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交通管理应用前景远大

2020-08-28 11:13潘省橡
汽车与安全 2020年5期
关键词:交通管理区块机制

潘省橡

一、区块链交通管理应用的价值

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平透明等特点决定了区块链的本质。区块链不仅是一项技术革新,而且还是一场治理变革。

(一)不可篡改

“不可篡改”的特点,可减少或避免人为因素,为交通管理中的“存证”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不可篡改”,即每个节点都有记录的完整备份,若要篡改必须掌握51%以上的计算能力。应用区块链技术,既可以提升数据收集、传输、处理的能力水平,也为保证数据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便捷的技术通道,避免不同领域、不同数据的管理、使用、采集对象的变改而删除等情形的出现,为实现社会征信提供全新思路。只要保证上链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区块链就可以解决信息的“存”和“证”难题。

(二)共识机制

形成“共识机制”,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到“信任互联网”的转变。“共识”是区块链的核心精神。“共识机制”是人类组织体系中的新突破,它不同于以往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形组织体系,也不同于扁平的平台型垄断体系,它形成的是一个人人平等参者共识机制的协作意识。区块链的任何参与者都是一个权限平等的节点,除各参与者私有信息加密外,数据对所有人透明公开,并基于协调一致的规范和协议,自动安全地验证和交换数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对网络节点进行分析,智能识别网络中潜在窃密者和攻击者,这将在更大程度上推动法制建设的全面实施。

(三)分布式

“分布式”特点,可以打通部门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区块链技术采用分布式的对等网络,具有良好的容错性和扩展性,与中心化的数据储存方式不同,信息都会通过点到点的形式分布每个节点,以“全网见证”实现“如实记录”,这将对交通管理业务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营运车辆证照办理、驾驶证申领、车辆税收、交通事故救助基金、交通安全征信等协同业务都将成为常态,不但时效提高,而且公开、公正,有利于推动信用模式从中介信任走向算法信任,从社会信任走向自然信任。

(四)智能合约

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不同主体的协作信任,从而大大拓展了相互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区块链技术通过网络运算、智能合约及共识机制,可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复杂性,实现组织信息传输和处理的网络化,缩短决策、部署、行动周期,提高办事效率和快速应变能力。交通警察是一支专业执法力量,执勤执法点多面广,而且是移动式巡逻查缉,交通违法处罚量特别庞大,车管业务又与多个部门、多个机构关联。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改变协作行为与信息互动方式,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整体协同方式完成数据共享,可大大减少行政成本。

二、区块链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

区块链技术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个突破性数字技术,其实质是对存储空间的蓄意挥霍。除区块链自身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存储、容量等问题外,从已应用实践看,区块链技术的深度应用还有很长的路。就应用于交通管理领域而言,也有许多环节和问题需要提前谋划与研讨。

(一)机制、制度挑战

区块链去中心化、自我管理、集体维护的特性颠覆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淡化了监管概念,更重要的是冲击了现行法律安排和制度设定。不仅在交通管理领域中缺少相应的对策准备,而且整个社会管理系统都缺乏相应对策举措,即使一些已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行业,也只是侧重于技术层面,没有更多地涉及法律、政策和制度范围。不难看出,没有法律、政策和制度做铺垫,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区块链技术在交通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全面体现。

(二)准确、及时挑战

公开透明是区块链的显著特点之一。目前,交通管理一些信息数据的输入涉及几道关口,运行周期也较长。无论是从区块链技术应用要求还是从公众的诉求看,都需要打通交通管理的业务、行业、领域链梗阻,提档升级,加强部门间、行业间的对接与协调。不难看出,区块链应用将大大冲击现有的管理路径和操作要求。

(三)安全、保密挑战

作为自主创新的突破口,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迅速。然而,区块链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被视为制约发展的一大短板。由于交通管理也涉及到大量个人的、商业性秘密,因此,需要及时维护区块链,随时谨慎监控,尤其是对敏感信息和高价值数字信息。不难看出,这些安全问题若没有调节好,区块链技术则难以在交通管理中全面铺开。

(四)权威、公信挑战

公安交通管理涉及行政、刑事、服务、管理、救援等五大功能,其中,行政处罚中的交通违法处罚量约占公安机关处罚量的90%以上,占全部行政机关处罚量的80%以上。处罚量大,一方面,难免出现瑕疵、失误甚至错情;另一方面,也涉及一些尚未公开的内容。该进入区块链体系而没有进入,则不成区块链。一旦数据放开,不仅面临来自内部的压力,更是来自社会的压力;不仅是一个权威性问题,更是一个公信力的问题。不难看出,这些问题与现象,无疑远远超出了区块链的技术范畴。

三、有效推动区块链技术在交通管理应用

区块链丰富的应用场景,惟有充分发挥其特殊的作用,才能抢占创新发展的制高点,积极助

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

区块链技术是集群式应用而非单点利用,通常需要跨业务、跨行业、跨领域。为避免以往交通管理科技应用中各自为战、自成体系,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等状况,造成巨大资源浪费,需要注重顶层设计、整体布局,统筹规划、有序推动。针对交通管理的特点与要求,研究制定交通管理领域区块链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路线图,明确有关职能部门职责区分、工作机制以及技术体系架构、技术方向与技术标准等,特别是要明确技术应用边界,避免出现新的混淆和混乱。积极借助相关领域的技术与力量,尽快搭建一个集行业力量和智慧的综合性平台,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功能的最优化,共同推动相关法规、政策和制度标准的完善。

(二)坚持问题导向

一项新兴技术的应用,旨在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和困惑。由于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播、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新型应用模式,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亮点”“优点”,解决目前交通管理中的信息不公开、碎片化、不对称以及取证不稳定、不完善、不准确等突出问题,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前沿阵地不规范等基础性、结构性、要素性问题,使区块链技术真正在交通管理中得到深度应用、有效利用。

(三)规范研发标准

在我国区块链应用中,出现两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抑或打着“币”的旗号,抑或浮于简单利用。再加上区块链现有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也存在技术瓶颈,离深度应用尚有距离。因此,要针对区块链在交通管理领域应用的特点、特征,要尽快挖掘、细化和拓展区块链在交通管理中的运行机理、技术特点和发展水平。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大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分布式通信与存储等底层技术开发力度,使区块链技术系统性能达到交通管理标准与要求。当前可选择服务领域中如風险小、公众接受快的车辆、驾驶证管理等项目,进行先期试验、试点,探索区块链应用中软硬件环境要求、运行规则等技术性问题,打通法律、政策以及机制等环节,为全面铺开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注重人才培养

发展应用区块链的人才是复合人才。区块链技术应用需要融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涉及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和跨界业务等知识点,还涉及到组织结构纵向多层次、内外联动多元化等现实考量。而现实则是交通管理复合型人才紧缺,特别是对区块链技术人才更是稀缺。因此,要通过招揽、吸收多途径挖掘人才,建立区块链交通管理应用联盟,提前布局平台搭建方案等措施,形成多梯次、多元化、多渠道人才培育机制,着力造就一支复合型高端人才队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使区块链在交通管理中得到深度、稳固应用。

猜你喜欢
交通管理区块机制
2001—2020年交通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百度推出“区块链操作系统”BBE平台
区块链产业发展速度放缓
Unicorn正式上线区块链浏览器UIC—Explorer
区块链投机者
论交通管理中非机动车及行人依法管理问题研究
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改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