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峰锐
〔摘 要〕拉斐尔作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特点明显有别于同时期的其他艺术家。在本文中,笔者通过拉斐尔的三幅圣母像(《草地上的圣母》《美丽的女园丁》《金莺与圣母》)来研究其中期的艺术特征,对三幅圣母像的色调、构图、技法和细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对比,从而得出了拉斐尔在中期时柔和、圆润、饱满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文艺复兴;拉斐尔;圣母像
出生于1483年的拉斐尔,是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小的一位,在他短暂的37年生涯里创作了300多幅作品。绘画史中最知名的,被描绘最多的一个主题——圣母,正可以说明拉斐尔画作的特色。拉斐尔笔下的一系列圣母形象,不仅展现出圣母各种细微的姿态,恬淡的微笑,温柔细腻的神情,而且证明了他在处理人物情态、布景、景色、光线、方位及其他复杂元素的卓越能力。拉斐尔的人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乌尔宾诺时期(1483—1503)、佛罗伦萨时期(1504—1508)、罗马时期(1509—1520)。在佛罗伦萨时期(中期)的拉斐尔画了大量的圣母像,接下来笔者将会选取拉斐尔中期时的三幅圣母像(《草地上的圣母》《美丽的女园丁》《金莺与圣母》),通过对比这三幅画中的色调、构图、技法和细节,从而来探究拉斐尔中期时的艺术风格。
一、背景介绍
1.时代背景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天主教主张相违背的。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但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因此欧洲便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这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主张人文主义精神思想,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2.画家背景
在乌尔宾诺时期时的拉斐尔师从佩鲁吉诺学到了色彩感觉和透视原理,背景处理喜用宏伟建筑和田园风光,又从画家德拉·弗兰西斯加那里学到了如何处理和表现人物关系。
随后拉斐尔1504年来到了佛罗伦萨,此时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已经比肩。这两位艺术巨匠对拉斐尔的影响极深,他很虚心地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以及其他画家那里吸收他们艺术的长处,像对达·芬奇的明暗转移画法技巧、米开朗基罗对健壮肌肉的描绘技巧,都被拉斐尔有限度地吸收和利用。
二、作品分析
1.《草地上的圣母》
简介:在这幅作品中,圣母赤足坐在草地上,小耶稣与小圣约翰正在嬉戏玩耍,圣母双手轻轻搂着耶稣,温柔地看着两个孩子,将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完美女性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
色调:画面以圣母饱和度较高的红色上衣以及圣母、圣子的肉色肤色为主,奠定了画面暖色调的基础,背景的蓝色与圣母的蓝色披风与主色调形成冷暖对比,更加突出主要人物。
构图:金字塔构图,画面中以圣母的头部为顶点,而她伸出的右脚与身体正好形成金字塔形,再加上另一侧小圣约翰的位置,使得整个三角形的构图更加完整和稳固。这幅作品从构图以及人物安排上,都与达·芬奇的《岩间圣母》有相似之处。比如,两幅画中的小圣约翰都是用单腿跪在地上与小耶稣进行交流,同时小圣约翰卷曲的头发也带有一些达·芬奇的风格。两幅虽同样都是采用三角形的构图方式,只是拉斐尔的作品构图更加简练。而且《草地上的圣母》的气氛也明显比《岩间圣母》的气氛更加欢快、明朗一些。
技法:在技法上,拉斐尔在这幅画的背景表现上采用的是田园风景,而远处的景色则是一座城池,不难看出佩鲁吉诺的影子。拉斐尔将这座城池描绘在了蓝色的迷雾之中,并将其与天空连在了一起,很明显的借鉴了达·芬奇的空气画法,但近处的人物却没有采用达·芬奇那种模糊边界的晕涂法绘制,而是以清晰地轮廓线和明丽的色彩为主。不过在圣母、小耶稣、小圣约翰以及背景的岩石等处,都采用了明暗对比的手法,以加强人物立体感和空间感,这也是明显地借鉴自达·芬奇的艺术特色。
2.《美丽的女园丁》
介绍:在一所花园里,圣母坐着,看护着小耶稣和小圣约翰在嬉戏。小耶稣站在母亲旁,脚踏在她的脚上,望着她微笑。小圣约翰右腿跪着,温柔地望着小耶稣。
色调:强烈的冷暖对比:圣母饱和度较高的红色上衣,暖黄色的袖子以及圣母与圣子肉黄色的皮肤和圣母深紫色的披风形成对比,颜色十分协调。
构图:三角形构图,但在这幅画中,拉斐尔很细心地画出圣母右背上的披风,使其与小耶稣形成对称,这样便使得整个画面建立在一个稳固的基础上。并且在整个画面里除了树木,远处的钟楼以及小圣约翰的十字架,全幅画上找不到任何一条僵硬的线,也没有过于尖锐的角度,都是优美的曲线。
细节:这幅画与其他两幅不同的是圣母躯体和头部不再是正面,而是接近于四分之三侧的一个角度。并且画面中圣母和小圣约翰的视线同时望向小耶稣,突出了小耶稣的形象。
3. 《金莺与圣母》
介绍:拉斐尔已然摒弃了陈腐的构图模式,着眼于以丰富的动作和情感表现,实现对人物性格的描写。例如在作品中,居于右侧的小耶稣,向着比肩而立的另一位小圣约翰所在的方向有力地探出手臂,这只伸出的手臂有如赏析这幅杰作的线索路线,将观者的目光引向半圆形的场景以及众人物之间的联系。
色调:色彩上圣母红色上衣、蓝紫色披风和圣子的肤色作为主色调,奠定了画面暖色调的基础。
构图:构图上仍采用了最为稳定的三角形构图,进一步强调了暖色所形成的视觉中心效果。
细节:圣母左手拿着祈祷书,右手抚摸左侧的小圣约翰,脸上带着细微却充满母爱的笑容,居于右侧的小耶稣的小脚踩在圣母的脚上,形成孩童绕膝玩耍的情景,就是这么一个表现天伦之乐的平凡场景,刻画出了圣母高贵典雅却又不失人情味的亲切,塑造出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特点。这也是三幅画中唯一没有出现十字架的一幅,因此更为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
总 结
通过对上面三幅画的分析可以得出,拉斐尔在进行创作时为每幅画都设计了既有象征意义又有生活情趣的细节,构图上都采取了《岩间圣母》的金字塔构图,但画面空间比达·芬奇的《岩间圣母》更为通透明亮,色调上都以暖色调为主,冷暖对比,突出主体物。
拉斐尔他画的圣母以世俗化的手法,突破了中世纪那种头罩光圈、表情呆板的模式,将传统的宗教题材描绘成现实生活中的理想美,塑造成生活中神态优美、心地善良的普通母亲的形象,称颂一般人类母性的光辉,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透过圣母表现人文主义的色彩。在中期阶段他从各艺术大师们的画风和技法中汲取养分,并認真领悟,画风虽集众家之所长,但并没有丢失自己的风格,在他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和谐、唯美、优雅的高贵气质,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柔和、圆润、饱满。虽然拉斐尔没有达·芬奇那样博学,也没有米开朗基罗那种英雄气质,但却通过画面表达了他对理想与唯美的追求,为他在罗马时期的绘画打下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牧鑫)
参考文献:
[1]张弘苑.世界名画全集.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
[2]王谢燕.意大利的辉煌—文艺复兴美术.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5
[3]莫殿霞.西方绘画大师经典画作赏析.文艺复兴美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3
[4]何政广.文艺复兴画圣—拉斐尔.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8
[5]吾淳.西方古典绘画入门.桂林:漓江出版社,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