量抓好重点方向工程、首脑防护工程和后方基地工程以及特种兵工程;下大力气开展建岛工作,扩编外长山要塞区,成立海岛建设委员会,统一领导战备和设防建设;1960年在丹东至旅大一线沿海附近组成3个高射炮群,执行反空中侦察作战任务;加强冬季训练,提高战术技术,应对严寒考验和战争挑战。1962年部队入闽作战,坚决粉碎蒋介石的军事冒险,军队的设防建设和作战技术得到明显提高。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家經济面临严重困难,粮食和副食品供应紧张。沈阳军区将增产节约、抗灾救荒作为部队的中心任务之一。向北大荒要粮,大办部队农场,提高生产能力,成功解决粮食供应问题。

1973年底,根据毛泽东提议,陈锡联调任北京军区司令员。赴任伊始,便投入紧张的工作中。他首先对华北地区北线地形进行勘察,了解研究部队部署和战备情况并思考军区的作战设防、组织指挥等问题。同时,狠抓部队军事训练,重视战场建设,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成效显著。

1975年1月13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任命陈锡联为国务院副总理,在周恩来领导下负责国防工业和国家体委的工作。同时,军委增补其为常委。1976年2月,在叶剑英生病期间,他受命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得到叶剑英大力支持。在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顺利完成中央交付任务。1977年3月,中央正式宣布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由叶剑英主持,陈锡联协助。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强烈地震。中央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由陈锡联牵头调动部队、组织抗震救灾。经过近两月的紧张战斗,伤员得到妥善安置,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水、电、通信等很快恢复,群众生活基本得到保障。10月4日,受党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托,陈锡联赴唐山对抢险救灾部队进行慰问,对战士们在抗震救灾中的英勇表现给予肯定,鼓舞部队官兵早日完成灾区重建任务,为灾区人民服务。

此后,在党的十二大、十三大,陈锡联当选为中顾委常委。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关注新时期军队建设,关注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与忠贞。

猜你喜欢
野战军纵队
动画IP《海底小纵队》推出大电影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粤中纵队之歌》情景歌舞剧牵动阳春观众心
空军独立纵队
韩国防改革取消野战军编制
“野战军”父亲
为什么企鹅以一列纵队行走?
东北边防军三个兵团与粟裕的渊源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中央如何统一各根据地军事力量
沙角处,奔跑在智慧海事路上的“野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