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献礼片叙事风格新尝试

2020-08-28 11:28吕梦滢徐明
今传媒 2020年8期
关键词:叙事手法我和我的祖国

吕梦滢 徐明

摘要:为祖国70周年庆生,一部部周年献礼片纷纷为新中国献上赞歌,其中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与热度,掀起全民观影热潮。这部影片社会价值意义深厚,和早期献礼片相比,该片做出了哪些创新性尝试呢?本文以对比早期献礼片的叙事特征,对影片的叙事视点、叙事结构、叙事风格这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便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进行总结,为未来献礼片的创作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我和我的祖国》;献礼片;叙事手法

中图分类号:J9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8-0108-03

献礼片是一类“创作主要聚集于重大革命历史时刻和时代楷模,通过展现推动国族历史发展的事件及人物彰显国家意志,完成‘向祖国和人民献礼的艺术使命”的影片[1]。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祖国庆生激发民众爱国精神,《我和我的祖国》这部命题式影片在叙事多方面的创新尝试是商业市场和观众时代共情认知的关键。为此,本文以与早期作品对比作为视角,对影片的叙事视点、叙事结构和叙事风格这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从理论与实践中总结,为未来献礼片的创作提供更多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一、叙事视点:从关注宏观转向微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2]。《我和我的祖国》分为7个篇章,包含7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来自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社会背景,但创作者的切入点和叙事视点相对一致,剧中人物的感情相通,这样的相似点让七位风格迥异的导演共同完成了一部大众平民视角、讲述个人与国家共存关系的周年献礼片。

70周年献礼片在叙事视点上发生改变,从早期献礼片宏观展现历史进而传达主流价值观,转向微观关注个人,从另一角度营造精神共同体。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片《建国大业》的创作者将视点放在时代社会的大背景下,著名人物或者领导阶层的英勇表现,突出英雄人物的正面形象,从而激发民众对人物的尊敬和对祖国的归属感。影片从宏观上叙述历史,重点表现面对国民党的压迫,众多伟人的英勇表现和各方爱国人士的无畏精神,弘扬了爱国主义者的民族大义,渲染红色记忆。在这样的主题与视角下,民众看到的是伟人们为祖国的付出,从而感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和对民族精神的认可。《我和我的祖国》同样将故事背景置于重大历史事件,不同的是创作者以小人物为切口,展现普通人和祖国的故事,重点突出“我”的形象,让观众产生共情,加强对国民身份的认同感。影片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风雨兼程凝练于七件大事上:开国大典、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女排夺得三连冠、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开幕、神舟十一号返航、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事件按照线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展现了新中国的峥嵘岁月。在呈现如此盛事的过程中,影片将目光聚焦于无名之辈的千万群众,正是因为这些普通群众,这样的事件才能被推动发展、被铭记至今,如此盛世的誕生属于所有的中国人。影片真正响应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3]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着重表现社会主义“人民的文艺”这一重要精神。

影片将叙事视点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展现个人作用于国家,将爱国主义具象化,拉近人民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距离。在开国大典前夕,幕后英雄林治远为保证电动升旗装置万无一失,对模拟升旗装置进行反复试验,并号召全城民众共同寻找所需要的材料。这是个人带动集体共同努力的优秀典范,升旗的成功是全城百姓所有人的努力,林治远作为一个民众代表接受了国家对人民赋予的荣耀。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反复试验,是众多人的牺牲,因为工作性质,众多为此奉献的人最终也只能是无名英雄。高远这一形象不仅是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是普通家庭中的一员,这样的对比使人物形象立体化,刻画普通民众对国家的无私奉献,体现集体主义精神,弘扬我国核心价值观。影片中,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他们大多都是在以往影片中不被关注的小人物,用自己的力量为中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叙事视点的转变,拉近了人民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体现民众与祖国的紧密关系,唤起民族情绪,宣扬爱国主义精神与价值。

二、叙事结构:从因果式线性转向缀合式团块叙事结构的多样性使同一类型或者同一主题的影片尽管展现的精神内核相似,但影片风格迥然不同。早期献礼片大多数采用因果式线性结构叙述事件,这种符合现实生活发展流程的叙述方式更易被大众接受,使他们对故事内容和精神内核清晰明了,完成献礼片的功能性效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片已经对叙事结构进行创新,《风声》不仅采用因果式线性结构来对事件发展顺序及其逻辑进行交代,在影片后半段采用交织式对比结构,从另一角度对事件进行解释,来展现爱国人士在夹缝中生存这一境地,体现中国强大之不易,激发民众爱国情怀。对比来看,《我和我的祖国》整体采用缀合式团块结构进行编排,各个段落仍然采用因果式线性结构来叙述,对叙事结构模式作创新性尝试。

“缀合式团块结构是指整体上无连贯统一的中心贯穿情节,而是通过几个相互间并无因果联系的故事片断连缀而成的影片文本结构”[4]。缀合式团块结构在时空表现上是非连续性和片段性的,各个段落之间不相关联,需要具有相同的段落主题、情绪基调或历史观念等共同点,使各个段落产生联系成为整体,展现更为深刻的内在意义。《我和我的祖国》由7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有各自的精神内涵与表达主题,但也有以普通人作为切入点这样相似的视角、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这样相同的主题,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样的情绪基调,对民族精神心折首肯这样的历史观念。这些元素使七个篇章联结为统一体,做到了影片叙事结构模式的创新,扩展了影片叙事的广度与深度,更大程度激发了民众的爱国情怀,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我”和我的祖国之间微妙而紧密的联系。

缀合式团块结构淡化了影片故事性,但在整体上保证了影片最大限度的和谐与流畅,这与影片整体的叙述方式和各个段落的叙事视点有很大的关系。《我和我的祖国》各个篇章有着各自的情感氛围,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爱国情怀的情绪表现力,使影片饱含深厚意蕴。影片选取1949年开国大典作为开篇第一个故事背景,用喜剧的方式来呈现,营造轻松氛围。《相遇》讲述了一个悲剧爱情故事,从另一角度看民众对祖国的贡献与牺牲。《夺冠》用荒诞的方式折射孩子的奥运精神,对前面的悲情做情感调节。《回归》与《北京你好》一个严肃一个戏谑,鲜明的反差让影片不单单存在于一个单调情感层面,从而保证影片的客观性和多样性。《白昼流星》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诗意的象征扶贫道路上的艰辛与政府的决心,将影片情绪推向高潮。《护航》作为影片结尾,用日常化的表达方式表现“备飞”的价值和中国科技与军事力量,反映祖国之强盛。七个故事的情感层次不断叠加积累,各个主题风格之间冲突碰撞,最终爱国主义精神从不同方面得到最大化的抒发。这些历史事件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国人对祖国的共同记忆,对叙事结构做创新,将宏大的历史压缩为一个个连贯的故事背景,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赞歌。

三、叙事风格:从戏剧表演转向情境纪实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演变,让国人对“过去”有着强烈的怀旧心理,表现为对已经过去的某时间段或者某个空间的向往,在影视作品中加入怀旧元素,促使观众用现代的眼光看待历史,引导民众对过去进行反思,对当下进行改变,这一功能性也是怀旧文化在精神层面的价值体现。献礼片通过还原当代中国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运用怀旧心理,带领群众回忆过去那段光荣或心酸的历史,唤起红色记忆。《我和我的祖国》所应用的怀旧元素不仅表现在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历史事件题材的选取上,也表现在部分影像上,创作者采用了过去真实的记录影像或是伪记录式影像来营造“真实的假象”,对影像叙事风格进行创新。

早期献礼片对历史事件的展现与大多剧情片一样,采用戏剧表演的形式来塑造银幕时空达到叙事目的。随着电影行业发展,剧情片在营造怀旧情怀上有了新的突破,一些根据现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通常会在影片结尾处出现现实时空的记录影像,营造真实情景使观众更具有代入感。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片《邓稼先》,在结尾处展示了邓稼先真人相片与相关介绍,讲述其无私奉献的一生后,再次还原了真实人物,强化邓稼先形象的立体性,最大程度地使人物事迹深入人心。《我和我的祖国》也运用了相似手法,用情境纪实的方式刺激观众的怀旧心理,这种叙事风格不单是对历史事件或故事人物做介绍,也作为重要元素推进剧情发展。《夺冠》出现两次奥运会女排夺冠的影像资料,这两段影像从电视屏幕中放出,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一个必要线索;《护航》中吕潇然在家观看了神舟五号返航直播,这份感动是她走上飞行员道路的重要条件。《白昼流星》顺利出仓的两位航天人员正是景海鹏和陈冬本人,细节处更容易激发了解那段历史的观众情感。这两种方式都起到了背景道具作用,展现民众与历史事件的细微联系,但并没有打破影像时空和现实时空的那层“壁”,过去与现实两个时空的交叉重叠更多是在影像的运用上。《回归》在表现英国降旗和中国升旗这两段中,使用了过去现實拍摄的记录影像资料,两种影像交替,真实还原了英国军队在室外淋雨离场和中国军人在室内隆重升旗这样鲜明的对比,客观反映香港回归的情景。在影片结尾处,七个故事背景的历史记录影像一一播放,抒发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致敬,强化怀旧文化在影片中的作用,整合国家意识形态核心内容,用真实的力量激发民众爱国心理。

对从戏剧表演转向情境纪实的处理,管虎采用伪纪录式影像的手法表现现实时空,将戏剧与现实紧密联系,达到叙事风格的创新与突破。《前夜》表现开国大典一段的影像风格与故事前半段有着千差万别:长方形画幅变成小画幅,清晰的画面像素变低,声音变得不再清晰并且伴随着噪音,一切都仿照是那个时代摄像机拍出的效果。在画面表达上将所要展现的内容用最简单纯粹的形式呈现出来,减少了其他视听元素对主体的削弱,把开国大典这一神圣的仪式处理得更加具有张力和紧凑感。在叙事风格上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当时这一盛事,试图营造现实时空效果,同时对演员黄渤面部进行表现,又将真实感打破,这一篇章的戏剧性也由此而生。伴随毛泽东原声的播出,观众情绪得到进一步调动,进而抒发内心的国家认同感。

四、结语

从《我和我的祖国》可以看到献礼片的更多可能性,不局限于一个历史事件或者英雄人物,而是更加深入挖掘爱国精神内核,将历史的厚重感用另一种方式进行叙述,在“写人”与“写史”上达到平衡。在叙事结构模式与叙事风格上,影片都采取了普通大众能够接受的方式,致力于大众文化传播形态,将影片的戏剧性和功能性进行平衡,将主流文化价值观更加贴近于民众。在宣扬爱国主义的同时,影片仍然保持着可观性,拨动观众的共同情绪与记忆,力图打造真正意义上“人民的文艺”,不仅是讲人民的故事,更是给人民讲故事。

参考文献:

[1]齐伟,刘学华.新时代献礼片的审美探索和价值追求[J].中国文艺评论,2019(12):36-46.

[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3.

[3]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奋斗,2019(13):4-13.

[4]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与实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363-364.

[责任编辑:杨楚珺]

收稿日期:2020-03-23

作者简介:吕梦滢,女,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电影文化研究;徐明,男,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电影类型与纪录片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叙事手法我和我的祖国
听徐峥谈《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征集活动启事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我和我的祖国》让自豪感爆棚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诞生记
当代舞蹈作品的叙事类型和手法研究
《哈利·波特》的魔幻叙事解析
《钢琴师》:一个时代的诉说
《哥儿》作品赏读分析
论电影《建党伟业》的主题思想和叙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