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廷忠,贺道德,黄正鹏,胡如会,王 艳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
吴岩司长在第十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指出,一流大学是目标;一流学科是条件;一流本科是根本;一流专业是基础[1]。之后他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上又强调,建好用好学好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具有重大意义及重大机遇。一是体现在教育改变人生,网络改变教育;二是体现在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给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带来了重大机遇。到2020年,教育部将推出1万门国家级一流精品课程(3000门线上+7000门线下);同时,推出1万门线上线下省级一流精品课程。[2]然而根据《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我国本科院校共有1245所,其中地方本科院校1126所[3]。按这个数据计算,地方本科院校占到全国本科院校的90%以上,但面向地方本科院校建设的慕课却很少。因此,根据各个地方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地建设省级一流精品课程(以下简称一流课程),其重要价值及意义不言而喻。
贵州虽然是教育欠发达省分,但在2017年省教育厅却创见性地在全国率先启动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及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工程,这与教育部提出的“双万计划”[4]是相一致的。
什么是一流课程呢?按照教育部对精品课程建设的五个一流”要求,即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五个一流”揭示出一流课程的含义,一流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途径及思路。[5]也有观点认为,一流课程建设“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核心,组建一流教学团队、开发一流课程资源,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重塑线下实体课堂教学流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6]。我们比较赞同“五个一流”的观点:
首先,一流教学团队是一流课程建设的关键。因为教师是教学的具体执行者,是一流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其次,一流教学内容是一流课程建设的核心。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及前瞻性等特性都是一流课程的体现。
第三,一流教学方法是传授教学内容的条件。教学有法,法无定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因材施教和寓教于乐的教学是一流课程建设的条件。
第四,一流教材是一流课程的载体。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建设一流的纸质教材及电子教材,网络课件、微课视频、练习题库、典型案例库、教案及各种辅助教材资源,形成多层次和立体化的一流教材体系是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
第五,一流教学管理是一流课程的保障。没有制度不成方圆,没有标准不知长短,没有目标就会迷失方向。无论是建立一流的(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教学资源的管理,以及教学考核及评价管理制度,都是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
1.2.1 前期成果总结
贵工程“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能够获贵州省2017年一流课程(培育)建设项目立项,这与我们对课程的前期建设是分不开的:
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历经“拓展课堂[7]”教学实践及研究(从2013年开始),强调课堂教授知识要从“课内”迁移到“课外”,实施“课内”驱动、“课外”耕耘的教学机制和策略,也就是“翻转课堂”的思想[8][9];之后,采用同济大学和哈工大的“MOOC+SPOC混合模式”教学方案[10];再到今天正在实施的独立SPOC+腾讯课堂+雨课堂混合模式,教学改革历经三个重要阶段。我们撰写并使用了校本教材;建立并统一实行多元化的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开发了相应的微课视频及课件系统。初步形成了基于混合式教学“五步教学法[11]”模式之下的各种创新性教学模式。例如:上机课“舞台展示”法、任务驱动法及基于OBE的操作训练法等等。形成重过程、重操作、重学生互评体验的多元评价课程机制。
1.2.2 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部“双万计划”的推进和落实,治理“水课”打造“金课”的呼声也越加强烈。特别是为了总结各高校实施“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2]”线上教学几个月来的经验,贵州省教育厅于2020年6月15日主持召开了省级一流课程建设推进会,通过会议对在建的省级一流课程进行了新的要求和部署。
贵工程作为贵州省一所应用型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应当抓住“双万计划”中“推出1万门线上线下省级一流精品课程”的机会,大力支持建设好“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一流课程。下面我们将根据教育部“五个一流”课程建设标准及贵州省教育厅要求,针对性地分析贵工程“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一流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团队质量有待提高。根本原因是学校教师资源少,这给本课程的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一是导致本课程在排课上长期处于“优先安排专业课,最后安排本课程”的配角及尴尬状态;二是导致本课程任课教师每学期动态不定,难以按一流课程建设要求统一思想、默契合作和落实责任;三是导致任课教师缺乏教学改革研究及实践的动力。
其次,教学内容有待调整。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内容在理论上缺乏深度和广度,主要体现在任课教师对计算机应用的本质——计算思维及计算科学的理解存在片面和缺失;二是教学内容在针对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等方面不够突出和注重,应用型经典案例不够全面和丰富。
第三,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没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意识,因而“满堂灌”、“一言堂”等现象还有存在;二是缺乏以OBE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因而对教学目标、教学的产出及效果都比较随意;三是缺乏现代教学方法及教学艺术的研究和经验。如,有的教师没有真正理解翻转课堂、混合式等在线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应用,不注重课前、课堂和课后的作用和无缝连接;四是缺乏对MOOC资源的整合和本土化利用。
第四,校本教材有待改版。我们使用的教材是2016年出版的,根据新的教学需求,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一是现有章节不再全面;二是有的内容不再实用;三是缺乏辅助的学习材料及资源的整合。
第五,教学管理有待完善。主要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制度化管理残缺不全,存在教学工作检查走形式的现象。
我校的“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一流课程建设,属于校级工程,特别在教师团队建设及项目资金运用上,都需要学校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具体建设工作上,需要整个项目团队分工协作、勇挑重担,单靠项目主持人是很难完成的。根据教育部“双万计划”中的“推出1万门线上线下省级一流精品课程”、“五个一流”课程质量标准和贵州省一流课程建设质量要求,结合贵工程“应用型”和“地方性”的人才培养及区域服务特点,下面我们将对“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重新进行评审和设计构造,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图1 “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一流课程建设思维导图
一流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一流课程建设的关键。因为具体的教学必须要由教学团队教师来完成,教学实效完全取决于任课教师怎样施教。一样的教学内容,因为教师教学方法及策略、教学手段及教学艺术以及教师人格魅力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一流课程建设需要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支撑。
显然我校“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一流课程建设,建立专业的教学团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在当下我校教师紧缺之际,只能依靠学校力量才能破解这一难题。有了专业的教学团队,我们可以进行任务分工协作,通过培训、外出进修及“传、帮、带”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一流课程教学团队。
一流教学内容是一流课程建设的核心。针对现行的教学内容,“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一流课程建设的教学内容要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改进、加强和扩充:一是加强计算思维内容;二是注重并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三是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并强调其系统性;四是通过经典案例内化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五是根据教学内容按人文理工专业需求分别适当增加相应的应用型内容;六是根据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增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
“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一流课程的教学方法,是成功实施因材施教、产生寓教于乐的技术条件。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流教学方法的建设:一是运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参与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整合使用。熟悉应用“五步教学法”有效实施翻转课堂及混合式教学[13];二是开发、使用并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优势及MOOC资源的本土化利用;三是激励教学改革研究与教学创新,有计划开展教学观摩课和示范课,形成教学研讨、教学反思总结及经验分享机制;四是安排专业教师外出培训,同时邀请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并指导一流课程建设工作。通过多重发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逐渐形成一流教学效果。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知识载体,一流教材的建设是一流课程建设的基础。我们已在2016年出版并使用“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校本教材,而基于一流课程需求的教材(第二版)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建设:一是调整教材结构。将计算思维概述为第1章内容[14];二是扩充章节内容。例如,在教材末尾增加一章,介绍计算机等级考试知识及内容;三是完善并整合经典案例,用于内化知识和提高计算思维能力;四是针对重要知识点录制微课,并通过扫码连接,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一流教材体系;五是构建配套的多元化教学资源系统。构建以微课为主体,各种多媒体课件为辅助的在线学习资源系统;六是构建复习及考试系统,并通过随机抽题生成试卷[15]。
教学管理指通过相应的管理制度,分别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对学生的学习管理,以及对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根据一流课程的管理需求,“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管理制度应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构建:
一方面,从教师视角着手,建立相应的劳动报酬及激励机制,以便激活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分别建立激励教师在教学内容、理论课教学、上机课教学及课外辅助教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专任教师课程岗位负责制;建立主讲教师聘任制;建立保证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的过程性及终结性多元化考评制度。
另一方面,从学生视角着手,建立相应的学习激励机制。通过课堂杠杆激励、鞭策、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注重学以致用、寓学于乐,为此建立学生课堂表现激励制度;建立课外自主学习及上机实验激励制度;建立过程性(单元)测评制度,等等。
由于今年初春开始受到新冠病毒严重影响,国家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我校的“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各位任课教师,敢于克服各种困难、迎接挑战,按计划如期进行线上教学。现在已到期末,我们很有必要把本课程在本学期实施在线教学的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
3.1.1 构建独立的SPOC平台用于自主学习
基于本课程前期建设成果,完全使用我们自行录制的微课、课件和题库等资源,在爱课程平台上创建了独立的SPOC。进入平台学习的学生1440人,分20多个教学班,授课教师20人;平台上发布微课60多个,各种课件若干,发布各章节的单元测验及单元操作任务等丰富内容。在学生无教材的情形下通过平台为学生很好地解决了课前和课后自主学习的难题。
3.1.2 同时使用多个平台进行线上教学
(1)使用长江雨课堂。长江雨课堂的优势有很多,特别是师生课堂信息交互功能、直播及回放功能、屏幕共享功能、随机点名、课件及作业的制作和推送、投稿及弹幕等功能都非常适用。学生用手机学习,使学习可以无处不在;通过直播回放,解决了因各种原因错过观看直播或需多次重复观看直播教学的问题。但使用长江雨课堂时,总有极少数同学反映网络延迟或卡顿现象。
(2)使用腾讯课堂。腾讯课堂也有直播及回放、屏幕共享、签到等功能,还可通过“讨论区”面板进行师生课堂交互和学生上台回答问题,但腾讯课堂的功能没有雨课堂的丰富,师生交互功能也相对较差些。但根据学生反映,腾讯课堂的网络状态非常稳定。
(3)同时开启长江雨课堂和腾讯课堂进行线上教学。鉴于长江雨课堂和腾讯课堂各自的优点,我们在实际线上教学中同时开启了这两个课堂授课,充分发挥了线上教学平台的优势,学生普遍反映很好。
第一,通过“五步教学法”驱动和鞭策学生课前预习,不断激励学生后续学习行为;
第二,充分应用SPOC学生互评功能,实施上机操作题的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体验当老师的责任和乐趣,并减轻教师批发作业的工作量;
第三,提供学生海量题库训练,通过随机抽题生成试卷进行期末统考达成课程目标;
第四,划红线、纠学风、保质量、重过程。执行下列情形之一,直接定为重修:
(1)上课缺勤达三分之一及以上;
(2)未完成作业达三分之一及以上;
(3)学习作假被老师警告两次及以上;
第一,通过雨课堂或腾讯课堂不时进行上课点名或签到;
第二,通过展示SPOC学习数据督促、监控和激励学生的课外学习。
综上所述,我们对“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在线教学实践,可用图2直观表示:
图2 “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管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