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对循环农业的认知和参与分析

2020-08-28 11:20宋慧敏傅晨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12期

宋慧敏 傅晨

摘要: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领域,发展循环农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面。当前中国循环农业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亿万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是数量最多而且最主要的农业经营主体,他们的科学认知和积极参与是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的关键。通过对6省7市农民的问卷调查,分析和掌握农民对循环农业的认知和参与情况,数据统计分析揭示当前中国农民对循环农业的认知和参与程度不高,据此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扩大试点,加强示范;培育主体,引领带动;组织创新,产业链接。

关键词:绿色发展;循环农业;农民认知;农民参与;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 2020)12-0190-07

DOl:10.1408 8/j .cnki.issn0439-8114.2020.12.04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领域。发展循环农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面,遵循“减量化(Reduce)、再使用( 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从农业经济活动的源头减少资源投入来减少废弃物产生和排放,最大限度地多次利用产品而不是使用一次就废弃,在经济活动的终端回收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循环利用。循环农业将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由“农业资源一农产品一农业废弃物”的单向流动线形经济转变为“农业资源一农产品一农业废弃物再利用”的闭路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的革命。

中国是农业文明古国,存在较多古老朴素的循环农业形式,例如中国明末清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的桑基鱼塘生产方式。但是,在漫长的传统农业岁月里,循环农业只是朴素的生产经验和个人行为,没有科学的理论和政策指导,更没有上升为国家行为。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发展循环农业;2007年,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循环农业促进行动”;2016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發改环资[2016]203号),标志着中国循环农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迄今为止,中国发展循环农业已经走过十多个年头。

中国农业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亿万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是数量最多而且最主要的农业经营主体,他们的科学认知和积极参与是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的关键。关于农民对循环农业的认知和参与情况,已有一些调查研究。邢美华等[1]调查分析湖北、山西2省部分未参与循环农业农户的环保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徐卫涛等[2]调查分析山东、山西、湖北3省部分循环农业试点区农户参与循环农业项目的情况和影响因素;李后建[3]调查分析中国粮食主产省农户采纳循环农业技术的意愿和影响因素;何可等[4,5]副调查分析湖北省部分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感知及其影响因素;蒋琳莉等[6]调查分析湖北省部分农户对农膜、农药瓶及化肥包装物等农业生产性废弃物的处理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丰军辉等[7]调查分析湖北省部分农户在成本限定下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何可等[8]还调查分析人际信任、制度信任对农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参与意愿的影响。这些调查侧重于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分析和掌握农民对循环农业的认知和参与情况应当覆盖循环农业的其他主要内容。

1 调查地点和样本

调查地点在6省7市进行,分别是广东省梅州市、佛山市顺德区(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赋予顺德区地级市管理权限)、河北省承德市、山东省莱西市、湖南省怀化市、江西省九江市和贵州省遵义市。调查共涉及10多个县、20多个镇、50多个村委会。调查对象以家庭承包经营农户为主,同时调查了一部分专业大户和参加合作社的农民,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由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内部的生产情况差异较大,选取的调查对象主要从事种植业。6省7市各发放问卷50份,总计发放问卷350份,随机选择调查对象进行访谈,采取不记名方式,由调查员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调查题项可以多选。剔除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42份,有效回收率97.7%。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性别方面,男性占44.7%,女性占55.3%;年龄方面,40岁及以下占17.0%,41-59岁占59.0%,60岁及以上占24.0%;文化程度方面,小学及以下占43.0%,初中占39.2%,高中及以上占17.8%;从事职业方面,调查对象主要从事农业,完全务农的占40.6%,以农业为主兼业的占45.3%,以非农业为主兼业的占14.1%;经营组织类型方面,普通农户占71.1%,专业大户占14.3%,参加合作社的占14.6%,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高。调查样本每个家庭平均人口4.6人,平均劳动力2.8人,从事农业的平均劳动力1.2人。每个家庭平均承包地面积0.293 hm2,平均实际经营面积0.347 hm2,反映了农业经营规模较小。除专业大户外,普通农民的农业生产专业化不强,普遍种植二、三种及以上农作物,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高粱,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甘蔗、茶叶、棉花,园艺作物有花卉、蔬菜和水果。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方面,主要来自农业的占46.5%,主要来自非农业的占53.5%;家庭收入水平方面,收入水平较高的占9 .0%,收入水平中等的占74.3%,收入水平较低的占16.7%。调查样本的结构合理,可以展开分析。

2 农民对循环农业的认知

2.1 概念认知

6省7市被问卷调查342个农民中,仅有34.8%表示知道循环农业概念,65.2%表示不知道(表2)。从地区来看,6省7市对农业绿色发展和循环农业概念的知晓率都没有达到50.0%,最低的仅有24.0%。多数农民不知道循环农业概念,说明发展循环农业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远未家喻户晓。

2.2 形式认知

虽然中国最近这些年才提出发展循环农业,但是循环利用资源的理念和实践历史上早已存在。循环农业有多种具体形式,农民可能知道某些具体形式甚至参与其中,只是没有用循环农业的概念去统领。鉴于此,设计了多个调查题项来了解农民对循环农业具体形式的认知情况。6省7市342个农民中,63.2%知道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59.6%知道农村沼气利用,50.0%知道节水农业,37.4%知道农作物套种,36.8%知道稻田养鱼,29.3%知道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28.1%知道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20.5%知道农业清洁生产,20.2%知道保护性耕作(表3)。农民对循环农业具体形式的认知情况差异较大,从侧面说明发展循环农业的工作进展很不平衡。

2.3 认知途径

6省7市342个农民中,40.9%通过镇村干部和农技推广人员宣传知晓循环农业,39.2%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工具知晓,10.3%通过村民或朋友告诉知晓,5.8%通过循环农业示范点知晓,4.4%通过其他途径知晓(表4)。可见,镇村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宣传和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工具是农民认知循环农业的主渠道,而示范点的宣传作用并不理想。

2.4 功能认知

循环农业具有经济和生态多重功能。然而,调查发现,农民对循环农业功能的认知存在偏差,生态功能认知程度显著高于经济功能认知。6省7市342个农民中,85.1%认为发展循环农业可以减少环境污染,59.1%认为可以减少农业生产成本,42.7%认为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36.3%认为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有1.2%存在其他功能认知(表5)。这从侧面反映,农民仅认为发展循环农业的生态功能大于经济功能,并没有认识到二者可以实现双赢。经济利益是农民参与循环农业的主要动力,如果农民误认为发展循环农业的经济效果不显著,就会削弱参与的积极性。

2.5 主要受益者认知

发展循环农业利国利民。然而,调查发现,农民对循环农业主要受益者的认知存在偏差,大多数农民认为国家才是循环农业主要受益者。6省7市342个农民中,64.9%认为主要受益者是国家,28.1%认为主要受益者是农业龙头企业,23.7%认为主要受益者是循环农业示范点,仅有20.9%的认为主要受益者是農民自己(表6)。如果农民误认为自身不是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受益者,就会削弱参与的积极性。

2.6 发展主体认知

发展循环农业需要政府、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各个主体的职责不同,不能相互替代。然而,调查发现,农民对循环农业发展主体的认知存在偏差,大多数农民认为政府才是循环农业发展主体。6省7市342个农民中,81.3%认为发展主体是政府,59.2%认为发展主体是循环农业示范点,46.9%认为发展主体是农业龙头企业,仅有28.0%的认为发展主体是农民自己(表7)。如果农民误认为自身不是循环农业的发展主体,就会削弱参与的积极性。

2.7 困难认知

发展循环农业是新生事物,农民普遍存在担心和困惑。6省7市342个农民中,55.6%认为农民经营规模小不划算,52.0%认为技术和设施投入很花钱,23.7%认为单产不高,21.6%认为风险很大,还有11 .7%存在其他担心和困惑(表8)。显然,担心和困惑会影响参与的积极性。

2.8 政策认知

自2007年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循环农业促进行动”以来,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扶持循环农业发展。关于国家相关的扶持政策,6省7市342个农民中,26.3%表示知道,73.7%表示不知道(表9)。从地区来看,6省7市中,对国家相关的扶持政策知晓率最高的广东梅州为32.0%,最低的贵州遵义仅有20.0%。大多数农民不知道国家相关的扶持政策,从侧面反映出政策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如果农民误认为发展循环农业要靠自身抗击面临的困难,就会削弱参与的积极性。

3 农民参与循环农业

3.1 参与循环农业试点

循环农业试点是循环农业的先行者。2007年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循环农业促进行动”,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开展循环农业试点建设。关于农民参与循环农业试点的情况,6省7市342个农民中,22.2%反映村里有循环农业试点项目,77.8%反映没有(表10)。由于大多数农村没有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因此大多数农民没有机会通过政府扶持的试点项目参与循环农业。6省7市342个农民中,仅有19.6%表示参与了循环农业试点项目,80.4%表示没有参与(表11)。

从地区来看,6省7市中,反映村里有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和参与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的农民地区差异较大,最高的河北承德、广东梅州达50.0%左右,最低的湖南怀化仅有6.0%。但是,这并不完全代表各地循环农业的发展水平。河北承德农民所指的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主要是因为当地缺水,政府号召改种比较节水的玉米;广东梅州农民所指的则主要是当地农业局宣传推广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由此可见,即使有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即使有农民参与,内容也比较简单和单一,缺乏广度和深度。

3.2使用循环农业技术

参与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并不是农民参与循环农业的惟一途径,农民主动使用循环农业技术是目前参与循环农业的主要形式,因此调查分析了农民使用循环农业技术的情况。

3.2.1 使用节水技术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是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技术。6省7市342个农民中,55.3%表示使用了节水技术,44.7%表示没有使用(表12)。从地区来看,农民使用节水技术的地区差异较大,最高的河北承德达91.8%,最低的湖南怀化仅有24.0%。缺水的北方和西部地区农民使用节水技术的比例显著高于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南方地区,说明南方农民的节水观念不强,需要加强宣传教育。从具体内容来看,在使用节水技术的189个农民中,44.6%反映改种比较节水的农产品,42.9%反映利用雨水进行灌溉,38.0%反映减少灌溉渗漏浪费。可见,农民使用的节水技术比较简单,滴灌、喷灌和废水回收利用等先进技术鲜见使用。

3.2.2使用节肥技术减少使用化肥、增施有机肥、推广水肥一体化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是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技术。6省7市342個农民中,57.6%表示使用了节肥技术,42.4%表示没有使用(表13)。从地区来看,农民使用节肥技术的地区差异较大,最高的广东顺德达82.0%,最低的河北承德仅有44.7%。从具体内容来看,在使用节肥技术的197个农民中,多使用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的占65.9%,减少化肥使用量的占61. 1%,使用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的仅占18.8%。可见,农民使用的节肥技术主要是多使用畜禽粪便等有机肥和减少化肥使用量,而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的进展不大。

3.2.3使用节药技术减少农药过量使用、淘汰高毒农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是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技术。6省7市342个农民中,70.8%表示使用了节药技术,29.2%表示没有使用(表14)。从地区来看,农民使用节药技术的地区差异较大,最高的广东顺德达94.0%,最低的河北承德仅有46.9%。从具体内容来看,在使用了节药技术的242个农民中,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占84.1%,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占50.9%,使用生物防治等新技术的仅占14.2%。可见,循环农业在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上取得重大进展,但是,有近一半的农民没有减少农药使用量,使用生物防治等新技术的农民不多。

3.2.4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 长期以来,中国农作物秸秆被看作废弃物大量抛弃或焚烧,不仅浪费了秸秆资源,而且带来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发展循环农业要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6省7市342个农民中,93个种植蔬菜、花卉、水果的农民表示没有秸秆,249个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农民表示有秸秆,其中,对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的有175人,占70.3%;未回收利用的有74人,占29.7%(表15)。从地区来看,农民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的地区差异较大,最高的广东顺德达100.0%,最低的江西九江仅有35.1%。

从回收利用程度来看,农民对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的程度差异较大,在对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的175个农民中,回收利用率80%及以上的占19.7%,51%-79%的占28.9%,31%_50%的占11.2%,30%及以下的占10.4%(表16)。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率为70.0%,国家制定的发展目标是“十二五”期末(2015年)达80.0%。调查发现,只有将近20.0%的农民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率达到80.0%,说明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工作任重而道远。

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有多种形式,可以做肥料、燃料、饲料、一些特殊农产品生产的基料(如食用菌)和工业用原料(如造纸)。在对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的175个农民中,部分肥料化使用的占72.0%,部分燃料化使用的占42.9%,部分饲料化使用的占30.3%,部分原料化使用的仅占0.6%(表17)。可见,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形式主要是肥料化使用,回收利用结构还比较单一。

3.2.5 废旧农用塑料地膜回收利用 6省7市342个农民中,137个从事粮食和水果生产的农民表示没有使用农用塑料地膜,205个从事蔬菜和花卉生产的农民表示使用了农用塑料地膜,其中,对废旧农用塑料地膜回收利用的有75人,占36.6%;未回收利用的有130人,占63.4%(表18)。从地区来看,农民对废旧农用塑料地膜回收利用的地区差异较大,最高的广东顺德达54.2%,最低的湖南怀化仅有6.3%。可见,废旧农用塑料地膜回收利用程度不高,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

废旧农用塑料地膜回收利用落后与农村废品回收服务发展落后有关。废旧农用塑料地膜的回收利用方式以农户再次利用和废品收购为主,然而,废旧农用塑料地膜的再次利用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对于无法回收利用的废旧农用塑料地膜,只能作为废品由废品收购站或企业来集中收购处理。调查发现,农民普遍反映当地没有废品收购站或企业来集中收购处理,大量废旧农用塑料地膜只好丢弃或者焚烧。

3.2.6农村沼气利用 农村沼气利用是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工作,主要是因地制宜在农民集中居住、新农村建设等地区建设村级沼气集中供气站,在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6省7市342个农民中,仅有9.1%表示使用了沼气,90.9%表示没有使用(表19)。从地区来看,6省7市中,农民使用沼气的比例都较低,最高的广东梅州和贵州遵义仅有18.0%。主要原因是当地畜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民家庭散养畜禽,不能产生足够的畜禽粪便用于发展沼气;农村沼气建设资金需求大,依赖政府补贴;农村沼气设施陈旧老化,使用率低,报废率高;使用沼气不如使用其他能源便利等。

4 小结与讨论

发展循环农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面。当前中国循环农业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亿万家庭承包经营农户的科学认知和积极参与是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的关键。通过6省7市部分农民问卷调查,分析揭示了当前中国农民对循环农业的认知和参与不高,具体表现在:①认知方面。大多数农民不知道循环农业概念,对循环农业具体形式和途径的认知差异较大,对发展循环农业的功能、主要受益者和发展主体的认知存在偏差,对发展循环农业普遍存在担心和困惑,对国家相关的扶持政策不了解。②参与方面。大多数农村没有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大多数农民没有机会参与,即使参与,内容也比较简单单一,主动使用循环农业技术是目前农民参与循环农业的主要形式。然而,相当多的农民没有使用循环农业技术,农民使用循环农业技术的先进程度不高,不同地区差异较大。

针对上述问题,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发展循环农业的重大意义,宣传普及循环农业基本知识和技术,宣传国家相关的扶持政策,有的放矢释疑解难。第二,扩大试点,加强示范。扩大循环农业试点数量,拓展循环农业试点内容,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循环农业试点项目,逐渐提升农民使用循环农业技术的水平。第三,培育主体,引领带动。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发展循环农业,引领带动家庭承包经营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第四,组织创新,产业链接。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产业循环链接和集成发展,构建跨农户、跨企业、跨产业和第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复合型循环农业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邢美华,张俊飚,黄光体未参与循环农业农户的环保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晋、鄂两省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09(4):72-79.

[2]徐卫涛,张俊飚,李树明.影响农户参与循环农业T程的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33-37.

[3]李后建,农户对循环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2):28-36,66.

[4]何可,张俊飚,基于农户WTA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补偿标准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3(5):46-54,96.

[5]何可,张俊飚,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感知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 10):150-156

[6]蒋琳莉,张俊飚,何可,等,农业生产性废弃物资源处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白湖北省的调查数据[J].资源科学,2014.36(9): 1925-1932.

[7]丰军辉,张俊飚,何可成本限定下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行为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4):234-242.

[8]何可,张俊飚,张露,等.人际信任、制度信任与农民环境治理参与意愿——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为例[J].管理世界,2015(5):75-88.

基金项目:农业农村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2016年重点专题调研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农业产业发展一科技兴农)——地方分院和专家工作站工作经费项目——循环农业调研及相关技术示范推广(2020驻点46-28);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清远分院建设项目(2020共 建13-07)

作者简介:宋慧敏(1983-),女,山西静乐人,经济师,博士,主要从事循环农业研究,(电话)13480272480(电子信箱)4864618l@qq.com;通信作者,傅晨(1954-),男,江西九江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