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护理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2020-08-27 01:01张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5期
关键词:梗阻性恶性我院

张艳

(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引言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恶性疾病,由于胆道出现阻塞,从而引起的以高胆红素血症、组织和体液黄染、胆管扩张为主要症状的病症[1]。恶性梗阻性黄疸常见于各种恶性肿瘤疾病中,发生恶性梗阻性黄疸后,若病人未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的恶化,病人的肝功能损害程度也随之上升,致使病人消化、免疫等系统受损,对病人的人身安全形成不利的影响[2]。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改善病人的相关症状,提高病人的存活率,目前临床上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同时合理的护理干预在治疗中也至关重要,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缓解或消除病人压抑、焦躁的消极心理,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防治,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预后。本研究对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在实施相同治疗方法的同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分析介入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将病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病人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人选择介入护理。对照组中男12例,女3例;年龄31~79岁,平均(55.1±2.6)岁;其中胆囊癌 4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胰头癌2例、胆管癌3、原发性肝癌5例。实验组中男 10例,女 5例;年龄34~78岁,平均(56.2±2.4)岁;其中胆囊癌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胰头癌2例、胆管癌3、原发性肝癌4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病人均经我院CT、MRI检测诊断;经告知后病人及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相关文件;研究经我院相关医学部门审批。

排除标准:存在凝血障碍者;精神意识不清晰,无法正常交流者;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不耐受者。

1.2 方法

对照组病人选择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指导、药物指导、监测生命体征及对症治疗等措施。

实验组病人选择介入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皮肤护理:大部分病人普遍存在皮肤瘙痒的症状,护理人员需告知病人,当出现皮肤瘙痒时,不能用手抓挠,防止破皮造成皮肤感染;每天用温水对瘙痒处皮肤进行清洗,清洗过程中不宜使用肥皂等其他清洁用品;若皮肤瘙痒症状较为严重,可让主治医师给予适当的止痒药物[3]。(2)术前护理:所有病人均在术前进行心率、血压、血常规等常规检查,了解患者有无相关手术禁忌;并通过与病人的积极沟通,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病人出现的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安抚和疏导,对病人的疑虑进行解答,告知病人治疗方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注意事项等,叮嘱病人手术前1周保证饮食清淡和充足的睡眠[4]。(3)术后日常护理:手术后,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观察病人有无感染性休克或出血等情况发生,若存在则需立即告知主治医师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平时要注意室内清洁,将温度控制在人体合适的温度,为病人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氛围。(4)饮食指导:为病人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清淡为主,宜进食维生素含量高、高蛋白的食物,多饮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遵循少食多餐原则,不宜进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后期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通过VAS评分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说明病人的疼痛感越强烈。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经t与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VAS评分

实验组病人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s, 分)

表1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s,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15 7.14±1.23 3.63±0.24对照组 15 7.16±1.26 5.23±0.62 t 0.044 9.321 P 0.965 0.000

2.2 对比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实验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较大(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肝胆系统和胰腺肿瘤等疾病中常见的病症,具有高死亡率、预后差等特点[5]。治疗中多用支架植入术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等进行治疗,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降低病人的胆红素水平,缓解疾病对病人的肝功能造成的损伤,改善预后[6]。但据相关文献统计,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在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且发生率较高,阻碍了病人身体恢复进程,不利于预后[7]。

介入护理通过对病人实施皮肤护理,加强了病人对皮肤瘙痒的认知,避免了对皮肤抓挠造成的局部感染;术前通过与病人的积极沟通以及术前指导,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认知,避免因错误认知发生的不良事件,并通过加强心理疏导,促进病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通过话语激励以及心理暗示等方法,缓解了病人的疼痛感[8]。同时,护理人员引导病人术前做好相关检查,对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以便在治疗过程中更好地辅助临床医师治疗。术后加强对病人临床指标的观察监测,以便对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当病人发生异常症状时,实施积极有效的救治方案。并为病人进行合理的饮食搭配,保证病人的营养摄入量足够。结果表明,实验组病人的VAS评分远远小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病人的不良发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治疗同时给予介入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病人的疼痛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病人早日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梗阻性恶性我院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综合治疗
梗阻性黄疸的鉴别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