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故而实施教学改革很有必要。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并通过积极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打造高素质师资团队、有效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注重个性化培养效果等策略,以此提升小学语文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手偶表演法
前 言
据相关调查可知:小学生的厌学情况较为明显,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其厌学率高达50.9%。这表明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参照新课改要求,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由此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促使小学生在课堂上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只有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才能为小学生后续个人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面临着重要改革,而从当前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四点不足之处:
(1)教学模式单一,以往教师常采用的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为课堂核心,导致学生处在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下,长此以往势必降低教学效率,甚至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基于新课标要求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作为小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引导者,一旦他们的专业素养以及职业操守不符合相关要求,将直接造成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还会促使小学生无法达到预期学习效果。所以,强化师资力量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3)教学观念陈旧,许多教师由于从事教育行业的时间较长,导致他们产生了固有观念。而今在新课改背景下,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这就需要教师应从以往观念中跳脱出来,运用全新的育人观念完成教学任务。
(4)忽视个体差异,小学生作为思维活跃,个性特征较为明显的一类学生,若教师按照统一式教学方法对其予以教学指导,很容易限制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造成他们无法释放个人魅力。对此,在语文教学中需善于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针对性教学方案。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效率的提升策略
(一)积极创新语文教学模式
新课改背景下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效率,应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施教学改革。常见的新型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三种:
(1)微课视频,微课视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步骤,它是依据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加深对语文内容的理解,由此确保学生能从中获得较强的学习体验,以致于打造高效课堂。
以《坐井观天》为例,教师可将鸟儿与青蛙的对话制作成微课视频,然后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了解两者看法的差异,即鸟儿认为天空无边无际,而青蛙则认定天空与井口大小一致,由此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缕清思路,由此促使学生了解课文主题。
(2)手偶表演,小学生相比其它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更强,且想象力丰富,对于充满乐趣的新生事物有着強烈的探索欲望。故而,教师可运用“手偶表演法”,针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以此提高教学效率。手偶是一种套在手指上的玩偶,可搭配服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狐假虎威》为例,教师可利用手偶分别装扮老虎与狐狸,然后可邀请学生扮演小白兔、野猪等其它动物,之后按照文中的语气进行表演,由此让学生能够理解“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事件原委,这样相比以往单纯性角色阅读更具趣味性,促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文章主题。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以及学习情况选择此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1]。
(3)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小学阶段各年级都比较适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将学生按照分组的形式共同讨论某一个语文话题,然后通过反复探究得出可靠的答案。此时,教师应注重“问题”的可讨论价值。
比如在《司马光》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司马光文章中主要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合作学习结果对其进行评价,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打造高素质师资团队
教师的职业素养对于小学语文效率而言有着重要影响。对此,学校方面应在新课改背景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活动,由此学会采用全新的教学手段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只有拥有高素质师资团队,才能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比如某学校专门从板书书写、教案编制、备课方法等部分,对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并运用“听课”等形式,督促教师能够摆正工作态度,为小学生的课堂学习起到模范作用,最终可增加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三)有效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此提升小学语文效率。比如,教师可在《精卫填海》以及《大禹治水》、《牛郎织女》等寓言故事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核心,促使小学生在课堂上长期保持专注的学习状态。教师可通过“播放动画片”的形式,让学生针对教师在课堂上实施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为了贴合新时代教学理念。因此,教师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小学生的日常爱好以及关注点进行深度调查,确保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制定的教学方案始终体现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以此提升教学效率[2]。
(四)注重个体化培养效果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家庭环境有差异,导致性格习惯有所不同。若教师未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语文教学措施,很难起到提升教学效率的作用。
比如在《乌鸦喝水》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为其提供专门的教学方案。比如某些同学善于思考,对于文章中所提出的喝水方法存在疑惑。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免过多浪费课堂时间进行解释影响效率。再比如某些同学不善表达,教师可利用“阅读活动”的方式,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以便在自主阅读中找到自信。教师应始终秉承着“因材施教”原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大化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结 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教师应充分结合学情以及学生的兴趣点积极改进教学手段,由此提升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从创新教学模式、高素质师资团队、转变课堂教学观念、个性化培养等方面着手,进而确保小学生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最终满足当前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瑞青.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60-161.
[2] 张莲英.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9(10):93.
作者简介:贾林林(1982年12月—),女,山东省新泰市人,汉族,学历: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