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梦溪
摘 要:近几年,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势头迅猛,跨境电商人才急缺。2019年10月教育部公布高职院校增设“跨境电商”专业,同时全国高校大力推广“1+X”证书制度。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目前在培养跨境电商专业人才时面临的问题,摸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思路,并提出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具体内容。
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一、研究背景
(一)跨境电商专业人才需求量大
据《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8)》显示,近年来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持续呈现增长趋势,2018年全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交易额达1347亿元,同比上升50%。亚马逊跨境电商平台估计,2019年和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分别达到10.8万亿元和12.7万亿元。与此同时,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却不断加大。据统计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短缺数量已接近450万,并还在以每年30%的增速扩大。既懂外贸又能在“速卖通”“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熟练操作的新型外贸人才一票难求。培养适应当代跨境电商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全国各所财经类高职院校眼下最为迫切的任务。
(二)高职院校增设“跨境电商”专业
2019年6月,教育部公布的新修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增补了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46个专业。同年10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9年增补专业名单,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名列其中。这意味着,自2020年起,跨境电商将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在高职院校进行招生。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院校积极响应,申报开设跨境电商专业,包括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徽商职业学院等。
(三)全国高校推广“1+X”证书制度
2019年4月,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积累与转换。尽管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刚刚设立,尚未参与1+X证书试点工作,但是从方案中可以看出,教育部主张大力培养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决心与行动力。在建设高职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借鉴“1+X”证书制度的思路和经验。
二、高职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要求需求供给不匹配
由于跨境业务涉及的流程比较复杂,相比于传统外贸人才,跨境电商企业当下更需要的是能够贯通国际市场营销、外贸磋商、网页维护、产品运营、国际物流、国际结算等各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目前跨境电商行业十分稀缺的高端人才。而全国高职院校目前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模式,大都只是简单的在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加上跨境电商基础理论课程,并没有突出跨境电商与其他专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达不到真正的复合型课程体系。并且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将各门专业课剥离开来,并不能真正理解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按照用人单位要求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难度大大增加。
(二)实训实践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更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时更应该如此。但是,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下,总体而言学生的实训实践时间仍普遍地存在不足的问题。有些学校仅仅在某一学期安排一门跨境电子商务实训课,就当作完成了跨境电商人才的操作技能培养了,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在一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中,理论课的课时相对来说也占了较高的比重。另外,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建立校内跨境电子商务实训中心或者创新创业外贸综合实训室等。有的院校虽然有专门的实训中心,但是实训软件单一甚至缺乏,同样无法满足日新月异复杂变化的跨境电商行业需求,实训效果和人才培养效果都大打折扣。除了在校内建设实训中心,校外企业实习也同样重要。但由于地域差异、企业规模等原因,除了广东省和浙江省外,其余省份院校大都难以大批量集中开展校外跨境电商实习活动,校外实训基地力量薄弱。
(三)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跨境电商是近些年才出现的行业,往年也未在高校中单独开设专业,因此高职院校中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教师们基本属于“半路出家”,不少老师都是从国际贸易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等转行来的,导致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很多老师一无扎实的跨境电商理论知识,二无丰富的跨境电商实践经验,想要胜任复合型课程体系下的教学任务难上加难。部分学校为了彌补校内教师经验的不足,聘请企业人员入校开展讲座、培训等活动,但是最终效果未必理想,原因分析有如下几点:一是受到时间的限制,每次课外讲座、培训等活动的时间不可能过长,开展的频率也会因为学校本身的教学资源安排以及企业人员自身的工作安排受到制约;二是企业人员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自身缺乏讲课经验,不一定能将所思所感按照学生习惯接受的模式呈现出来。
三、人才培养思路
(一)多接口,多元化
跨境电商专业既有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也有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属交叉学科,在培养模式上必须按照“多接口、多元化”的原则科学地严谨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多接口”是指在课程体系上要注重将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相结合,并且考虑跨境电商自身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设置符合专业自身发展需要的相关课程,目标是培养出的学生能够与市场上传统国际贸易磋商、跨境电商运营、客服、美工等多岗位无缝对接。“多元化”是指在培养方式上要注重将课堂理论学习、线上学习、校内讲座、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实践等有机融合,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尤其是线上学习,是对课堂理论学习的有效补充,也是对全社会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
(二)课证双行
借鉴“1+X”证书制度的思路,高职院校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时要注重打造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教学中引入技能证书,可以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与实践结合得更为紧密,也更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当然,在引入证书的过程中,要注意证书的筛选工作,剔除社会价值低、学生参与度低的技能证书。
四、人才培养内容
(一)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跨境电商业务员和传统国际贸易工作者相比,在岗位技能要求上有着较明显的区别。跨境电商从业者除了能掌握基本的国际贸易磋商、报价、履约流程之外,更要具备产品图片编辑美化、产品上架、网络营销、利用搜索引擎优化排名、设置运费模板、网上发货及电子结汇等业务能力。因此,在建立课程体系时,可以将课程方向转向跨境电商线上交易平台的各个环节,在保留《国贸实务》课程的基础上,将《产品摄影》《网店美工》《网店运营》《网络营销》《跨境电商物流(海外仓)》等课程与《跨境电商理论》《跨境电商实务》一起逐步融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群。此外,借助院校参与电子商务专业“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力量,将跨境电商专业中涉及电商运营的部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结合,将“X”证书技能培训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实现课证岗融合统一。
(二)优选教学软件平台
跨境电商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光靠课堂讲解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跨境外贸人才。在日常教学和综合实训过程中,都需要有相应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软件予以支撑。不少院校都建有外贸类综合实训中心,硬件设施齐全,然而在跨境电商相关软件投入上尚显不足。目前已有南京世格、步惊云等多家教学软件开发公司依托速卖通、亚马逊、WISH等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开发出相关教学实训软件,有助于学生在校内即可仿真模拟实际业务操作,在实训的过程中发现理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同时,注重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目前针对高职院校开展线上教学的平台有职教云、超星学习通等。教师可以通过自己上传资源或共享外校精品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上及课前、课后与学生的互动,及时获得学生的教学反馈。对于缺乏校内外实训资源的院校而言,录制相关实训练习视频和企业实操视频,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供学生学习,也不失为一种替补方案。
(三)优化整合师资队伍
高素质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面对跨境电商这个新增专业,大多数专业教师本身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较为缺乏。因此,必须从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入手,定期安排团队教师参与跨境电商平台或行业协会举办的专项培训,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可以选派国际贸易骨干教师积极参加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网店运营推广“1+X”师资培训,提升电子商务方面职业能力。注重培养专业带头人,鼓励教师外出访学、进修等。同时,聘请企业专家成为兼职教师,为教学团队注入新鲜力量。可以将企业专家与在校专职青年教师间形成导师责任制,一名专家负责2-3名教师的业务技能指导,促進教学团队整体快速提高水平。定期安排企业专家入校为学生讲课,并真正参与到学生校内实训环节。
(四)拓宽校企合作渠道
随着跨境电商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商企业数量日益增多,校内实习实训的渠道可以拓宽至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的一大发展方向。院校可以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拓宽校企合作的范围,合作开展“订单班”,将校内实训课程的场地延伸至企业,为合作企业定向培养符合工作岗位需要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鼓励合作企业实训导师积极参与到课程设计和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在日常教学中体现X的重要性。
(五)支持开展创新创业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号召下,学校可以成立校内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学生在校开展创新创业类项目研究。相关的创业课程可以融入学生三年在校学习课程体系之内,将创业与跨境电商专业课有效衔接。面向社会聘请跨境电商“双创”教育导师,具体明确导师留校指导的时间,提高指导老师参与度,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创业时遇到的难题。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可以纳入学分管理,转换成相应课程学分或者实习实训学分。当然,在建立高职院校跨境电商双创孵化中心时,还需要考虑到合理的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资金的支持,这需要政、行、企、校四位一体多方联动,共同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孵化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艳萍.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外交流,2017(08).
[2]陈伟.基于“互联网+”的高校跨境电商专业建设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03).
[3]戴勇,张铮,郭琼.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思路与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4).
[4]程凌燕.跨境电商背景下国贸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26).
[5]田琦,胡裕波.跨境电商背景下传统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重组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