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兵 玉醒堂黑陶艺术研究所
日照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面陶烧制技艺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徐兵,1969年生,山东日照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艺术学院外聘教师,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外聘教师,玉醒堂黑陶研究所所长。年轻时跟随师父厉彦相学习陶制作技艺,并得其平面陶烧制技艺真传;经过不断的探索,经历多次失败,历时15年,将平面陶的厚度由原来的2公分做到2毫米,既保证了作品平整,不变形,且达到了光亮如镜的效果,这是其师承平面陶烧制技艺的重大突破。徐兵自幼酷爱绘画,山水画功底深厚,其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融入到平面陶创作中,以刀代笔,精雕细刻,创作了一件又一件的艺术品,为平面陶烧制技艺的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烧制颜色上,通过控温,平面陶不再是单一的黑陶,有了颜色高雅的平面青陶,色泽吉祥的平面红陶,散发泥土气息的平面黄陶。
历年来,徐兵创作的平面陶在各个展览活动中获得诸多奖项,如平面浮雕“牡丹版画”(2008年首届国际工艺美术品博览会荣获金奖),平面浮雕“观音”(2010年山东省第二届工艺美术精品暨家具用品博览会银奖),平面陶浮雕“关公”(2011年中国首届黑陶文化艺术节暨中国黑陶艺术精品展荣获银奖),平面浮雕“孔子”(2012年中国文化于产业发展研讨会作品评选荣获银奖),平面篆书“毛泽东诗词”(2012年首届日照文化产业博览会获得陶艺类金奖),黑陶浮雕“球瓶”天(获得首届中国工艺美术乡土奖金奖),平面浮雕“和谐图”(2014年山东省民俗文化博览会金奖),平面黑陶“风调雨顺”(2018年第三十二届泰山国际登山节第八届石敢当文化艺术节暨首届中华泰山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平面浮雕“钟馗”(2018年第三十二届泰山国际登山节第八届石敢当文化艺术节暨首届中华泰山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平面浮雕“苍龙”(2018年被山东艺术学院收藏)。
根据日照市东港区田家窑村村志记载,明朝洪武年间,田家窑的第七代女老祖从江苏东海逃荒来到今东港区日照街道田家窑村,传授制陶技艺,至今该制陶技艺在该地已延续了600多年,传承至今已23世。平面陶创始人吕翰林习得制陶技艺,发展至今已经五代百余年,现如今的平面陶影响范围已遍布全国。第五代传承人徐兵在继承的基础上,一方面挖掘传统手工技艺,一方面引进现代制陶技术,不断改良,不断完善,经过潜心钻研,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制作的平面陶特色鲜明,巧夺天工,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平面陶烧制技艺是对全国制陶烧制技艺进一步完善,它在当今社会有着巨大的价值。我们可以从烧制技艺的发展与变迁中看到不同时期的科技水平、生活方式、时代风貌与审美情趣,其古朴典雅、生动细腻的风格与高超的技艺使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现仍充分发挥着它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日照市从事制陶技艺传承人在逐年减少,而从事难度较高的平面陶技艺的传承人更是凤毛麟角。平面陶的制作工艺复杂,难度大,要求从业者有较高的领悟力以及耐心和执着,每一件平面陶作品的创作周期大约在48天左右,较高的时间成本,较长的学习周期,致使很多从业者转行,目前只有徐兵依然全身心投入,坚持该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日照平面陶作为东夷文化的代表性陶制品在整个山东及包括东北、广东甚至其周边地区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传承人群的努力之下,平面陶烧制技艺成为了日照市独特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