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鋆
2020年6月23日,伴随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北斗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北斗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北斗一号、二号、三号系统三个阶段,从北斗二号首颗星起算,中国已发射了55颗北斗导航卫星,并于一年前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2020年6月23日,伴随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正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北斗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北斗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北斗一号、二号、三号系统三个阶段,目前北斗一号4颗试验卫星已全部退役,从北斗二号首颗星起算,中国已发射了55颗北斗导航卫星,并于一年前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如今,北斗在系统建设、应用推广、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北斗系统全球覆盖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正在迈向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
近期,“美空军人员手表使用北斗系统”的相关报道在网络媒体上广为传播,表明目前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大多数的世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产品都支持多系统兼容共用。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已经成为目前国际GNSS市场的普遍做法。
中国一直高度重视北斗系统建设和应用,建设之初就将北斗系统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服务。北斗也积极融入全球卫星导航家族,让全球用户享受北斗服务。
从2011年底北斗系统提供亚太区域试运行服务以来,多次公布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服务性能规范、应用服务体系等系统文件,积极主动邀请世界各国厂商使用北斗系统。目前,支持应用北斗系统已经成为国际主流GNSS厂商的做法。因此,美国空军人员手表中使用北斗系统也不足为奇。
同时,很多的外国用户表示,北斗系统的加入让定位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
“服务全球,造福人类”,北斗系统发展永无止境。从诞生之日起,北斗系统就把面向全人类提供优质服务作为自身的发展理念。
中国作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的创始国之一,参加了历次ICG大会,并分别于2012年、2018年两次主办ICG大会,积极促成《北京宣言》与《西安倡议》,推动卫星导航系统间兼容与互操作,不断促进世界卫星导航事业发展。同时,中国还在各大国际多边平台积极推动多系统兼容共用。
北斗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始终秉持公开透明、积极开放的原则,坚持与美俄欧等国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兼容与互操作,全面深入开展合作。2015年5月,中俄签署《中国北斗和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2017年11月,中美签署《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北斗系统与GPS、格洛纳斯系统实现兼容与互操作,为多系统实现共赢、全球用户享受更加高效可靠的服务做出中国贡献。
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坚持开放合作,共享卫星导航发展成果,联合开展标准制定,加强多系统兼容,拓展服务领域,促进卫星导航在全球的广泛应用,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供有力支撑。
北斗系统现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等众多领域。同时,基于北斗的导航服务已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厂商采用,广泛进入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交通运输方面,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重点运输过程监控、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控、港口高精度实时定位调度监控等领域。截至目前,中国境内有超过700万辆营运车辆、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城市的约8万辆公交车、3200余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已应用北斗系统,建成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有效提升了监控管理效率和道路运输安全水平。
在减灾救灾方面,目前已推广北斗终端超过4.5万台。受灾地区可以利用北斗短报文功能及时上报位置信息、突发灾害信息和灾区救助信息等;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北斗终端可以进行救灾物资的查询管理和监控,大幅提升了全国救灾物资管理与调运水平。
北斗除了为传统应用领域注入新血液,还在各类新兴产业中大放异彩。未来北斗将与5G移动通信、窄带物联网(NB-IoT)低功耗广域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深度融合,不仅促进5G芯片中嵌入北斗高精度定位能力,助力手机、汽车、机器人和物联网终端实现自动地图生成、智能路径规划、自动环境识别、远程平台监控等功能,还将打造资产跟踪、人员定位、蜂窝辅助定位、冷链运输、智能井盖等各种精品应用。
如果在北京的街头骑着一辆共享单车,太空中的北斗正密切关注着车辆有没有“停车入栏”。借助北斗构建的共享单车“电子围栏”,有望彻底终结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
对于常年出海的渔民来说,北斗的短报文功能已成为他们闯海的“守护神”。中国已有7万多艘渔船和执法船安装北斗终端,上万人因此在危急时刻得到及时救助。
在江西南昌的高速路上,车辆通过收费站时再也不用减速。新的公路自由流收费模式,可以结合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绘制车辆行驶轨迹,自动计算、结算高速公路里程费率,从而实现通行效率更高、收费更加精准……
2019年年底,京张高铁建成通车。这条以350公里时速跨越长城内外的世界首条智能高铁,因为采用了自动驾驶技术而被称作“最聪明的高铁”。依靠北斗的精准定位,列车从时速350公里一次制动到停车,最后停准的误差能控制在10厘米之内。
深圳妈湾港区80辆集装箱卡车在北斗系统的有力支撑下,实现了全路程、全天候、全场区不间断连续准确定位,未来的智能化港口初现雏形。
基于北斗系统的北斗钻孔作业监控系统在新疆托克逊黑山圣雄矿区投入使用。更加聪明的钻机,让沿袭百年的传统矿业生产向着数字化、智能化大跨步迈进。
北斗系统和5G具有天然的渊源关系。北斗和5G的融合,将会在智慧城市、智慧制造、智慧家庭、智慧农业等未来的新技术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北斗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發展理念,为更好、更快地服务全球,北斗系统加快全球组网工程建设,于2018年底建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后即开始提供服务,展现导航大国的责任担当与使命,以稳定、可靠、精准的导航服务,惠及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在国际应用方面,北斗系统已在东盟国家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仓储物流,西亚国家的建筑施工,南亚国家的机场授时、海上打桩,东欧国家的电力巡检,非洲国家的国土测量等不同领域广泛应用。
北斗系统以开放的姿态,先后与东盟、阿盟、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卫星导航合作,先后举办中阿北斗合作论坛、中国—中亚北斗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在突尼斯建立北斗/GNSS中心,开展教育培训,推动北斗系统落地生根,服务东盟、阿盟、中亚等国家和地区。
北斗创新已大显身手,惠及世界各地百姓福祉。基于北斗的跨境运输、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西亚、非洲等得到成功应用。国产北斗基础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覆盖“一带一路”国家达到30余个。
2020年,北斗系统即将圆梦全球。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北斗系统建设发展,不断提升系统性能,履行服务承诺,坚持开放合作,持续深入推进与各系统兼容共用,与世界各国携手,共享建设发展成果,着力促进卫星导航在全球的广泛应用,让卫星导航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卢 鋆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国家北斗重大专项地面试验验证系统副总设计师、国际合作专家组副组长,长期从事北斗系统总体设计、北斗国际兼容互操作协调、系统试验验证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