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专家“一月白头”:风霜八千里仁心咫尺间

2020-08-31 14:49东偶
知音·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海波抗疫丈夫

东偶

从严冬到酷暑,从江苏到湖北,再转战黑龙江、吉林,中央抗疫指导组专家组成员、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邱海波,抗疫139天后,于2020年6月5日下午从吉林平安返回南京。

邱海波自1988年起从事重症医学临床工作,30多年来,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他从未缺席,一次次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赶赴最前线救治生命。他的妻子赵健,独自一人承担了大小家务,照顾老人孩子。经年累月,她超负荷地承受着一个妻子的担忧和思念,同时又像一个并肩战斗的战友,持家有方,给予丈夫最大的支持,让他后方无忧,勇往直前地冲锋陷阵……

重症专家勇担重任,一名医生的价值感

1994年7月的一个夜晚,南京紫金山下灵谷寺,年轻的邱海波对同事赵健说:“我是医生,如果咱们在一起,那就会经常不在一起,你能接受吗?”赵健被绕晕了,问道:“你这算是表白了吗?”邱海波认真地点点头,赵健笑了:“我能接受。”彼时林间萤火虫漫天飞舞,在邱海波看来,世间的一切萤火,都不及赵健眸子里的点点光亮动人。这一年,他们结婚了。

邱海波1966年10月出生于新疆喀什。1983年夏,邱海波考入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被留在该院附属医院内科工作。1988年,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开始组建江苏省第一个重症监护病房(ICU)。当时的邱海波还不太了解重症监护,勇于挑战的他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危重病医学研究生涯。

1994年,邱海波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重症医学专业博士毕业,是我国第一批重症医学博士之一。直到进入工作中,邱海波才发现,ICU医生的压力和付出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一次,一位患有妊娠脂肪肝的年轻妈妈转到附属医院,生命垂危。妊娠脂肪肝的死亡率高达80%,此前,患者已经求治了好几家医院,收到数张病危通知书。邱海波他们面临着巨大挑战。当晚,病人进入ICU,经全力抢救,终于脱离危险,不久就出院了。

那天凌晨,邱海波回到家,一倒在床上就秒睡着了。赵健心疼地看着丈夫熟睡的面容,心里很不是滋味。结婚伊始,在中大医院病案室工作的赵健并不十分了解丈夫的工作性质;婚后,邱海波每天工作都很忙,经常在半夜或凌晨回家,这让渴望陪伴的赵健很是郁闷。邱海波醒来后,没有注意到妻子情绪不佳。他对妻子说:“ICU是离死神很近的地方,我们是从死神手里把病人抢了回来。这是一份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我真的很喜欢,也找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价值感。”赵健“嗯”了一声,就忙自己的事去了。

有一天,赵健下班回家后做了一桌菜,邱海波本来答应准时回家,却迟到了4个小时。赵健非常生气,邱海波这才明白,自己疏忽了妻子。他诚恳地向妻子道歉,并提起当年在灵谷寺说的那番话,赵健这才想起,不禁苦笑起来。

邱海波说:“虽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比一般夫妻少,但我的心是一直跟你在一起的,不信,你摸摸。”他把赵健的手放在自己的胸口,问道:“是不是跳得很厉害?”邱海波嘻嘻哈哈地开着玩笑,终于化解了赵健的不快。赵健明白,丈夫是深爱自己的。只是,她也希望丈夫能体会到她的心情。

2000年的一天傍晚,赵健准备和邱海波一起下班,她来到重症监护室附近,等了丈夫半个多小时,才看到丈夫红着眼眶出来了。赵健有些吃惊,这才得知,丈夫刚做了4个小时手术,还是没能留住一个患有心脏病的10岁女孩的生命。他说,没能救得了孩子是他们的失败。所以,每次抢救失败,他觉得自己就应该背负一个十字架。这不是惩罚,而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这一刻,赵健的心弦被丈夫的脆弱拨动着,她真想将他拥入怀中。

为了让丈夫能更加安心地工作,赵健将年迈的婆婆接到家中照顾,一个人全力挑起了照顾老人和孩子的担子。有了妻子的支持,邱海波全情投入到完善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建设之中。

2003年“非典”期间,邱海波是南京“非典”病区治疗专家组组长。为了与死神赛跑,邱海波放弃去病区外几公里的宾馆入住,选择留守病区。

5月8日,一位重症“非典”病人出现呼吸、心搏骤停。必须马上做心脏按压,面罩加压给氧,这个过程会有大量气体带着病毒排出,极其危险。邱海波毫不犹豫地独自為患者成功实施了气管插管手术,将患者抢救过来。当时,广州一家定点医院,在为病人做气管插管过程中,有20多位医护人员被感染!

赵健是从媒体上得知这件事的,她没敢告诉婆婆,每天忧心忡忡。在电话里,她表现出了担忧之情。邱海波很快察觉到妻子的不安,他故作随意地说:“当时我正好戴上了头罩,有安全防护,如果是其他同事戴了头罩,他们肯定也会这样做。”

那几天,邱海波总是定时给妻子打电话,安抚她的情绪,赵健的紧张情绪得以缓解,她对丈夫说:“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我支持你。”

正是有了妻子的全力支持,“非典”期间,邱海波带领医护人员创造了“非典”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骄人记录!

武汉有恙赶赴前线,呕心沥血“一月白头”

作为东南大学医学院的老师、团队负责人,邱海波对学生和团队成员是出了名的严格,对工作错误“零容忍”。一次,赵健作为师母,喊了几个研究生吃饭,没想到,邱海波当场批评一名男生,说他的学术论文重写了5遍,还是没有达到要求。学生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气氛徒然紧张起来。

赵健把丈夫拉到旁边,说:“你对他们要求太高了,这样不讲情面,不好吧?”邱海波说:“如果不对他们要求严格,怎么能培养出好医生?”他对众人说:“治学必须严谨,治病救人来不得一分一毫的差池,希望你们不用我来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

这次经历,令这几名研究生印象深刻。后来,他们果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凭着专业技能在各自的医疗岗位担起重任。

邱海波对工作要求严苛到极致,他的团队成员们戏称在接受“魔鬼训练”。每周例会,他都会条分缕析,揪出细小的错误。查房时,每个用药他都会细看,治疗方案也一一看过,病人如有病情变化,医护人员需说明情况,哪怕是一根导管的细节都不放过。正是这样的“冷酷”,让团队迅速成长。

有一次,邱海波生病住院,赵健照顾他时,有团队成员前来探望,邱海波竟然说:“你们的工作都做好了吗?我不需要你们看我,赶紧各就各位吧!”学生们只得迅速离开。赵健替他们感到憋屈,说:“老邱,你这样做,太不近情理了!”邱海波说:“我要让他们明白,我们要应对大型突发医疗事件,必须雷厉风行,不能讲这些客套。”然而,每逢学生遇到生活上或其他困难,邱海波能帮的就一定会帮,哪怕他不出面,赵健也会尽力而为。多年来,夫妻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

通过数年的努力,邱海波建立的学科团队成为中大医院一张闪亮的名片。遇到重大事件,邱海波团队总能冷静果断地做出判断。2005年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疫情、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2013年H7N9禽流感疫情、2015年天津特大火灾爆炸事故……邱海波团队都稳定发挥了他们的专长,做出了杰出贡献。

常年的出征,邱海波与妻子聚少离多,他心里充满愧疚,不止一次对妻子说:“和我在一起,你挺难的。”赵健理解地说:“比起我,你难多了,你是在战场,我是在后方。”邱海波动容地说:“有了你在后方支持,我才能在前线打好每一仗。”赵健没有告诉丈夫的是,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习惯了他不在家,习惯了一个人照顾孩子和老人,也习惯了一个人独来独往,操持家里的大小事务,还要面对一些扛不过去也得扛的病痛。她有腰肌劳损的毛病,疼起来特别焦躁,但也只能忍着,实在忍不住了,就一个人在无人的角落哭上一场。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作为国家卫健委指派的专家,邱海波要在第一时间奔赴疫区。1月18日晚,接到上级命令,邱海波给妻子打了个电话。赵健没有说什么,像往常一样,默默地给丈夫打点行装。邱海波回到家,提起行李箱,想了想,对赵健说:“你自己注意身体,咱妈就拜托你了……”赵健微笑着说:“放心。赶紧去吧,要赶车呢。”邱海波点点头,出了门。赵健仍站在屋中发怔,后悔自己怎么不跟丈夫多说几句话。可是说些什么呢?自然是不能问他什么时候归家。“国有征召,白袍变铠甲,家国同枝,不胜不归”,是邱海波每次的出征定律。

邱海波抵达武汉,在酒店稍作整理,就直奔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随后又与专家组其他成员一起赶往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他们花了几天的时间泡在病房里,将三家医院的重症病人每天过一遍,上午、下午都要穿着隔离服进入隔离区。指导治疗的同时,他参与了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二版至第六版的制定,主导制定了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治疗路径。最繁忙时,赵健不敢惊扰丈夫,只是定时给丈夫发去信息,汇报家里老人孩子的情况,叮嘱他注意身体,保护好自己。邱海波实在太忙太累了,脱下防护服时,浑身湿透,疲惫不堪的他拿出手机回复一个字:“好。”

赵健每天关注抗疫新闻,每天都在无比紧张之中。当看到“南京发布”官方抖音号上传的丈夫的照片时,她忍不住哭了。这两张照片分别拍摄于2020年2月20日和3月30日,2月的一张他还是黑发,3月时就白了一大片,前后对比,邱海波“一月白头”!其实她更清楚,在武汉抗疫的第一个月,丈夫就瘦了十几斤。

这时,赵健担心83岁的婆婆看到照片,她害怕重播该条新闻而不开电视。但老人还是知道了,问赵健:“海波咋变成这样了?”赵健只得哄老人说:“其实他的头发本就是白的,没理发,所以才更明显。”婆婆低头抹泪,赵健轻轻揽住她,安慰道:“您别担心,海波哪次都是这样,哪次都能平安归来。”她想尽办法让老人宽心,让儿子为奶奶表演节目,逗老人开心。

赵健在中大医院病案室担任主任助理,不是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但她自愿报名承担了出入医院的人员监测体温等志愿服务,也奋战在防控一线。或许,这是她作为妻子,选择与丈夫并肩战斗的方式。

转战南北冲锋陷阵,爱妻永远在守望

4月底,武汉疫情终于清零。赵健和家人都以为邱海波能回家了,没想到新的使命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他直接从武汉奔赴黑龙江指导救治工作。出发前,邱海波接受记者采访,回想起这些日子里妻子对自己的支持和不易,动情地说:“她压力蛮大的,一个人在家,加上她的腰不好……”邱海波哽咽着说不下去了。抗疫硬汉的柔情时刻,令无数网友落泪。

朋友将这段采访视频发给了趙健,她没想到,丈夫会有如此温情的时候。晚上,赵健给丈夫打电话:“你这么一说,全国人民都知道邱海波的爱人有腰疼的毛病了。”邱海波“呵呵”一笑:“那最好了,我不在身边,大家都会照顾你。”赵健说:“你就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了。到东北去,衣服够吗?”邱海波说:“幸好来武汉时穿了冬装,又派上了用场。”赵健心酸不已,丈夫穿着棉衣去武汉,在武汉换上了夏装,辗转南北,如今又要换上厚厚的衣服。

刚到哈尔滨,邱海波发现病毒发生了变异,传统的抗病毒药物和早期探索的一些抗病毒药物,有一定效果但不明显。邱海波果断决定,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患者。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领导立刻联系武汉,尽快调来恢复期血浆。武汉的新冠康复患者,都愿意在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贡献出自己珍贵的血浆。24小时之内,武汉几万毫升的血浆,凝聚着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抗疫信念,迅速调到了黑龙江。最危急的时刻,疫情得到抑制。

邱海波松了一口气,满怀喜悦给妻子打去电话:“这一仗,我们又打赢了。”赵健也为丈夫感到高兴:“那赶紧回吧,咱妈天天念叨你。”邱海波说:“你就没念叨过我?”赵健一本正经地说:“我念叨你也没用啊,你总是身不由己。”邱海波沉默了一会儿,说:“下次……我留在家里陪你。”赵健笑出声来:“你呀!告诉你吧,我每时每刻都在念叨你,可我知道留不住你。每一次国家遇到难关,你必须去,因为你是重症领域的领军者,能够发挥最重要的作用。你如果不去,我还会觉得奇怪呢。这辈子,你就是我的骄傲。”邱海波突然觉得手机发烫,就像妻子滚烫的心贴着他,他一下子泪如泉涌……

赵健挂了电话,又发去微信说:“看来你马上能凯旋了,我准备好吃的给你接风。”邱海波回复道:“这几个月我就没吃过一顿好饭,我回家后想吃脆皮火烧、大煮干丝,还有盐水鸭!”赵健笑了,笑着笑着,眼睛就湿润了。丈夫对吃从不讲究,他能提出这些不算要求的要求,一定是长期“放空”的身体发出了召唤。

两天后,赵健设法采购回食材,拍了照片发给邱海波,附言说:“本厨娘备好美食恭候夫君归来。”然而,邱海波过了许久才回复消息:“老婆,你辛苦了,可我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口福,吉林那边似乎情况不好。”赵健很是失落,但还是给丈夫回复道:“美食永远为你等候,我也一样。”

在黑龙江战斗了17天后,5月13日,邱海波又匆匆赶赴吉林疫情一线。他打电话向妻子表达歉意,赵健马上和丈夫视频,她笑着说:“不错,精神状态很好,你还能继续战斗!”邱海波更加歉疚:“你太不容易了……”赵健说:“别担心,我已经习惯了。你是在为国家出力,但你一定要保重身体,因为你也属于咱们这个家。”

带着妻子的嘱托,邱海波奔赴吉林,指导治疗重症患者。有一位85岁的老奶奶从舒兰转到吉林,她患有各种疾病,在她身上,新冠肺炎发展速度很快。邱海波全程亲自治疗,给老人输入2600毫升来自武汉的恢复期血浆,终于挽救了老人的生命,这是一个奇迹。康复的老人一个劲地感谢邱海波,邱海波突然想起了家里的老母亲,想起了在家里照顾老人的妻子,他走到病房外,泪水模糊了护目镜。

邱海波等专家在吉林战斗了23天,吉林市所有的新冠肺炎患者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实现了重症患者“零死亡”。邱海波卸下“战袍”,终于踏上回家的路。他恨不得立刻飞回妻子的身边。他知道,在这139天分离的日子里,妻子承受了太多太多,那无法言喻的煎熬,对身处险境的惶恐,妻子都一一折叠好,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现在,他就要回家,给妻子一个“打开”的机会,让她畅快淋漓地宣泄。

2020年6月5日下午,邱海波从吉林平安返回南京。赵健怀抱鲜花,迎接她的英雄归来。

结婚26年来,一次次出征,一次次离别归来,赵健总是这样充满仪式感地迎接丈夫。看着丈夫额头新添的皱纹,她笑着流下了泪。邱海波轻轻擦去她眼角的泪水,拥妻入怀。

面对众多媒体的采访,邱海波说:“这次疫情给我们上了一节课,这节课代价很大,让大家意识到强化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当问到回来最想干什么时,邱海波回答道:“在外面时间有點长了,其实应该上班了。”

在护佑生命的征途中,邱海波用责任和执着诠释着医者情怀,最早的出征,最久的坚守,完成了让世人感喟的英雄之旅!

回家的路上,邱海波一直牵着妻子的手。他与妻子相约,当疫情彻底完结,他要带妻子去旅行,重温属于他们的爱情。

编辑/涂筠

猜你喜欢
海波抗疫丈夫
搏浪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山清水秀
说海波
这里有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