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20-08-27 07:35芦晓晶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护理学医学

罗 军,芦晓晶

(吉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网络化、信息化的普及,人们获得知识、信息的方式与习惯均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当代大学生很早就有手机、平板等网络化、信息化工具,对手机、平板中各种应用也运用自如,碎片化、网络化的信息与知识获取已逐渐成为习惯。高校教师与高等教育机构已经从高考淘汰式、选拔式的应试教育中脱离出来,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将选拔出来的高中生进一步培养成具有良好品德和较高专业素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必杜绝手机等现代多媒体工具,反而应利用现有工具与平台,将教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将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排除信息化带来的垃圾信息的干扰,专注于专业化教育信息。

1 “互联网+”模式使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体系更加立体化

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介绍人体化学物质组成及其新陈代谢变化,内容晦涩抽象,概念多,代谢反应繁杂,需要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记忆理解的内容较多,传统方式是依靠教师多次反复讲解和学生的不断巩固记忆,虽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效果却不理想,等到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需要运用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的时候记忆已经模糊。另外,和其他医学基础课程一样,学生在学习医学生物化学时刚刚进入大学不久,对学科认识普遍比较迷茫,不知道学习内容与自己专业有何关系,学习动力和探究性不强。这些都说明我们在构建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时,只考虑单一学科建设,脱离了学生学习的目的,脱离了一名医学生应具备医学整体框架的基础。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体系应该在学生想学习,知道学什么的基础上构建,为其形成整体医学思维、医学素养服务。但仅仅通过课堂教学以及教师的个人能力和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实现这个目标,是比较困难的。而通过“互联网+”模式,我们可以摆脱课堂教学的束缚,始终将学生学习效果作为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使教学体系更加立体化。医学生物化学作为医学基础与生理学、免疫学、病理学、内科学等都有着普遍联系,我们通过网络平台将医学生物化学的知识点与多学科相互联系,彼此验证,并与医学各专业的特点相结合,共享教师课件中的优秀案例,通过案例学习、PBL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等多种方式,搭建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与其他课程(包括各专业课程)的桥梁,当学生回归课堂时可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找到学习的动力。同时,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及课程思政,将医学生物化学知识点加入思想政治教育、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元素,使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2 “互联网+”模式使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医学生物化学一般先进行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再集中进行实验实践技能培训。理论知识教学先讲解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理化性质等,即叙述生物化学部分,然后讲解物质在体内的分解和合成代谢,即动态生物化学部分,主要原因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知识信息的获取途径受限于课堂教学和纸质参考资料的阅读。我们运用“互联网+”模式,通过网络平台或手机App等方式,将传统课堂集中系统学习模式变为碎片化学习,更加符合当代学生知识获取方式及阅读习惯。我们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重新进行解构,形成以知识点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单元,实施碎片化教学模式,制作了一系列的5~10分钟的微课教学视频,突出知识结构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等静态内容的同时,可利用线上教学资源,自主学习物质在新陈代谢中的变化规律,将物质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动态连接,有能力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深入扩展到最新的科研或临床实践中,使学生对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实现共同学习与个性化学习并行。通过线上虚拟实验,对抽象晦涩的理论有了形象化认知,从而深入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为实验技能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我们网络平台发布的20多个讨论话题中,无论是临床专业还是护理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最感兴趣、讨论最多的是医学生物化学与临床相关的案例,学生更喜欢在临床案例中辩论人文素质、法律、情感,线上的讨论与情感交流往往能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这样既加强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又实现了现代医学教育对医学生“早临床、早实践”的要求。

3 “互联网+”模式使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及时

考核评价及成绩评定是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既是对学生学业能力的检测,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现有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仍然以终结性考核为主,只是增加了一定比例的平时成绩,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分为课程结课考核和平时考核两部分。课程结课考核在课程结束后以闭卷考核形式进行,命题方式、内容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平时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包括学生的课堂出席率、听课情况,以及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测验结果、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表现等,逐步完成形成性评价,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过程等纳入成绩评定中。教师在统计收集形成性评价数据时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有时还要占用相当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在面对点名、作业、单元测试时也经常产生抵触和负面情绪,替课、抄袭作业等现象时有发生,而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中,节约有限的线下交流时间,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选择3个采用不同教学模式的班级进行教学效果分析。2016级护理学本科班(132人),2017级护理学本科1班(121人)和2班(109人),这3个班均是超过100人的大班,班级人数相仿,招生层次一致,教学进度一致,最终课程成绩由形成性评价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其中终结性考核成绩占70%,形成性评价成绩占30%。综合成绩以百分制计,≥60分为及格。2017级护理学本科1班采用“互联网+”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平时作业、各单元测验、课外问题讨论、课堂签到等都通过手机App进行。2017级护理学本科2班学生的课后作业,各单元测验等部分环节通过网络进行,其他活动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纸质或人工完成。2016级护理学本科班全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大班授课,学生学习信息的收集比较困难,在教学过程中,2017级护理学本科1班、2班通过手机App收集各种数据的分析结果,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其中1班通过课堂签到,教师可以迅速掌握学生的到课情况,课题讨论时,学生不再害羞,而是踊跃发言,讨论时产生的问题也可以更长时间的保留,在后续课程中加以解决;单元测验占用的时间变短,测验完学生就可以看见成绩和自己的错误,教师通过App后台的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既可以掌握班级整体水平,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

考核结果显示,运用“互联网+”模式的2017级护理学本科1班优秀率达2.74%,良好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班,不合格率为0.00%。2017级护理学本科1班、2班考核成绩中等以上明显高于2016级护理学本科班(见图1)。

图1 不同教学模式3个班考核结果比较

“互联网+”模式已经成为当今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条件、丰富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使之成为教学的重要帮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线上资源,而不是沉迷于网络或对互联网产生新的依赖,引导学生专业、辩证地看待网络事件。对学生学习过程形成的数据也要进行合理化分析,充分考虑学生作为一个有情感、有思想、会疲劳的主体,而不是一个学习的机器。教与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更多的是师生思维的共鸣。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护理学医学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生物化学 临床检验基础
《护理学报》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