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不得”“不由得”的句法语义及历时演变

2020-08-31 03:07:16李思旭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例句现代汉语副词

李思旭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现代汉语有大量的同素异序词,以双音节为主,如“为难|难为”“代替|替代”“和平|平和”等,三音节相对较少,“由不得/不由得”就是其中之一。张文兰[1]从词典释义、句法功能、语义内涵和语用环境等角度,对“不由得”和“由不得”展开了论述。范振强[2]、康馨月[3]从历时角度探讨了“不由得”的语法化过程、动因与机制。这三篇文献对我们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但都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共时层面“不由得”的句法语义特征描述过于简单,在考察“不由得”语法化的过程中,未涉及词汇化与语法化的差异,把“不由得”的词汇化看成是语法化,这是不严谨的。本文将从词源差异、词性语义演变以及词汇化和语法化等方面,对“由不得”“不由得”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由不得”“不由得”的词源差异

从词源上来说,两个词都来源于动词“由”,按照同素异序词的分类,两个词属于少有的“AB(C)—BA(C)”式。《现代汉语八百词》[4](P628)指出,“由”作为动词使用时是“听凭,听任”的意思。据我们对相关例句的考察,“由”的后面必接宾语或是兼语句,如“信不信由你|只好由他”“由你挑选|由他说去”。“由得”在古代汉语中表示“能够听任”的意思,“由不得”在近代汉语中就已经出现,刚开始表示“不能依从,不能由…做主”的意思。

可见,“由不得”可能来自于“由得”,是对“由得”的否定。类似的还有“了得|了不得、见得|见不得、要得|要不得、来得|来不得、免得|免不得、舍得|舍不得、使得|使不得”等等。在CCL语料库里搜到了一个现代汉语“由得”的例句,如:

(1)她心想:只要你答应了,进了城还由得了你?(李晓明《平原枪声》)

当然,“由得”本身在现代汉语里是不能单独使用的,如同上句所示,必须跟“了”搭配使用才行。事实上,上句只是“由不得”的反问句式的变换,本意还是“进了城由不得你”,具体转换过程科可表示为:由得了你吗 →由不得你(由不了你)。在近代汉语里,“由得”单独作谓语的情况如:

(2)这的是俺娘的机变,非干是妾身脱空;若由得我呵,乞求得效鸾凤。(元《西厢记》)

(3)老爷道:“却有个钦限,岂由得咱们?”钉碗的道:“钦限多少时候?”(明《三宝太监西洋记》)

(4)奶子道:“怎由得你不嫁?我有一个计较:趁着未许定人家时节,生做他一做。” (明《初刻拍案惊奇》)

“由得”在近代汉语里的使用情况也多见于反问句,可以换成表“不允许”义的“由不得”,带有强硬的语气。上面的例句可变换为“由不得咱们|由不得你不嫁”。可见,“由不得”出自于“由得”是有一定根据的。

但是“不由得”并不是来源于“由得”,即不是“由得”前加否定词“不”,而是来源于“不由”。范振强[2]认为,“不由得”是由“不由”加上后缀“得”形成的,由最开始表示“不允许”逐渐向表示“情不自禁”发展。“不由得”也许是汉语在发展过程中为了韵律的自然和谐而产生的。另外,根据范振强列举《朱子语类》里的例句,其中的“不由得”正好类似于现代汉语里通常使用的“由不得”的意思。例如:

(5)如礼,古人这身都只在礼之中,都不由得自家。(北宋《朱子语类》)

(6)“欲罢不能”,如人行步,左脚起了,不由得右脚不起。(北宋《朱子语类》)

以上例句中的“不由得”有“不允许”的意思。可见“不由得”在语法化之前的意思,跟现代汉语中“由不得”的“不能依从”是一致的。

总之,从以上对词源的分析来看,“由不得”“不得由”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词,“不由得”在《朱子语类》里其实应该是词组。并且,这两个词的产生相互之间也没有直接的联系。近代汉语中同素异序词的产生大都是有一些动因的,比如倒序构词法的产生,但是“由不得”“不由得”这两个词并不属于此类情况。

二、“由不得”“不由得”的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5](P1583)对“由不得”的解释是:1.动词,不能依从,不能由…做主,如“这件事由不得你”;2.副词,不由自主地,如“相声的特点就是叫人由不得发笑”。对“不由得”的解释是:1.动词,表示“不容”,如“他说的这么彻底,不由得你不信服”;2.副词,表示“不禁”,如“想起过去的苦难,不由得掉下眼泪来”。

(一)“由不得”从动词到副词的语义演变

“由不得”最早出现在北宋的《朱子语类》中,大量使用是在明清之后。根据词典的释义,我们分别对“由不得”两种意思的分布情况作了调查,发现差异很大。在近代汉语174个有效例句中,表示“不能依从,不能由……做主”这一意思的例句仅有58个,如例(7)、例(8);另外的116个例句中的“由不得”全都是表示“不由自主地”的意思,如例(9)。

(7)城璧道:“我不去。”解役道:“只怕由不得你。”(清《绿野仙踪》)

(8)这个事我不过是接手儿,怎么来,怎么去,由不得我作主。我倒说了两三回,仍旧添上这两分的。(清《红楼梦》)

(9)姓梁的问他何日归来。他听了,由不得眼圈儿一红,说道:“此去行踪无定,倘事不败,明年此时便是我……”(民《清代宫廷艳史》)

根据对现代汉语中194个有效例句的分析发现,“由不得”两种意思的分布情况与近代汉语中的恰好相反。在这194个例句中,有66个表示“不由自主地”,如例(10)、(11);剩下的128个都表示“不能依从,不能由…做主”的意思,如例(12)。

(10)北京冬间早又见了三两寸的雪,而上海至今只是黯然的同云,说是酿雪,说是酿雪,而终于不来。这令我由不得追忆那年江亭玩雪的故事。(俞平伯《陶然亭的雪》)

(11)低着头默默坐着,整整坐半夜,不说一句话,把主人的心都坐酸了,叫人由不得产生“他吃过晚饭没有?”的猜想。(高晓声《“漏斗户”主》)

(12)“娱乐圈的饭,真的不容易吃,连肥瘦都由不得自己,样样受控制。”(岑凯伦《还你前生缘》)

根据语言的演变规则,当两个具有类似功能的字或词出现的时候,我们习惯性地选择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用法而忽略另一个意义有重叠的用法,以此来达到语言的规范性和经济性。也许就是在这种大规则的背景下,当“由不得”和“不由得”二者在某些用法出现重叠的时候,我们会适当地放大它们其中的一个用法并把它当作主要的用法。“由不得”的“不能依从”和“不由自主地”这两种用法正体现了这一点。由于无论在近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不由得”的“不禁”用法始终都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与之相对的,“由不得”就渐渐舍弃了“不由自主地”这一用法,而把“不能依从”这一用法放在了主要位置。

(二)“不由得”从动词到副词的语义演变

根据对500多条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不由得”两种意思的分布倾向还是很明显的。除了上文例(5)、例(6)《朱子语类》中的“不由得”表示“不容”的意思,其他例句中的“不由得”基本上都是表示“不禁,抑制不住”的意思。“不由得”从最开始动词性短语“不容”意思,如例(13),逐渐向副词“不禁”意义演变,如例(14)、(15)。

(13)用舍是由在别人,不由得我;行藏是由在那人,用舍亦不由得我。(北宋《朱子语类》)

(14)汗登岭东望,但见敌阵里面,非常严整,戈铤耀日,旗旄蔽天,不由得惊叹道:“怪不得汪罕被灭,这帖木真确是厉害呢!”(清《元史演义》)

(15)当下女妖被他一顿消耍,不由得就老羞变成怒,说道:“罢了,我同你这贼秃就拼了罢!”(清《续济公传》)

根据对500多条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不由得”无论近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是“不禁,抑制不住”的意思占主导地位,很少有“不容”意思的用法出现。但是,在现代汉语的某些例句中,“不容”的用法还是体现了一定的特殊性,即否定的用法。根据下面两个例句,“不由得”后面都有加“不”的否定,两句话意思置换一下就可以理解为“不容不佩服”和“不容不信”。

(16)乔治看见少佐心地纯朴,性情和顺,做人端方正直,虽然有学问,却不说大话,不由得不佩服。(萨克雷《名利场》)

(17)心里也觉得不伦不类,但看看其上的照片、大印,却又不由得不信。(吴钊谦《“蒋利国”诈骗案揭秘》)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不由得”后续的否定都会变成“不容”的意思。以下两个“不由得”就依然是“不禁,抑制不住”的意思。

(18)庄大鹏看过后不由得不服气若伍和小吴的聪明劲,馆里谁得了多少奖金推算得一个不差。(刘醒龙《菩提醉了》)

(19)胡锦涛的谈话富有人情味,对中国同胞充满了关爱。让人听后不由得不从心底涌起一股热流。(《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三、“由不得”“不由得”的句法位置分布

(一)“由不得”的句法位置分布

无论是近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表示“不能依从,不能由…做主”语义的动词“由不得”,在句子中的位置都是比较固定的,表现为后面必须接体词性宾语,如例(20)、(22),或者带小句,如例(21)、(23)。

(20)想起必定前世里与他家有甚冤仇,所以神差鬼使,也由不得我自己。(清《醒世姻缘传》)

(21)如今既是放我出门,由得我自己主张,由不得别人阻挠。(清《醒世姻缘传》)

(22)回头重新收集资料,力挽狂澜时,谈判的主动权早已落入对方手中,由不得你了。(《哈佛经理谈判能力与技巧》)

(23)我不想那样生活,但别人怎样生活是由不得我来评判的。(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表示“不由自主地”语义的副词“由不得”,它的位置较为自由,大多数都是以作状语的身份出现的。既可以在句中作状语,如例(24)、(26),也可以在句首作状语,如例(25)、(27)。

(24)就是那一班情愿从良的妓女,偶然见了一个俊俏后生,便由不得背地里私通款曲,这不过如家常便饭之外……(清《九尾龟》)

(25)柳青吓了一跳,急将网巾摘下,摸了一摸,簪子仍在头上,由不得哈哈大笑道: “姓蒋的,你是想簪子想疯了心了。”(清《七侠五义》)

(26)看李杰民在一旁抹汗,我的眼睛由不得模糊。(孙见喜《贾平凹的情感历程》)

(27)于菜油灯下大汗淋漓地磨完豆腐之后给我做第二天上学的包谷粑,由不得要使我赞美我平凡的母亲和平凡的饮食了。(《读者》)

(二)“不由得”句法位置分布

跟以上“由不得”的情况类似,不同词性、不同语义的“不由得”,其句法位置分布也不同。在近代汉语中,表示“不容”语义的动词“不由得”只能出现在人称代词之前,即上文例(5)。在现代汉语中,表示“不容”的用法比较特殊,必须和否定词搭配使用才可以,如上文例句(16)、(17)。

表示“不禁”语义的副词“不由得”,在句中的位置较为自由:既可以位于句首,如例(28)、(30);也可以位于句中,如例(29)、(31)。

(28)任珪虽是大孝之人,听了这篇妖言,不由得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明《喻世明言》)

(29)晁源不由得吓了一跳。那三四个婆娘,狼虎般跑到后面……(清《醒世姻缘传》)

(30)当我们登上村东的山顶,纵目远眺全村的经济沟工程时,不由得令人惊讶!(《报刊精选》1994年)

(31)同我们与会干部所穿的新棉装相比,他们是那样俭朴,我们内心深处不由得赧颜自愧!(《人民日报》1993年)

四、“由不得”“不由得”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一)“由不得”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短语“由不得”的最早用例出现在北宋,意思是“不能由着…做主”。

(32)三代而下,造历者纷纷莫有定议,愈精愈密而愈多差,由不得古人一定之法也。(北宋《朱子语类》)

到了元代,短语“由不得”发生了词汇化,变为动词,意思是“不能依从”,最早是在元代的话本选集中开始使用的。

(33)顾佥事道:“在家从父,这也由不得他,你只慢慢的劝他便了。”(《元代话本选集》)

(34)到了报警时,便不怕总兵了,盖知兵马由不得总兵调度,政出多门故也。(明《练兵实纪·戚继光》)

到了明朝,“由不得”从动词进一步语法化为副词,意思是“不由自主地”。最早用例是在明朝的小说《金瓶梅》中出现的,之后也在明清的小说作品中大量出现。

(35)把家中娶孟玉楼之事,从头至尾告诉了一遍。这妇人不听便罢,听了由不得珠泪儿顺着香腮流将下来。(明《金瓶梅》)

(36)这金幼川虽然怕打,却是漆黑的眼睛见了白花花的银子,由不得就答应了,跟着差人到了苏州。(清《九尾龟》)

(37)金、玉姐妹见婆婆这个样子,也由不得跟着要哭。(清《侠女奇缘》)

由上面考察可见,“由不得”是经历了先词汇化再语法化的转变(李思旭2012)。最早以短语身份在北宋产生,接着发生词汇化以动词身份在元代出现,最后是按照语法化的轨迹以副词身份大量出现于明清小说作品中并被广泛使用。这一语法化的转变,让“由不得”的“不由自主地”这一意思占据了主流,它在近代汉语中的用法大部分都是表示这一意思。总之,我们可以把“由不得”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归纳如下:

词汇化语法化短语“由不得” →动词“由不得” →副词“由不得”北宋元代明朝

(二)“不由得”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短语“不由得”的最早用例也出现在北宋,“不由得”表示“不能由着……”的意思,是动词性的短语。如上文例(5)、(6)。

到了明代,短语“不由得”发生了词汇化,变为动词,意思是“不容”,最早是在明代小说中开始使用的。

(38)怎当得许多贵人在前力赞,不由得你躲闪。亦且小道人兴高气傲,催请对局。(《二刻拍案惊奇》)

与此同时,明代的“不由得”又继续语法化为副词,意思是“不禁,抑制不住”。 这一用法也是最早出现在明朝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在之后的文学作品中大量使用。

(39)少卿见他哭得哀切,不由得眼泪也落下来。(明《二刻拍案惊奇》)

(40)晓得灯烛明亮,有一个美貌的妇人盛装站立在床边,看见了不由得心里不动火,抱住求奸。(明《二刻拍案惊奇》)

(41)自从那日狄希陈所见之后,甚是相念,不由得自己甚是疼爱起来。(清《醒世姻缘传》)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不由得”同“由不得”一样,最初都是以短语身份出现,并且也是出自于《朱子语类》,最初表示“不容”。之后经过词汇化,产生了动词“不容”的用法,但是数量极少,例句也仅能列举一个。与此同时,又产生了副词“不禁”这一用法,即语法化和词汇化的进程很接近。即使经过各种转变,“不由得”的意思还是以副词“不禁”为主。总之,我们可以把“不由得”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归纳如下:

词汇化语法化短语“不由得” →动词“不由得” →副词“不由得”北宋明朝明朝

此外,在整理语料时我们发现,无论是在近代汉语语料库还是现代汉语语料库,“由不得”的例句数量都明显少于“不由得”:“由不得”现代汉语有268条,近代汉语有210条;而“不由得”现代汉语有3644条,近代汉语有836条。这种使用情况的不对称也能体现一定的特殊性。“由不得”的用法经历了较大的改变,由最初表示“不能依从”转变为现代汉语的表示“不由自主地”。但是“不由得”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它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用法就是“不禁,抑制不住”,而“不容”这个用法用时很短暂,在可考察的例句中也很少。

猜你喜欢
例句现代汉语副词
The Wheels on the Bus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英声细语
好词好句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