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
[摘 要]为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的国家战略,做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精准扶贫工作,需要政协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首先,运用案例分析研究方法,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泸州政协精准扶贫的实践,认为:结对帮扶、提供就业、捐款捐资、发展脱贫产业、兴办经济实体、助力集体经济发展等措施行之有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其次,总结提炼出“政协+企业帮扶+产业扶贫”“政协+企业帮扶+教育扶贫”“政協+企业帮扶+社保扶贫”“政协+危房改造扶贫”“政协+就业扶贫”等五种符合泸州实际的精准扶贫模式的经验。再次,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泸州政协参与精准扶贫中面临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深度贫困问题突出;致贫因素复杂交织,脱贫摘帽难度增大;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缺乏内生脱贫动力。从严格监督验收、调研社情民意、加大政策宣传等三个方面提出创新泸州政协参与精准扶贫的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民政协;精准扶贫;泸州市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20)02-018-05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泸州政协参与精准扶贫的实践
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贫困村和所在县乡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脱贫攻坚,要保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泸州政协参与精准扶贫实践的措施
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近年来,泸州市政协始终将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履职为民的切入点,在各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中开展“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见表1)。引导各民主党派和广大政协委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限于篇幅,表1仅列举了泸州市政协、泸州民革、泸州民建、江阳区政协、纳溪区政协、泸县政协和合江县政协的实践案例),主动、积极作为,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泸州的精准扶贫献计出力。
通过结对帮扶、招商引资、提供就业、捐款捐资、资助困难学生、发展脱贫产业、兴办经济实体、助力集体经济发展等措施(见表1),泸州市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正在逐渐变为现实。根据《中共泸州市委关于全力推进扶贫攻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的部署,“2015年,泸州市贫困村退出67个、贫困人口脱贫8.36万人;2016年,贫困村退出74个、贫困人口脱贫7.98万人;2017年,贫困村退出77个、贫困人口脱贫8.06万人;2018年,贫困村退出73个、贫困人口脱贫7.49万人;2019年,贫困村退出33个、贫困人口脱贫3.79万人。(见图1)2019年,泸州市绝对贫困将成为历史,3个贫困县(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324个贫困村和全市现行贫困标准下的35.7万农村贫困人口(2014年年底精准识别数据)全部脱贫摘帽,到2020年,泸州市将与全国一道解决绝对贫困问题。”[1]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泸州政协参与精准扶贫的经验总结
乡村振兴背景下,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泸州政协和政协委员们履职尽责,在精准扶贫的实践中,探索出了“政协+企业帮扶+产业扶贫” “政协+企业帮扶+教育扶贫” “政协+企业帮扶+社保扶贫” “政协+危房改造扶贫” “政协+就业扶贫”等精准扶贫模式,这些符合泸州实际的经验正促进贫困人口脱贫。
1.“政协+企业帮扶+产业扶贫”模式。所谓“政协+企业帮扶+产业扶贫”模式,就是政协委员起引领和带头作用,通过自办企业或帮扶企业这一载体,采用产业帮扶的途径帮助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泸州市纳溪区凤林虫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申光平不仅是一名肢体残疾人,还是泸州市第八届政协委员、纳溪区第十届政协委员。在申光平的带领下,“政协+企业帮扶+产业扶贫”模式在试用推广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社共有1466户家庭开始采用“政协+企业帮扶+产业扶贫”模式进行虫草鸡的规模化养殖,其中有766户贫困户积极参与进来,占全社的比例为52.25%。贫困户社员通过养殖虫草鸡,年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35%。10年间,申光平身残志坚,积极钻研,探索出了虫草鸡养殖模式。截至2016年,泸州市纳溪区凤林虫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起标准化养殖基地19个,发展社员超过180余人,产品远销上海、广州等地。
2.“政协+企业帮扶+教育扶贫”模式。所谓“政协+企业帮扶+教育扶贫”模式,就是政协委员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商会、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等载体,采用教育帮扶的途径帮助贫困人口子女外出读书,实现脱贫致富。以纳溪区丰乐镇为例,该镇充分发挥政协委员联系商会、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与爱心企业搭桥牵线,让爱心企业与贫困学生进行“1+1”或“1+N”结对帮扶(即一个企业结对帮扶一个贫困学生或一个企业结对帮扶N个贫困学生),给予贫困学生经济资助和精神鼓励。2015年,共有12位爱心企业家与15位新考入大学且生活贫困的学子结成教育扶贫对子。这12位爱心企业家承诺负责15位贫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全部费用,直至这15位贫困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
3.“政协+企业帮扶+社保扶贫”模式。所谓“政协+企业帮扶+社保扶贫”模式,就是政协委员通过自办企业或帮扶企业等载体,采用社保帮扶的途径帮助贫困人口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实现脱贫致富。叙永县政协委员、人保财险叙永支公司党支部书记许文庆致力于办好叙永县18个乡镇贫困人口的涉农保险,以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灾害。据有关数据统计,仅2018年上半年,就向农户累计支付508万元的养殖险赔付、55万元的农房险赔付以及36.78万元的小额人身意外险赔付。除此之外,针对贫困人口脱贫后因自然灾害、突发灾害或因病造成种植、养殖及高额医疗费用而返贫的情况,采用“扶贫保”精准扶贫模式,在叙永县落卜镇的红星村先行试点,为103户贫困户购买保额总计154.5万元(每户保额1.5万元)的“扶贫保”。可见,涉农扶贫保赔这一精准扶贫模式为贫困人口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灾害以及缓解叙永县精准扶贫的资金短缺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4.“政协+危房改造扶贫”模式。所谓“政协+危房改造扶贫”模式,就是政协和政协委员通过狠抓工作、督促有关执行部门、联合多部门进行督查、强化考核,采用危房改造帮扶的途径帮助贫困人口住有所居,实现脱贫致富。“4+1”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是泸县重点民生项目之一,据有关数据统计,2017年,泸县农村危房改造的总数为2700户,已开工完工2317户,占目标任务的比例为86%(其中:在建744户,占目标任务的比例为28%;已完工1573户,占目标任务的比例为58%)。2017年以来,泸县政协督促泸县住建局优先保证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和因残致贫家庭实施危房改造,并监督住建局对危房改造项目的进度实行周报告制度。除此之外,泸县政协还对危房改造项目采取单项考核和纳入综合考核双重考核机制的办法,促使各镇(街道)细化措施,加快危房改造的建设进度。
5.“政协+就业扶贫”模式。所谓“政协+就业扶贫”模式,就是政协和政协委员通过发展产业以促进就业,采用就业帮扶的途径帮助贫困人口通过工资性收入,实现脱贫致富。2016年,江阳区政协整合利用贫困户每户1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指导贫困户积极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派出畜牧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为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江阳区群利村为贫困户提供了10个公益性岗位,月工资690元,实现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就近就业。除此之外,江阳区政协还依托泸州市酒业园区,积极引导,实现就近务工1000余人,让贫困户有了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泸州政协参与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
乡村振兴背景下,泸州市下辖的古蔺县和叙永县是国家级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同时叙永县是四川省最大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县。古蔺县也是四川省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除此之外,叙永县和古蔺县还是革命老区。合江县则属于《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四大片区”中的乌蒙山片区省级贫困县。集深度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三位一体的贫困现状,使得泸州市政协参与精准扶贫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复杂交织,任务艰巨。具体问题如下:
(一)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深度贫困问题突出
一方面,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之间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得泸州市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泸州市下辖3区4县中,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和合江县均已消除绝对贫困,目前只剩古蔺县和叙永县还未脱贫摘帽。此外,区域性贫困特征十分明显,泸州市324个贫困村中58.64%的贫困村分布于高寒山区,16%贫困村分布在地质灾害频发地区,脱贫难度大。另一方面,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2019年,泸州市贫困村要退出33个、贫困人口要脱贫3.79万人,这其中有75.4%的贫困户、79.47%的贫困人口分布在乌蒙山片区(古蔺县、叙永县和合江县)[2],集中连片贫困和深度贫困问题较为突出,进一步加重脱贫摘帽的压力。
(二)致贫因素复杂交织,脱贫摘帽难度增大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如图2所示):以泸州市2015年底剩余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致贫因素为例,因病致贫所占比例为50.37%、因残致贫所占比例为12.85%、缺技术致贫所占比例为11.69%、缺资金致贫所占比例为8.53%、缺劳动力致贫所占比例为6.39%、因学致贫所占比例为3.94%、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致贫所占比例为2.67%、交通落后致贫所占比例为2.12%、其他因素致贫所占比例为1.44%[2],致贫原因呈现出复杂交叉的特征,进一步制约村里的人才振兴。
(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缺乏内生脱贫动力
一方面,公共服务供给薄弱。截至目前,泸州市村级公路未硬化的行政村还有86个,部分已通村级公路的行政村也急需维护和提升改造;10%以上的行政村未通客车[2];人畜饮水的稳定性较差,部分农村人口依然存在饮水困难问题;行政村电网改造不彻底,用电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贫困地区“空心村”问题导致内生脱贫动力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年轻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家中只剩“386199部队”(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劳动力不足,进一步制约村里的产业振兴。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泸州政协创新参与精准扶贫的路径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摆脱贫困”,为助力泸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亟须创新泸州政协精准扶贫的路径。基于此,拟从严格监督验收、调研社情民意、加大政策宣传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政协委员要参与监督,以确保全面落地落实”[3]。自2016年以来,江阳区政协利用开展走基层活动的机会,走遍江阳区群利村全村的12个社,就地召开20余次群众座谈会,收集到6条群众意见。为了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江阳区政协逐条督促解决。除此之外,2017年,泸县政协联合多部门开展督查工作,要求对危房改造进度实行周报告,对严重影响危房改造项目进度,经督查后整改依旧不到位的镇(街道),报告县委、县政府,由县委督查室进行通报。可见,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政协和政协委员的监督、督导,并且要实现政策执行过程监督、督导的常态化,以此形成监督、督导制度,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精准扶贫模式推广应用才能有规可循。
“政协开展工作,履职尽责,反映社情民意就是通过政协委员的职责来实现的[4]。” 瀘州市政协委员们一直以来都密切关注赤水河流域的脱贫攻坚问题,履职尽责,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加快赤水河流域综合保护开发利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精准扶贫“不精准”应引起高度重视》等反映社情民意的调研报告,为泸州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有益参考。仅民革泸州市委就通过调研,向市政协提出集体提案100余件、个人提案400余件,向市人大提出建议案200余件。这些反映社情民意的调研报告和提案都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高度重视。这启示广大的泸州政协委员们,只有通过进万家门、了解万家情、实地做调研,才能精准提案,解贫困群众之困、解贫困群众之难。
“政协委员要当好精准扶贫政策的宣讲员,向贫困群众讲明、讲透、讲好精准扶贫政策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3]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泸州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四川省委、泸州市委部署和四川省政协要求,始终把助推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始终坚持“脱贫攻坚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委员力量就汇聚到哪里”。泸州政协和政协委员们履职尽责,争当精准扶贫政策的宣讲员,讲明讲透讲好精准扶贫的对象、硬性标准,统一贫困群众、非贫困群众与临界群众的思想,减少非贫困群众争贫和临界贫困群众的不满,让精准扶贫政策真正惠及需要帮扶的贫困群众,使之早日实现脱贫摘帽。
参考文献:
[1]中共泸州市委关于全力推进扶贫攻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EB/OL].http://www.hejiang.gov.cn/gk/zdxxgk/fpgz/fpzc/content_132240.
[2]关于印发泸州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luzhou.gov.cn/zw/fazgh/fzgh/content_368597.
[3]覃元元.发挥政协委员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J].决策与信息,2016(09):158-162.
[4]唐聚圈.重视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J].协商论坛,1999(05):15-16.
责任编辑:王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