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文红
摘 要:标准化采购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是提高组织运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油田生产物资需求的特点,分析油田当前标准化采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管理标准化、信息标准化、需求标准化和采购标准化”四化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采购管理模式具体措施。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采购管理模式;构建与实施
一、实施标准化采购管理的意义
石油企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连续生产的显著特点,質量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安全风险。在日趋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近年来,江苏油田供应商产品个性化特点也越来越鲜明,不同厂家生产的相同型号规格的产品,一些常用消耗易损配件也存在差异,相互之间很难匹配替代使用,机械产品细微的差别都会给一线用户装配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也易造成产品采购的独家垄断、独家采购现象,不利于产品需求计划提报、物资采购、安装使用和设备维护;不利于油田的物资管理;物资不标准、通用性差,同时给选择集中储备品种造成困难,增加了库存积压。如何避免供应商之间恶性竞争,杜绝有质量问题产品流入油田影响生产情况的发生,是我们永远都不能放松的一根弦。
二、油田企业标准化采购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主要做法
2.1 强化管理标准化,规范标准化采购运行
有效的制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有效的内控机制是企业规章制度全面贯彻执行的有力保障,江苏油田以管理活动规范化、组织运行高效化为目标,开展了传统业务改造后和管理优化与服务提升活动,进一步强化了物资管理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基础资料等标准化工作,全面推进物资供应管理基础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如,为保证物资采购策略的严格执行与应用,建立了以采购策略为主导的业务管控模式,采购计划导入、供应商选择、业绩引导、预案生成及审批等各环节程序化、标准化操作,实现了采购业务按照策略设定的路径和统一标准的轨道规范有序运行。
2.2 强化信息标准化,夯实标准化采购基础
近年来,围绕油田物资采购标准化和供应规范化管理,油田从物料编码、供应商产品目录、产品执行标准等采购基础信息管理入手,优化改进工作方法,加大精细管理力度,为实施标准化采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细化、准确的供应商目录管理是优选供货渠道,实施标准化采购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江苏油田围绕供应商考察、准入、使用、考核等重点控制环节,对供应商产品目录管理进行了持续优化和改进,将供应商申请准入产品范围和许可供应产品目录细化到16位码,通过开展现场考察和生产资质复审、严格同类产品供应商准入管理和总量控制等措施,解除了38家供应商、1315项许可供应产品目录的服务关系,通过细化和明确供应商的供应范围,为标准化采购甄别、优选供应商奠定了基础。
2.3 强化需求标准化,着力推进需求标准化和简单化
采购工作起源于需求的产生,结束于需求的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是标准化的需求,非常容易满足;如果是非标准化的需求,非常难办,非常棘手。对此油田牢牢抓住需求这个牛鼻子,把好设计、参与管理关口,推进需求标准化。
对于油田工程建设项目(和非安装设备)采购,物资供应部门提前介入,在项目总体设计审查批复后(或非安装设备计划批复后),编制物资采购策略,对物资采购供应全程把关,推进标准化设计和采购工作,其中工业离心泵、撬装式注水装置、撬装式污水处理装置、加药装置等十余种装置已经系列化和集成化,有效控制了非标材料使用和设备“万国牌”的现象,减少“个性”储备,提高储备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降低了积压风险,江苏油田连续36个月新增积压为零。
2.4 强化采购标准化,提高标准化采购能力
标准化不仅是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更是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战略举措,油田着力从体系创新和机制创新上将标准化采购推进到一个新台阶,不断提高标准化采购能力。
一是油田领导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成立了以设计、生产、物供、使用单位等各单位处长为成员的标准化设计、标准化采购和标准化管理三个工作小组,建立了上下协同、全员参与共同推进标准化采购的工作机制,从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保障了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明确了工作责任主体。按照钻井、完井测试、地面集输工程等投资主体划分标准化工作的责任主体,各投资主体负责专业的设计标准化工作,物资供应部门负责需求标准化工作,形成了物资供应部门和各投资责任主体共同推进采购标准化工作良好局面。三是组建专家团队,强化标准化采购工作的专业技术保障。成立了由90人组成的物资采购技术专家库,分为钻井物资、采油物资、地面物资、非安设备等4个技术专业小组。
2.5 以四项活动为抓手,全面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
首先,油田针对企业自采物资品种,研究制定采购技术文件格式、商务文件格式、设备材料选型等标准化文件,并以油田文件的形式下发执行,将标准化采购的成果固化。在实际采购工作中,对总部和油田下发的各类技术标准和选型标准严格执行,同时,强化监督考核力度,每季度对独家采购、各类指定采购、非标采购及“两张皮”现象进行通报,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落实考核兑现,确保标准化执行效果。在2013年总部物资供应管理“比学赶帮超”独家采购率指标考核中,江苏油田独家采购、指定采购等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由油田物资供应部门组织油田技术专家,联合计划、设计、技术、工程、装备、质检等部门,持续开展“三定一提升”工作,即对技术标准混乱的制定油田统一的技术标准,对同类产品繁杂的制定统一的性能参数,对确定品牌范围的明确统一的规格型号,通过定标准、定参数、定型号,进一步提升物资需求的标准化程度。以油田使用的压力表为例,物资供应部门组织油田技术专家、设计部门、使用单位和主要供应商一起“会诊”,充分结合两个现场情况(油田生产使用的现场、厂家生产现场),最终将压力表型号压缩到100多个,采购效率大幅提高,进一步降低了储备和质量风险,在“瘦身”的同时更“健身”。随着“三定一提升”工作的开展,各类非标采购也得到有效控制,2013年油田非标产品采购效能监察的结果显示,与2010年相比,非标产品采购额减少923万元,减少比率达41%。
三、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标准化采购管理的效果
3.1 推进了标准化采购,提升了管理水平
推行采购标准化为油田管好用好全油田采购资金,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物资采购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构筑了很好的平台。去年,油田物资集中采购额占物资采购总金额的93.3%,采购成本同比下降17%。油田标准化站场设备定型率由去年的86.5%提高至90%,标准化站场设备定型率由去年的96.5%提升到98%。在总部实施的物资供应管理绩效考核中,江苏油田一直处于油田企业先进水平,连续多年被评为中石化物资供应管理先进单位。
3.2 控制了采购风险,提升了采购效果
针对油田勘探开发项目存在因设计变更、计划变更导致积压的采购风险,油田工程、设计、开发、计划、供应等部门联合参与采购策略会审,定期沟通协调,统筹项目设计、投资落实、计划提报、物资使用,适当调整物资采购进度和节奏,近两年来,油田产能项目建设提报4.34万吨石油专用管、347台套设备等大宗物资,没有产生任何积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采购风险。按照“贴得紧,跟得上,管得好”的要求服务于油田产能项目建设,24个月新增积压物资为零,刷新了石化行业储备库存管理史的新纪录,2013年获得中石化储备管理第一成绩。
3.3 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
对于石油地质专用管等影响生产建设成本大的物资,油田每年预测消耗集合批量,依托总部实施直接集中采购,发挥总部集团采购规模化优势,与宝钢、天钢等有实力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解决企业保供压力,降低供应风险,2013年油田通过总部实施直接采购石油专用管21个品种1.77万吨,采购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8-10%,采购资金较去年节约886.4万元。
3.4 缩短了建设周期,提高了工程质量
标准化采购剔除了井站建设重复设计成本,节省了大量人力资源和不必要的配套。“四无一新”的李堡精细化建设模式,这就是油田转变发展方式、实施低成本战略创造的新奇迹。 江苏油田在标准化采购上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是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牢固树立绿色低碳采购的理念,以实际行动建设美丽精致幸福油田,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2年,出色完成了李堡、兴瓦、黄珏等保供任务,油田标准化采购,地面投资(集油和供热系统)减少10.5%,供热系统运行能耗降低了50%,同时全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80KG,一氧化碳排放1770KG。广泛运用 “四新”技术,稳步实施“以污代清”工程,達到了原油不落地、污水零排放的清洁生产要求。“黑色石油承载绿色情怀”,“花园里打井”在苏北水乡构筑起一道道清新、亮丽的风景线。油田首批通过了总部清洁生产单位验收,连续四年被集团公司评为环境保护先进单位。
四、小结
综上所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对物资采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并评价其实施的有效性,持续改进,才能有效净化物资采购渠道,节约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从而建立物流企业与供应商的伙伴关系,确保采购物资的先进性及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石油石化物资供应管理编委会。《石油石化物资供应管理》[M]北京:中石化出版社,2010.
[2] 中石化物资装备部2013年物资供应工作要领。
[3] 江苏油田第二十二届中石化管理创新二等奖成果《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标准化采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