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
“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它主要包括俄罗斯沿岸的东北航道和经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的西北航道,与北极航道的开发密不可分。
按传统航线,中国要想与欧洲等国进行贸易往来,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和苏伊士运河才能到达欧洲各港口。如果油轮重量超过苏伊士运河的限载量21万吨,还得从非洲好望角绕行。
相比之下,途经俄罗斯的东北航道可以将航程缩短三分之一。它西起西北欧北部海域,东到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途经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利亚海和白令海峡,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
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地理意义以及航运价值,使得该地区战略价值十分重要。随着全球变暖,北极海冰加速消融,中俄、中欧来往北极航道的船舶将逐年增多。这条贯穿欧亚大陆和北美航道的航线,有望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运输干线。
北极对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方面,北极航道是一条商业航道。中国90%的外贸货物运输都依赖海运,“冰上丝绸之路”将使上海以北港口到欧洲西部、北海、波罗的海等港口的航线航程缩短25%~55%,每年可节省533亿到1274亿美元国际贸易海运成本。另一方面,北极航道也是一条安全稳定的能源之路。美国地质局发布的报告称,北极地区未探明的油气资源占全世界未探明油气资源的22%,其中包含了全球30%未被发现的天然气和13%的石油,且大部分在水深不足500米的近岸。而我国能源需求对外依存度高,此举可以开辟新的海外能源基地。
开发北极航道不仅有利于中国、俄罗斯与西欧、北欧国家的往来,对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也非常有利。最积极参与北极航道的莫过于俄罗斯,北极航道是俄罗斯连接东方、西方贸易最为便利、高效的交通运输线。
除俄罗斯之外,自中国提出“冰上丝绸之路”后,不少北极国家对此反响热烈。冰岛表示,冰岛与中国两国在诸多领域都有合作的潜力,而北极合作将开启冰岛与中国关系的新篇章。“冰上丝绸之路”将为中国与冰岛在北极基建领域合作带来新的机遇。芬兰对“冰上丝绸之路”也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芬兰希望推动其国内“北极走廊”计划与“冰上丝绸之路”对接,从而成为联通北极和欧亚大陆的枢纽国家。“冰上丝绸之路”若延伸至北欧,将大大增加北冰洋方向与北欧国家间往来贸易运输量。
中国对北极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参与北极航道开发利用,参与油气和矿产等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参与渔业等生物资源的养护和利用,参与旅游资源开发等。
中国政府倡导的是多方合作,共商、共建北极“冰上丝绸之路”,并将经济合作的重点放在北极航道和能源合作开发的前瞻性投资上。
在航道的开发与利用方面,新通道不断被开辟。2017年10月9日,科考船“雪龙”号完成第8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抵达上海长江口水域。本次科考首次穿越北极中央航道和西北航道,算上2012年“雪龙”号首次成功穿越东北航道,至此,我国完成了北极三大航道的航行。北极科考船的成功航行,为我国商船开辟北极航道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有利于北极航道的商業开发与利用。
当然,在推进“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北极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薄弱的基础设施,使开发“冰上丝绸之路”成本高,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北极航道并不具备全年通航的条件,北冰洋温度常年维持在零下20摄氏度到零下40摄氏度之间,一年仅有两三个月海面冰层能够融化。从商业角度来看,时间显然太短了。
北极对于环境变化非常敏感,这要求参与北极治理、开发者要有很高的科研水平。和北极圈国家比较,中国在科研水平上是后来者、追赶者,对北极航道的探索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提高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