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淼波
扬州市节能监察中心
2018年9月1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GB/T13234-2018《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以下简称《方法》),定于2019年4月1日正式实施。《方法》较前一版GB/T13234-2009《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有大幅改动,其中最重要的创新是提出了“归一化”的概念,即根据相关变量的变化关系,通过建立模型对能耗数据进行校准和修正。
归一化是指:为了达到满足同等需求或达到相同目的的要求(例如:批量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根据相关变量(例如:产量、效率等)的变化关系,对能源消耗数据进行修正的过程。
将能耗量实测值设为Y,相关变量实测值设为X,归一化就是要确定两者之间的变化关系Y=f(X),并以此关系为基础,重新代入相关变量的条件值X′,算出能耗量校准值Y′。当基期能耗量或者报告期能耗量按照相同的条件值X′进行校准后,基期和报告期的能耗量就可以直接相减,从而得到节能量。
归一化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后推校准法、前推校准法和参考条件校准法。
1)按照报告期条件进行归一化,称为后推校准法。
该方法以基期的能耗量实测值Y1和相关变量实测值X1为基础,建立模型Y1=f(X1)。将报告期条件(即报告期相关变量实测值X2)代入上述模型,得到基期能耗量校准值Y1′。节能量由Y1′减去报告期能耗量实测值Y2得到。
2)按照基期条件进行归一化,称为前推校准法。
该方法与后推校准法相反,以报告期的能耗量实测值Y2和相关变量实测值X2为基础,建立模型Y2=f(X2)。将基期条件(即基期相关变量实测值X1)代入上述模型,得到报告期能耗量校准值Y2′。节能量由基期能耗量实测值Y1减去Y2′得到。
3)按照参考条件进行归一化,称为参考条件校准法。
该方法顾名思义是以某个标准状态为条件(例如:典型年产品产量),因此不受基期和报告期条件影响,适用于连续跟踪节能量。
另外《方法》还特别强调:第一,通常情况下应采用后推校准法计算用能单位节能量。第二,当在多个报告期连续计算节能量时(例如:逐年开展重点用能单位“十三五”节能目标考核时),不应中途改变归一化方法。
根据常识可知,用能单位能耗大小与其产品产量有直接联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选择产品产量作为相关变量。为方便对比理解,本文借用《方法》附录A中的案例进行操作演示。具体数据见表1和表2。
表1 基期产品产量与能耗数据
采用后推校准法。首先打开Excel(这里以2019版为例),导入表1数据。
如图1 所示,框选单元格B2 到C13 的数据区域,点击【插入】/【图表】/【XY散点图】。系统默认B列为X轴系列值,C列为Y轴系列值,自动生成散点图。
图1 散点图
如图2 所示,右键点击图中的散点,选择【添加趋势线】,在【趋势线选项】中勾选【线性】、【显示公式】、【显示R2值】。由此得到了基期能耗校准模型Y=0.3538X+67.956。
表2 报告期产品产量与能耗数据表
图2
模型是否可用,还要经过有效性检验,通常看三个值:判定系数(R2值)、t统计量和F统计量。
R2值用于说明回归趋势线对数据的拟合程度,越接近1.0,拟合度越好,反之,越接近0,拟合度越差。上述案例中R2=0.994 7,充分说明X、Y高度相关。
统计量是检验自变量的系数是否显著为零,F统计量是检验所有自变量系数是否显著为零,前者对应具体自变量,后者对应整个回归方程。
如图3 所示,框选单元格B2 到C13 的数据区域,点击【数据】/【数据分析】/【回归】,设置【置信度】为95%(t检验和F检验结果小于0.05即表示显著为0)。初次使用,未显示【数据分析】按钮的,可点选【文件】/【选项】/【加载项】/【分析工具库】加载该功能。
图3 回归分析
如图4所示,F检验是显著的(Significance F为1.06×10-12),变量X 的t 检验也是显著的(P-value为1.06×10-12)。这两个结果完全一致,是因为本模型为一元回归方程,只有一个自变量X。
图4 模型有效性检验
模型检验通过,即可计算节能量。具体过程见表3。
表3 节能量计算表
《方法》附录B节能量计算的特例,提出“只有当用能单位能源消耗与产品产量或产值(或增加值)成正比例关系时,用后推法进行归一化,节能量计算公式简化为”:
节能量=(基期产品单耗-报告期产品单耗)×报告期产品产量
此简化版的公式,是目前节能量审核工作中最常用的单耗法。
正比例关系,指能耗与产量满足Y=kX(k 为常数,k≠0)。而满足了此关系,即表示产品单耗保持恒定,不随生产负荷变化。在现实中几乎不会发生,因此《方法》将其归为特例,目的是推广建模计算,限制和替代传统的单耗法。
传统单耗法是基于“产量与能耗成正比例关系”此不够严谨的思维,且在计算节能量时通常只采用基期合计产量、基期合计能耗、报告期合计产量、报告期合计能耗4 个数据,忽略了月度数据之间的变化规律。本文示例的建模计算,充分分析了全年12 组数据。其最终拟合方程Y=0.3538X+67.956 反映出,用能单位存在部分与产量变化无关的固定能耗,而这一情况也明显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方法》的发布实施,为节能量审核认定工作启发了新思路、提出了新要求。Excel 作为最常用的办公软件之一,其自带的回归分析功能可简便快捷地实现“归一化”操作。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有助于广大节能量审核人员,更好地理解《方法》相关理念、熟练地应用Excel相关功能,促进节能减排事业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