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旗,胡丽莉,李雪颖
1.潼关县人民医院眼科,陕西渭南 714399;2.西安市长安区医院眼科,陕西西安 710100;3.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陕西西安 710068
青光眼是一类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典型症状的疾病,也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有临床研究指出,眼压升高、视神经供血不足等均为青光眼的原发性危险因素,青光眼总人群发病率约为1%,4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可达2%[1-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中发病较为隐蔽的一种,约占全部闭角型青光眼70%[3]。我国约有350万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约有2 800万人具有房角狭窄的解剖特征,该结构特点可诱发闭角型青光眼,因而寻求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4-5]。现阶段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激光、手术等,其根本目的在于控制眼压,但近些年有研究指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部的高炎症状态会延长患者术后愈合时间,甚至直接导致手术失败[6]。本研究通过缩瞳剂联合滤过手术能够改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房水炎症因子的水平且治疗安全性较高,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潼关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8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43眼)。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6~69岁、平均(53.03±3.26)岁,病程2~9年、平均(4.95±1.62)年;实验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5~68岁、平均(53.16±3.91)岁,病程2~8年、平均(5.06±1.5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2014年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7]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标准;(2)意识清晰能够配合调研;(3)病历资料齐全;(4)调研经医院伦理学会批准实施;(5)对调研过程、方法、原理清楚明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继发性青光眼;(2)合并其他眼病如外伤、肿瘤、黄斑变性等病变;(3)合并糖尿病、全身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4)既往眼部手术史;(5)病历资料不齐全。
1.2方法 术前对两组患者均实施降低眼压治疗,主要通过静注20%甘露醇或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术前对患者给予视力、眼压检查,用裂隙灯检查实施频域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AS-OCTA)检查并记录患者的前房角隐窝面积(ARA)、前房角开放距离(AOD)、前房容积(ACV)指标,然后两组患者均实施滤过手术(小梁切除术),术后每周复查。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滴眼液等,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缩瞳剂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生产厂家: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5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8779),应用时机为患者术后前房稳定1周时,应用剂量为1滴/次,3次/日,连续应用4周。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手术前后眼前段参数变化 两组患者均实施AS-OCTA检查,记录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ARA、AOD、ACV变化。
1.3.2两组手术前后眼压变化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4周进行眼压检测,由1名医师进行3次检测取平均值。
1.3.3两组手术前后房水炎症因子变化 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周的房水,采集房水时间为8:00~12:00,房水采集由1名医师完成,采集标本量为50~100 μL,注意采集过程中避免将血液混入标本中,房水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及干扰素(IFN)-γ]水平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剂盒购自默沙克生物公司,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实施。
1.3.4两组术后4周不良反应发生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周不良反应(感染、玻璃体脱出、浅前房)总的发生率。
2.1两组手术前后眼前段参数变化 两组术后4周ARA、AOD、ACV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4周ARA、AOD、AC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前段参数变化
2.2两组手术前后眼压变化 两组术后1、2、4周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2、4周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变化
2.3两组手术前后房水炎症因子变化 两组术后4周房水IL-6、IFN-γ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4周房水IL-6、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房水炎症因子变化
2.4两组术后4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术后4周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4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在各型眼科疾病中,青光眼属于较常见的一类慢性疾病,也是较常见的致盲原因。青光眼患者出现视功能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为高眼压,高眼压会导致视神经乳头功能改变,诱发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等[8-9]。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治疗难度大、易复发等特点,因而对干预手段要求较高[10]。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主要为周边虹膜与小梁出现粘连,导致房角关闭,使房水循环受阻,进而对视神经、视网膜功能造成损伤,目前的研究认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导致视神经、视网膜功能损伤原因可分为以下两种:(1)机械压力学说,房水循环受阻导致眼压升高,压力直接作用于视神经纤维导致视神经细胞代谢受损死亡;(2)血管缺血学说,房水循环受阻影响了视神经供血,导致细胞缺血缺氧死亡[11]。近些年的临床实践发现上述两种原因可同时存在,现阶段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治疗,其根本目的在于降低眼压,通畅房水回流渠道,建立前房至结膜下的永久通道[12]。小梁切除术是滤过手术中最常用的外部术式,在角膜缘建立一条新的眼外引流通道,将房水由前房引流至球结膜下间隙并由周围组织吸收,主要适用于激光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法阻止的进行性视神经损伤或出现视野缺损的各类青光眼[13]。虽然古文怡[14]和冯延琴[15]研究结果均提示小梁切除术具有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但小梁切除术实施后患者易出现多种类型的并发症,包括感染、浅前房、前房不形成等,而其围术期的处理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术后4周ARA、AOD、AC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2、4周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4周房水IL-6、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炎症因子的出现与眼内血供不足,细胞缺血、缺氧损伤有关。缩瞳剂毛果芸香碱是一种M胆碱受体兴奋剂,可促使睫状肌的纵横肌兴奋,扩大小梁网间隙,使得房水回流通畅,血液再次灌流,炎症细胞会随血液流动,介导组织修复进程,因而炎症因子水平会出现明显降低。另外,有研究显示,副交感神经给予低量M胆碱受体兴奋剂毛果芸香碱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抑制炎症的产生及进展[16]。但这一抗炎机制在整体组织水平中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这也提示炎症因子水平可以作为判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综上所述,缩瞳剂联合滤过手术能够改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房水炎症因子的水平,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