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背后的环境教育

2020-08-31 15:01何石明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层面垃圾分类

何石明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5月起正式实施,北京市正式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四种颜色的垃圾桶在校园亮相了,垃圾分类的宣传、实施等活动正在各学校如火如荼进行。

评析: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从具体形象、行为参与逐渐发展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在学校推广垃圾分类教育的深层意义,超越分类本身,而更在于提升学生的生态环境素养,让学生逐渐领悟垃圾分类的深层次的环保价值,从而内化为学生的终身道德自觉。因此,学校要抓住契机,从不同方面开展教育。

一是将垃圾分类与环境主题教育、学科教学結合起来,让环境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垃圾分类的实质是将垃圾转变成公共资源,垃圾分类的初衷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对生存环境恶化的担忧,使得环境教育势在必行,环境教育正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

环境教育是一个综合的、边缘性的课题,诸多学科都有涉及,所以教师要积极渗透,具体落实到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中,将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并尽可能拓展和深化,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学生对环保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而且,学校要有组织机构,强化师资队伍,科学地设计,持续地实施,通过日常潜移默化的浸润,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二是将垃圾分类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结合起来,让环境教育分层次推进。以前的学校环境教育,往往空洞地倡导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等,如此泛泛的教育,往往效果不佳。垃圾分类是一种行为,也应当成为现代人的一种习惯和素养,而素养的形成非一朝一夕,要分步实施。

学校可以将学生的环境教育分层推进,做到有条有理,一步一个脚印。首先是知识层面,要帮助学生获得环境知识,了解自然规律,包括掌握垃圾分类的规范和道理;二是技能层面,依据年龄特点,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别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知晓垃圾分类的操作方法;三是态度层面,要培养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和提高生活质量、环境质量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理性面对环境问题,积极对待垃圾分类;四是参与层面,学校要鼓励学生参与家庭的垃圾分类,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解决环境问题的决策和行动。

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学校只要教育意识到位,逐步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心,对身边环境的敏感性,其环保意识就会内化于心,垃圾分类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猜你喜欢
层面垃圾分类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倒垃圾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