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彦海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于畜牧业而言,解决生态的建设与保护不仅能够缓解资源枯竭,而且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不仅是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而且还是促进畜牧产业发展的必然措施。
关键词:生态建设与保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引 言
青海省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冷凉的气候条件、无公害无污染的草原以及长时间的日照,使得当地畜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青海省的草原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畜牧业产值在全省的总收入中也占很大比重,且其盛产的牛羊闻名于世,但是养殖主依靠廉价的天然草地资源进行放牧时,必然也对生态造成了影响,尤其是近几年的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对于生态的破坏已经成为养殖者所深思的主要问题。
1生态建设与保护是实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种树种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土地沙漠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的“第三极”,其特殊的基因资源为青海人民提供了极高的利用价值和开发价值,其利用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青海省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因此,保护好青海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对于水源与草地的保护,不仅对于本省的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三江源流域乃至东西部的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都有着深刻影响。
为保护青海地区的生态资源,更好地发展畜牧业,在草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应遵循的原则有:首先,坚持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首先围绕对于全省或全国有广泛影响的畜牧地区开展生态保护工作,进而在政府的统筹安排下以该地为中心,以辐射状开展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做到点面结合,逐步推进,力争在短时间内取得最明显的效果。其次,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取生物治理,工程与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态建设,科学配置,综合治理,发挥整体效益。再次,生态建设与保护离不开广大群众,需要广泛动员各个阶层的群众投入到生态建设之中,从各个渠道筹建生态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最后,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将农民脱贫与致富相结合,从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
2目前青海省面临的生态问题分析
畜牧业是青海省的重点建设产业,依托有利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开展的畜牧养殖工作,不仅能够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而且还能够保障农民的收入,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众多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导致的问题有:
2.1草原面积正在减少
在省内虽然拥有大面积的优良草地,但是因为牧民缺乏相应的生态保护意识,许多区域的牧场草地正在退化且出现沙漠化趋势,归结其原因,主要有:首先,牧民过度放牧,牛羊类牲畜在啃食青草的同时也会将土壤下的植物根系一同啃食,造成草原退化且其植被覆盖率已达不到放牧条件,进而失去了自身价值,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草原的更新速度,甚至有些地区已经被啃食的寸草不生且沙漠化程度严重。其次,众多草地被开垦为耕种土地或者变成林地,这也造成了草原面积的减少。最后,产业转型,如工业、旅游业以及交通建设,往往需要征收大量的土地,这也是草地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
2.2土地质量在不断下降
青海省畜牧区以肥美的水草著称,但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近几年的牧区土地质量在不断地下降,牧草的生长速度以及产量都远不如之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且在众多自然牧场区域也存在土地质量下降的现象,表现为优良天然牧草的数量和种类大幅度下降,有毒植物或不可食用草类增加,牧区可食用草类的覆盖率和高度难以达到平均水平,草原单位面积的产草量大幅降低[2]。
2.3牧区生态环境恶劣
在土地中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能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但是随着过度放牧,使植被覆盖率降低,从而地表逐渐裸漏,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地下水位下降,大气降水减少,造成河流断流、湖泊干涸、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此外,生态破坏还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失衡,如青海省的某些独特植物因受到生态破坏,其数量也在不断减少,所以生态失衡,不仅会影响到畜牧业的发展,也会给野生动植物带来一系列灾难。
3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具体措施
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能够有效地控制自然资源过度利用,从而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就要做到:①以草地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草原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牲畜的养殖、生产设施,结合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搞好草饲料生产基地的建设,根据当地情况规划放牧区和禁牧区,对于自然资源做到合理利用,科学进行畜牧业。②通过人工灌溉、施肥、播种等方式改善草地质量,从而提高牧草品质,走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路子,实现畜牧业集约化经营。③建设绿洲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区域带动相关区域的畜牧业产业转型。建立以户为单位的家庭示范养殖区域,实施半饲料生产,改变过度依赖牧草的局面。④加强法律宣传,向牧民广泛宣传《草原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升养殖者的法制观念,自觉形成保护意识。⑤对于已经被破坏的区域,采取拍卖制进行售卖,实行谁购买、谁治理、水谁受益的的政策,鼓励各阶层人士进行开发治理活动,对于治理效果优异的区域允许其进行有偿转让,以此来调动购买者积极性[3]。
结 语
经济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而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使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进而满足人民,两者都有相同的目的,对于从事畜牧业的人员而言,不能只抓经济不抓生态。所以,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对于处于快速发展的畜牧经济而言任重道远,因此,必须从此刻开始,从根源上杜绝生态破坏现象,打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苏小玲.青海牧区草原生态经济发展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17(12):53.
[2] 任妍妍.青南藏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青海师范大学,2019(06):60.
[3] 俞文政.青海湖地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0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