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佩
社会正在不断的进步,想要建设社会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而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经济管理专业是很多高校都设有的一个专业,它对于人才的培养有很积极的意义。而为了更好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很多高校在进行经济管理教学的时候都采用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基于此,本文就探究了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实行方针。
所谓的校企合作模式,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高校和企业合作进行教学的模式,它改善了我国以往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步入社会才能接触到的企业引入到了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使得学生既能学习理论知识,又能去尝试实践,一举两得。目前我国社会对于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期望学生可以在步入社会之后直接就能胜任相应的工作。因此校企合作模式的推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分析了目前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并提出了几点策略方针来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
一、目前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现状
(一)校企合作模式出现的背景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并且各大高校也不约而同的提高了招生力度。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社会并不能为每一位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合适的岗位,并且就算有岗位,工资也比较低,所以有很多毕业生也不愿意做这些工作。从毕业生的角度来看,因为他们都已经经历了四年的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对于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也能够熟练的掌握,因此对于自身非常的自信,或者说很自负,认为好的工作才能配得上自己,把自己的定位定的非常高。而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觉得大学生没有工作經验,招聘他们还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并且有很多的大学毕业生都非常的傲,不服管教。因此,这就导致很多的经济管理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而企业又非常缺少高素质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校企合作模式便应运而生,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让企业考察这些学生,对于能力强的可以直接录取,对于双方都有非常多的好处。
(二)目前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现状
校企合作模式就是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一种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校企合作模式起步比较晚,和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没有发展出非常合适的理论体系,并且也有一些问题的出现。尽管政府大力支持该项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进来,但是有很多的企业都对此进行观望,并没有贸然的参与进来。并且,经济管理专业不仅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理论知识,并且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对校企合作模式重视程度不足,同时部分企业与高校之间联系较少,这些都增加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难度。再加上大部分高校和企业对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了解程度不足,这使得其构建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管理效率低下和培养效果不佳的问题,这也是校企合作模式在构建及应用方面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想要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需要高校和企业共同的努力。
二、校企合作模式出现的意义
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对于经济管理的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为我国的高校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道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都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已经远远不适合现在的时代了。并且我国的高校教学课程体系也有点缺陷,并不完善,这就使得虽然培养了很多的经济管理人才,但是却没有用,只是理论性的人才,实践能力接近于无。而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来加强经济管理教学,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为自己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会让我国的经济管理教学更具备实效性、实用性。因为我国有很多的高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会盲目的推崇西方国家的教学模式,模仿西方的教学模式,却忽略了我国社会的实效性,这样毕业生在步入社会之后,就很难适应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在走上岗位以后,也不能做什么实事。而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让学生明白我国社会的发展详情和需求,学习也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再次,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可以拉近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同时有助于使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合理性。高校可以借助校企合作模式来了解企业当前经济管理活动情况,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置财务管理及电算化等针对性课程,例如学校可以为学生设置财务管理和电算化这些针对性课程,其一方面有助于使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另一方面有助于为企业输送高质量全能型人才。从这一层面讲,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及应用可以优化经济管理课程体系,这对于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最后,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现在的课堂教学都注重理论知识,对于实际操作能力很少,尽管有的高校有社会实践,但是学生也很难找到对口专业的工作去进行实践。而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让学生进入企业之中进行实践,这样学生也能明白课堂上讲解的不足之处,也能够完善自身,使得动手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也让高素质人才的质量再次提升一个台阶。
三、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具体策略方针
(一)完善我国高校的师资力量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的师资力量还不太完善,有一部分教师并没有重视校企合作模式的积极意义,有很多的教师以为经济管理,管理为主,必须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在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就会有大量的理论依据支持自己的底蕴。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管理有着更多的意义,只是一味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已经不适合社会的需求了。所以,高校首先应该改革教师的理念,让教师明白实践能力对于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经济管理教师年龄都比较大,尽管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思想过于陈旧,所以高校要引入大量的年轻富有活力的教师,完善师资力量,让年轻教师先跟着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然后用他们年轻的思想来教导学生,这样的学生更容易满足社会的要求。同时高校也可以和企业合作创办一些课堂,去培训老教师,让他们的思想可以得到提高,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搭建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
校企合作模式想要顺利的推行下去,高校和企业两方都要积极的参与进来。所以为了让两者之间可以更好的沟通、交流,应该建设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平台。在大多数情况下,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是校企合作的委员会决定的。有很多的人认为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不但浪费时间、还浪费很多的教学资源。实际上并不是的,校企合作委员会既然存在了,就有存在的意义。从高校的角度来说,企业应该为学生提供很多的实践机会,并且给高校设计合理的培养学生的教学方案;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高校应该给企业提供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学生,进而让企业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对于企业、高校、毕业生都有很多的好处。所以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三)设计具体的培养方案
教学方案对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以高校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每年都会为社会输入大量的人才。但是对于人才的定义,基本上是由企业的要求来决定的,企业需要的才能叫做“真正的人才”。因此,高校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应该和企业进行详细的探讨,明确企业的需求,然后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除此之外,高校在设计具体的培养方案时需要建立定向培养经济管理型专业人才的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当前各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拥有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是增强自身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注重加强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高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制定定向人才培养协议,即要求这部分学生除了学习必要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掌握企业所需技能,这样的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后快速适应公司工作内容,进而有助于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
(四)建设实训基地
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因为想要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必须有一个实训平台才可以。因此,高校和企业都应该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的实训基地,高校可以保证其质量,而对于企业每的实训基地,高校必须严格考察。明确企业内实训基地是否符合国家的要求,能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实训基地就是学生走上社会的真实写照,因此企业和高校应该建设完善的实训基地,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高校在建立实训基地时需要强化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借助实验教学基地来引导学生灵活掌握经济管理技巧,在此基础上尝试企业研究型项目。实训基地的建立不仅有助于为企业提供新鲜活力,而且有助于减少企业开展技术研究所需的成本费用。从这一层面讲,高校与企业联合创建实验教学基地可以最大程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有助于提高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这对于实现校企两方双赢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四、结语
总的来说,校企合作模式对于经济管理的教學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育行业开辟新的道路,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走上社会以后能够迅速的适应。因此,高校和企业应该通力合作,这样对于双方都有很大的好处。而校企合作模式的推行,也能让我国的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下去。(作者单位:山东省郓城县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