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语境化与中华国学文化的对外宣传
——以孔子学院网页翻译为例❋

2020-08-31 06:26武建国
外语与翻译 2020年2期
关键词:网页国学话语

武建国

董丽雯

华南理工大学

【提 要】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本文以孔子学院官方网站的网页翻译为例,分析该网页翻译在重新语境化的过程中的四种改适转换:要素删减、要素增加、要素替代和要素重组,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此类网页翻译的重新语境化原则,即动态指向、具体呈现、及时反馈和完整传达,以期为中国文化外宣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就国家文化软实力阐发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引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并强调要加大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的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近几年来,随着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孔子学院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园地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受到广泛欢迎。鉴于此,本文从孔子学院官方网站的网页翻译入手,分析其在文化传播中涉及的重新语境化及改适转换现象,以及重新语境化原则,以期为中国国学文化外宣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2.重新语境化与改适转换

重新语境化这一概念最早由Bernstein(1990)提出,他认为教学装备通常由三个阶段构成:知识生产——重新语境化——知识再现。重新语境化在这一过程中处于中间阶段,协调知识生产和再现两者之间的关系。

van Leeuwen(1993)认为包括话语实践在内的社会实践,通过对参与者、活动和参与反应三个层面进行语境重构,可以将实践转换成话语。他在重新语境化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话语转换的概念。

Wodak(1999)则认为重新语境化过程呈现出四个对立趋向:静态—动态、简单—复杂、准确—模糊、论证—概括和陈述。同时,她将改适转换分为四类:要素增加、要素删减、要素替代以及要素重组。Wodak的研究证明,语言学分析和社会文化分析在重新语境化过程中必不可少。

Chouliaraki&Fairclough(1999)则认为重新语境化与社会活动的再现过程关联紧密,特定的社会实践与特定的重新语境化原则相关,并受其指导。Fairclough(2003)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新语境化的四个原则:呈现、抽象、排列以及添加。

Tannen(2006)在研究家庭互动的典型冲突时发现,家庭话语中的互文性一般通过话题重议、话语重建以及话音调节等方式呈现,而不是机械的重复。运用这些重新语境化的方法可能造成家庭冲突升级或缓解。Gordon(2006)在此基础上将家庭话语的重新语境化与家庭成员在互动中展现的不同身份联系起来,总结出了家庭话语在不同互动情景中的重新语境化规律。

Hodges(2008)在研究美国白宫就伊朗问题的发言时发现,面对记者的质疑,白宫发言人通过重新语境化的方法将先前话语中的某些要素有选择性地进行删除,从而使美国对伊朗做出的裁决合法化。

Dunmire(2009)在研究美国 9·11 事件后的布什主义安全战略时发现,该安全战略与美国冷战后的国家安全战略实质相同,均以维护美国政府在世界的霸权统治为最终目的。然而,为了制定国防政策和维护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安全秩序,布什政府在部署该安全战略时,通过重新语境化的方法对语篇进行改适转换,切断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使得9·11事件成为该安全战略制定的唯一依据。

Andrus(2011)在研究美国一起家暴案时发现,由最初激动的口供笔录发展成法律认可的“惊骇证词”以及到最后的案件判决,经历了一系列重新语境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简化法律话语的语篇和语境,使证词发挥作用。

Wu,Huang&Zheng(2016)在研究媒体话语中的重新语境化与改适转换时,阐述了同一文本在不同语境中产生不同解读的原因,同时通过对前后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互文性、重新语境化和改适转换之间的关系。

与重新语境化结伴而行的是改适转换现象。在社会学中,Habermas&Burger(1997)在研究社会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时,将公共领域定义为私人聚集起来形成的领域,公共和私人领域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复杂的,他从不同的角度追溯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划分的历史渊源,强调了经济发展对于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重要作用,并提到,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意味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在形式和作用上发生变化。在语言学领域,Wodak(1999)认为当语言要素从一个语篇转移到另一个语篇时,就会发生改适转换,她将改适转换分为四类:要素增加、要素删减、要素替代以及要素重组。Fairclough(2010)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适转换体现为不同社会实践的改变与转化的过程,“其间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之间关系的重新建构(restructuring),也包括社会生活不同层级之间关系的重新调级(re-scaling)”(武建国 2012)。

由此可见,许多学者在不同领域的话语实践中对重新语境化过程和改适转换现象展开了研究,例如教育、政治、社会、语言学等领域,其中不乏大量学者探索出重新语境化的相关策略和机制。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尝试从其他领域,例如商业领域,展开对重新语境化的相关研究(参见武建国、李昕蒙2017),凸显了重新语境化在话语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3.重新语境化与翻译

在翻译与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可以将源语境信息通过解构和重构传递到目的语境中,因此翻译的过程必然涉及重新语境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重新语境化与翻译展开了研究。

在文化语境的重新语境化与翻译方面,夏天(2007)以钱钟书提到的“讹”这一翻译现象为出发点,探讨了译者在不同的文化语境冲突中,如伦理道德语境、政治语境、宗教观念语境等方面,对译文进行语境重构,即重新语境化,才能使译文在该时代语境中生存下去。武建国和李昕蒙(2017)在研究重新语境化与企业文化的传播时发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地企业的商业文化传播显得十分重要,企业网站建设涉及到的网页翻译也必然经历一个高低语境重新构建的过程,因此他们探索出适用于研究企业文化传播的重新语境化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企业文化的重新语境化原则。

在新闻话语的重新语境化与翻译方面,Kang(2007)研究了新闻话语翻译中的重新语境化过程,并通过对比美国版和朝鲜版新闻周刊上刊登的新闻文本,发现朝鲜新闻社在进行新闻翻译的过程中,将特定的源语境,即为第一读者编辑和发行的语境,转换为翻译语境,即为朝鲜读者所接受的语境。该重新语境化的过程不仅代表了新闻机构的发行目的,并且映射出不同政权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与紧张局势。韦忠生(2016)在研究新闻语篇翻译时发现,部分西方主流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为了掌握新闻话语权以及传播其强烈的意识形态和话语倾向,皆会选择以语境重构,即重新语境化的方式进行有关报道。

在诗歌的重新语境化与翻译方面,李成团(2010)从语用视角出发研究诗歌翻译,通过对汉语古诗不同的英译版本进行对比,探讨了诗歌在翻译过程中的语境补缺问题和语用充实问题,以及译者如何通过对源语境进行充实,也即重新语境化,来实现译语与源语的语用对等。王国凤(2015)通过龙应台的译作《紫杜鹃》研究诗歌翻译中的重新语境化,她对再语境化(也即重新语境化)的研究突出语言使用者主体,强调了重新语境化中译者的主体性,译者根据其文化观对源语文本进行重新语境化,并结合与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相关的互文网络,“创造”出合适的译文。

在典籍和典故的重新语境化与翻译方面,苗莉珺(2016)以《简·爱》中的两组重要典故为例,通过对比和解读该两组典故中亚当和夏娃以及参孙和大力拉在不同语境下两性关系的转变,探讨了重新语境化在该小说中的重要运用。李晶(2017)则以《习近平用典》为例,分析了在对其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不但要对原文进行正确解读,同时如何保持习近平总书记的言语特色和风格也尤为重要,因此,再语境化即重新语境化随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体看来,许多学者对重新语境化和翻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中国文学作品,例如诗歌、古文、典籍典故和散文语篇的翻译上,也有少数学者涉及到其它类型语篇的翻译,如新闻语篇和企业文化,尚未有从重新语境化的角度出发,在中华国学文化方面结合网页翻译展开研究。孔子学院作为中华国学文化对外传播的优秀平台,是中华国学文化外宣的坚实力量与坚定的践行者,因此,对中华文化重新语境化与翻译的研究不应局限于单纯文本的翻译研究,研究孔子学院网页翻译的重新语境化过程可以为中华文化外宣提供新的视角。

4.改适转换在国学文化传播中的体现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推崇和重视。我国国学文化要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在文化和话语传播中,重新语境化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孔子学院以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在中华国学文化外宣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与优势,孔子学院的建设离不开网站设计及网页翻译,翻译网页的过程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重新语境化的过程,通过重新语境化和要素删减、要素增加、要素替代和要素重组等几种改适转换方法,可以助力实现中华国学文化的有效传播。鉴于此,本文从上述四种改适转换方法入手,分析重新语境化在孔子学院网页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4.1 要素删减

在孔子学院的中文网页顶部有一栏“登录”,输入汉办邮箱账号和密码即可登录,但在其英文网页中,却删除了这一版块,这主要是因为中英文网站的语境存在差异。中文语境下的读者主要为孔子学院志愿者和汉语教师,出于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招募工作的需要,因此中文网页提供了相应的登录版块,以供相关人员登录报名或查询其他信息。而英语语境下的读者主要为对孔子学院感兴趣的外国学生,英文网站主要起宣传的作用,因此在进行网页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语境的改变,或重新语境化,故将“登录”栏进行要素删减。

孔子学院中文网页于2017年4月25日发表的文中有一句“正在约旦访问的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考察了约旦安曼TAG孔子学院”,此句在英文网页中被翻译成了"visiting Vice Premier Liu Yandong inspected Amman TAG Confucius Institute of Jordan"。不难看出,孔子学院将中文句子中的修饰词“正在约旦访问的”进行了要素删减,直接译成visiting,而非is visiting in Jordan。这是因为在中文语境下,信息描述越详细,越给人一种信任感,从而更吸引读者的注意。而在英文语境中,信息越简洁清楚,越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由于后文在介绍TAG孔子学院时有提到该院的所属地为of Jordan,因此前文无须再赘述访问地点。通过要素删减的改适转换方法,不仅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境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也简洁明快地暗示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行程,令人一目了然。此外,文中的另一句“优美清新的小合唱《同一首歌》,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在英文网页中被翻译成了"Every-one in the audience was moved by the beautiful chorus of'The Same Sound'"。不难看出,孔子学院对原文中出现的“清新”、“小”、“深深地”等修饰词进行了要素删减,这是因为在中文语境下,汉语为了讲究句子的平衡与韵调,通常会使用重复、对仗等修辞手段,但在重新语境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删去英语语境中不必要的内容,从而使被修饰成分的特征更简洁清楚地展现给英语读者。

4.2 要素增加

在孔子学院的英文网页中,增加了一栏中文网页并没有出现的Quick Entrance版块,该内容是指导外国学生申请孔子学院课程手续的详细说明。我们不难看出,孔子学院需要针对目的语境的读者介绍申请其课程的具体方法,因此在英文网页中增加Quick Entrance版块,可以提高网页的可操作性,方便目的语境读者加入孔子学院,实现国学文化的有效传播。

在上述提及的文章中,原“约旦青少年表演了中文歌曲、京剧、太极拳和书法”被翻译成"Jordanian young people sang Chinese songs,performed Beijing Operas and Tai-chi,and demonstrated Chinese calligraphy"。在中文语境下,国内读者对上述艺术表现形式耳熟能详,因此中文网页里对歌曲、京剧、太极拳和书法只使用了“表演”一词一并统摄,而在英语语境中,国外读者的了解程度远不如国内读者,因此英文译文中增加了sang和demonstrated二词进行修饰。笔者认为,在这一重新语境化的过程中,通过要素增加的改适转换方法,不仅使译文更符合英语的搭配习惯,并且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向目的语境受众宣传中国的京剧、太极拳和书法,这些动词的使用让人看了都忍不住想跃跃一试,从而更加吸引目的语境读者的注意。此外,在孔子学院于2017年5月11日发表的文章中,原文“阳光明媚,海风和煦”被翻译成"Bathed in the sunshine and warm sea breeze outside",我们可以发现,译文中增加了修饰词Bathed in,通过这一要素增加的改适转换方法,不仅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境下英语的搭配要求,而且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当天的好天气,让目的语境下的受众有如沐阳光和海风一般的感觉,体会到了现场的良好气氛。

4.3 要素替代

孔子学院中文网页的“新闻中心”一栏,在英文网页中并没有被翻译成News Center,而是以Hanban News代替。这是因为源语境与目的语境中的读者对孔子学院及中华国学文化的认知存在差异,因此网页翻译需经历一个重新语境化的过程。孔子学院在推动国学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其品牌文化在目的语境中的知名度,因此在英文网页中提及Hanban、China Studies,采取这种要素替代的改适转换方法有利于打响孔子学院和中国国学教育品牌的知名度以及提高其辨识度,从而更好地实现国学文化的外宣。

再以上文中提及的译文"Everyone in the audience was moved by the beautiful chorus of'The Same Sound'"为例,不难看出,原文中的主动语态,在翻译的过程中为被动语态代替。这是因为在不同语境下中英文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英语比较喜欢用被动语态,汉语虽然也有“被……”、“由……”之类的被动式表达,但这种表达远没有英语被动语态那么常见,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汉语的主动语态往往通过要素替代被译成了被动,这样更符合目的语境受众的阅读习惯。此外,原文中的“在当地乐手演奏的民族音乐声中,师生们手持中约两国国旗,用最真诚的笑脸欢迎中国贵宾的到来”,在英文网页中被翻译成"Amid the folk music played by local musicians,teachers and students welcomed the distinguished guests from China with their sincere smiles and waving national flags of the two countries"。不难看出,原文中的“手持”并没有被译成holding,而是被waving替代。笔者认为这里的要素替代使用得十分巧妙,waving一词更能营造出师生们热情喜悦地挥动中约两国国旗、欢迎中国贵宾的景象,给目的语境的读者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4 要素重组

在孔子学院中文网页下方“关于我们”的版块中,“领导简历”为单独一栏,并呈现在网页首页,而在英文网页下方About Us版块中,原中文网页的“领导简历”栏被合并到Confucius Institute Headquarters栏目的下级,只能通过超链接打开。其原因在于,在将孔子学院的中文网页翻译成英文网页的过程中,考虑到目的语境下的读者阅读习惯与国内存在差异,将国外读者较少感兴趣的内容移至Confucius Institute Headquarters版块与其它内容合并,可减少干扰信息,突出其它更为重要的内容。

在上述提及的文章中,关于中方代表团一行人的介绍为“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外交部副部长张明、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等”,在英文网页中,其对应的翻译如下:"Jiang Xiaojuan,Deputy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State Council,Zhang Ming,Vice Foreign Minister,Tian Xuejun,Vice Education Minister,YuWeiping,Vice Finance Minister"。在中文语境中,汉语人名通常以“姓前名后”的方式呈现,与英文语境中“名前姓后”的表达方式相反。我们不难看出,孔子学院在对此处人名进行翻译时,并没有按照英语的表达惯例,而是用汉语拼音书写出来。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孔子学院响应源语境国家倡导民族文化自信的号召,是对我国民族文化充满自信的体现,在重新语境化的过程中通过要素重组的改适转换方法,保留了源语境下的民族文化特色,并将中文的独特魅力展现在目的语境读者面前,有利于实现国学文化的外宣。

综上可知,孔子学院在进行文化外宣的过程中,由于源语境和目的语境存在差异,必然要经历一个重新语境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改适转换翻译技巧,将源语境的内容以更贴合目的语境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更好地达到传播目的,更有效地实现文化的外宣。

5.国学文化传播中网页翻译的重新语境化原则

上文探索了孔子学院在国学文化传播中网页翻译所涉及的重新语境化现象,现基于van Leeuwen(1993)关于包括话语实践在内的社会实践的重新语境化理论,整理出其重新语境化的过程(如图 1)。

图1 孔子学院国学文化外宣中网页翻译的重新语境化过程

在孔子学院传播中华国学文化的过程中,不同的参与者展现出不同的反应和目的,这一过程无不经历着重新语境化。首先,针对参与者,孔子学院需梳理国内外语境要素的差异,如语言文化和读者需求差异;其次,在具体的传播活动中,孔子学院须将中华国学文化重新语境化,在这个过程中需经历几种改适转换:要素删减、要素增加、要素替代和要素重组;然后,孔子学院针对不同读者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一方面,要引导国内志愿者和汉语教师参与到实践当中,并在实践中引导外国学生获得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引导外国学生的认知,最后实现中华国学文化的传播。

通过分析这一重新语境化过程,本文进一步总结出孔子学院在国学文化传播中网页翻译的重新语境化原则,即动态指向、具体呈现、及时反馈和完整传达(如图2)。

图2 国学文化外宣中网页翻译的重新语境化原则

Chouliaraki&Fairclough(1999)认为特定的社会实践与特定的重新语境化原则相关,并受其指导。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华国学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也受其重新语境化原则指导。综合图1和图2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孔子学院在国学文化的外宣中,源语境动态指向国内外不同参与者,通过要素删减、要素增加、要素替代和要素重组等几种改适转换方法,使其网页翻译经历了重新语境化的过程。不同的参与者具体呈现出不同的参与反应,达到不同的参与效果。而参与者所呈现出的不同参与反应也可以及时反馈出源语境是否将文化内涵完整传达给目的语境,达到目的语境的交际效果,实现中华国学文化的有效传播。

6.结语

本文在梳理重新语境化、改适转换与翻译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孔子学院中英文网页翻译为例,分析了该网页翻译中的重新语境化过程及改适转换现象,解读出重新语境化在中华国学文化外宣中的重要应用,探索出其网页翻译过程中的重新语境化机制,并总结出网页翻译的重新语境化原则,即动态指向、具体呈现、及时反馈和完整传达。希望本文能为中华国学文化外宣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并以此助力更好地构建对外话语体系。

猜你喜欢
网页国学话语
“垂”改成“掉”,好不好?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基于HTML5与CSS3的网页设计技术研究
基于CSS的网页导航栏的设计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