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顺清
〔摘 要〕湘潭人民广播电台原创的五集广播剧《听党指挥》选取了彭德怀同志一生中五个重大节点,揭示了“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该剧荣获湖南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作为此剧的文学责任编辑和监制,笔者就这次的创作过程谈谈如何从平民视角展现重大题材。
〔关键词〕平民视角;重大题材;时代特征
平民视角,即普通人视角,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重大题材,是指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也是有无数普通人参与其中的,并不是从字面看到的“高高在上”,与平民“对立”。事实上,重大题材的艺术创作更应该深入挖掘深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主题深刻反映现实意义,更具感染力。
2021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以此为主题的文艺创作势必井喷。当我们面对这样的重大题材时,该如何让那些已被熟知的事件和人物焕发活力,鲜活起来,感动当代人呢?我想广播剧《听党指挥》的创作思路或可作为参考。
主题鲜明,开口要小
立意是艺术创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故事的展开铺陈、矛盾冲突都围绕这个精神内核。根据时代要求,提炼一个符合时代特征的精神内核,是我们一开始创作广播剧《听党指挥》的指导思想,也是这部剧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和思想价值。“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强军目标,也是人民军队的本质属性。以原著陈冠军、编剧郑柯为代表的创作团队,准确理解和把握了这个属性,并以艺术形式将其在彭德怀的身上集中体现。
广播剧是声音的艺术,只有声音,没有画面。用声音讲故事,通过台词、音效、配乐等渲染,最大限度地还原故事场景,激发听众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广播剧最大的魅力,也是它的缺点所在。因为这个局限性,广播剧并不太适合表现鸿篇巨制的大场面,而更适合挖掘人物内心,聚焦社会的某一个侧面。换句话说,广播剧更适合通过小视角来呈现大时代的大背景、大主题。这个特性也恰好与当下对文艺创作的要求不谋而合。全媒体时代,人们对平民视角的文艺作品接受度更高,更容易产生共鸣、共情,甚至同频共振。
我们翻阅各种文献资料,通读大量文学作品,比对史实,紧扣“听党指挥”这个主线,以彭德怀在入党时所说的“作为革命军人,我彭德怀这支射向反动派营垒的枪,一辈子听党指挥”为引,选取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五个节点,充分展示彭德怀一生忠于党、听党指挥、始终不忘初心的革命军人本色。
第一集《锻造铁军》,讲述彭德怀经历了平江起义和井冈山保卫战后开始意识到:铁的军队必须要有铁的纪律。仅仅他个人忠于党、听党指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锻造一支永远忠于党、永远听党指挥的铁军。剧情从彭德怀与曾经的恩人上司毅然决裂、刀兵相见切入,又以他镇压投敌叛变的义子郭炳生结尾,情与理的冲突引人入胜。
第二集《义不反顾》,讲述彭德怀坚定不移跟党走,率领铁军与张国焘的分裂图谋做斗争,保卫中央首长安全撤离。剧中,他怒斥张国焘时的针锋相对、誓死保卫党中央的果断坚决和对警卫员的平易亲切,对比鲜明,刚中带柔,刚柔并济。
第三集《铁肩大义》,讲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民族大义面前,彭德怀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铁肩担大义。国共合作时期,红军战士们最初对换装改编不理解、不接受,在彭德怀的教导下放下仇恨,化敌为友,与国民党携手抗击日寇。剧中小人物的台词略带喜感,虽着墨不多,却反衬出残酷战争对生命的漠视。
第四集《饮马黄河》,通過两场战事表明了彭德怀“对党忠诚就要对党负责”的态度。他不计名利得失,屈尊指挥区区两万人马,与十多倍于己方的国民党转战西北;他“犯颜直谏”,及时表达对上级指示的不同意见,确保西北战局转危为安。尤其是转战西北那场戏,既有乐观革命的浪漫主义故事情节,又颇具幽默讽刺的写实色彩。
第五集《临危受命》,主要聚焦支援朝鲜战争。彭德怀始终不忘初心,听党指挥,年过半百仍临危受命,领兵援朝。剧中,这位“三无大将”将“无条件”“无困难”“无要求”答得不假思索,答得铿锵有力,让人印象深刻。
五集剧情较好地概括了彭德怀的历史,也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如何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成为国家和民族的中流砥柱的。
人物立体,要有血肉
我们常说,故事创作一定要让剧中人物“立”起来,获得大家的认可、喜爱。创作出的角色必须有血有肉、有情感冲突、有情绪表达,不能只是扁平的“纸片人”。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毛主席诗句里赞誉的彭德怀,也是世人对他最深刻的印象。知道他带兵打仗的多,认可他有军事才能的多,对他的政治信仰、治军思路、用兵策略、决胜秘诀却知之甚少。
我们在创作广播剧《听党指挥》时,精心挑选了平江起义、井冈山保卫战、长征途中与张国焘斗争、抗战时期与国民党合作、延安保卫战、抗美援朝等对彭德怀来说意义非凡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艺术创作。为丰满彭德怀的人物形象,我们或选取或虚构能凸显他性格特征和心路历程的人物和故事,并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和特点设计个性台词,音乐、插曲和音效的烘托也尽量精准到位。通过这些人和事,从多个侧面再现彭德怀在面对这些大事件时的所思所想所为,从而塑造出一个对党忠诚、有才干、有人格魅力的“彭德怀”形象。
平江起义前,他对曾经的恩人、上司周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在井冈山以微弱兵力担负起保卫井冈山的艰巨任务后,亲自镇压了投敌叛变的义子郭炳生;他不顾警卫员的苦劝,狠心下令杀掉自己的战马,补充补给;他面对张国焘递过来的“橄榄枝”,当面怒斥其分裂阴谋,誓死保卫党中央;他宁做“缺心眼子”,也要打掉日军赶修的阳明堡机场,只为报国恨;他指挥两万人马,与几十万大军的胡宗南周旋;他据实直言,把前方战事的不同意见汇报给上级;他听党指挥,领兵取得援朝战争胜利……
一个个鲜活的场景里,彭德怀有血有肉也有泪:他会为了没完成老班长的嘱托而心痛;他会想念家乡的豆豉辣椒;他会抢毛主席的烟抽;他会主动向警卫员认错;他会为了没饭吃的老百姓流泪。他确实是一个在大义面前敢于取舍、坚持而无畏的人,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而不是“打仗机器”。
细节出彩,要接地气
一部剧的成败有多种因素。从艺术角度看,细节是最重要的元素。俗话说:故事易编,细节难写。一部成功的剧里总少不了一些为人津津乐道的细节。虽然广播剧《听党指挥》的时间跨度大,但发展线索非常明晰。在故事发展的时间轴上,我们设计了一些有烟火气的小细节,拉进与听众的距离,让大家听故事的时候能心领神会,产生共鸣。
在第四集《饮马黄河》中,彭德怀在“抢官”(指挥陕北战场两万人马)前,“抢”了毛主席手中的雪茄,分给开会现场的各位战友。这段小插曲的设计,生动展现了彭德怀和毛主席等人之间的战友情,让这场开会戏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见一面,分一半”这句台词也相当有生活气息,相信很多吸烟爱好者听了会会心一笑。这些细节的设计都是基于生活的积累,有逻辑性,有可信度,是推进剧情走向的加油站、润滑剂,也为作品增色、加分不少。
创作严谨,要守底线
艺术创作,尤其是重大题材的艺术创作,需要主创人员沉下心,端正态度,尊重史实,进行符合逻辑的创作,而不能为了所谓的“求新求变”不断突破艺术创作的底线。
我们在设计广播剧《听党指挥》的故事情节时,一直对史实秉持着敬畏之心,本着认真、严谨的态度进行创作。剧本形成初稿后,我们邀请了多位省内史学和广播剧创作方面的专家对剧本进行研讨,征求他们对剧本的意见。将剧本中与史实冲突、与人物性格不符的部分进行修改、删除、重新设计。如此反复打磨后,我们才最后定稿,开始录音制作。从确定主题到完成演播录制合成,整个作品创作历时近6个月。
此剧在本台播出后获得了业界和听众的一致好评,并在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潇湘之声重播,在学习强国APP上实现了点播。一位听众非常认同我们创作这部剧的严谨态度,赞扬我们是“一群有情怀的人做着一件有温度的事情”,一位专家也评价说,“这是一部正能量、有艺术性、人民性、故事性,传播党史的力作。” (责任编辑:张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