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8-27 01:01艾力吐尔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5期
关键词:脑血栓类药物阿司匹林

艾力·吐尔迪

(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全科医疗科,新疆 阿克苏)

0 引言

脑血栓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急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且病情进展迅猛,极易造成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留下诸多后遗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目前,常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单独阿司匹林药物予以治疗,但如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病情极易复发,不具有治愈效果;而选择联合他汀类药物同时治疗,可增大治愈效果,积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便取得理想疗效,促进病情转归[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抽取我院患者进行研究调查,并将32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60例)和参照组(160例),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其中参照组中男90例,女70例,年龄在45~75岁,平均(61.29±3.84)岁,病程 1~5年,平均(3.57±0.52)年;研究组男100例,女60例,年龄在45~75岁,平均(61.40±3.72)岁,病程 1~5年,平均(3.60±0.62)年。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单独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先给予吸氧、强心、抗感染、降压、维持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程序,再使用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剂量及时间:睡前服用,100 mg/次,1次 /d。

研究组在基础治疗和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再融合他汀类药物予以治疗,他汀类药物的选择要依据脑血栓患者的实际情况实行,阿司匹林服用剂量及时间同参照组一致,可选瑞舒伐他汀(10 mg/次,服用 1次 /d)、辛伐他汀(20 mg/次,服用2次/d)、阿托伐他汀(10 mg/次,服用2次/d)等[3-4]。

1.3 观察标准

入院3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①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D-二聚体水平、血浆NT-proBNP水平、颈动脉内膜厚度和动脉斑块面积对比;②临床疗效:治愈、好转、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③药物不良反应:眼结膜出血、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相关数据

治疗前后,研究组和参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以及D-二聚体水平、动脉斑块改善情况和血浆NT-proBNP水平相互比较,研究组各组数据与参照组形成鲜明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临床相关数据(±s)

表1 临床相关数据(±s)

组别 例数NIHSS评分(分) Barthel指数 D-二聚体水平(mg/L) NT-proBNP(PG/ML) 颈动脉内膜厚度(mm) 动脉斑块面积(mm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160 25.37±3.75 10.36±2.2116.34±2.7564.78±4.34423.67±54.21305.54±31.32462.75±97.43225.87±75.43 0.84±0.23 0.42±0.15 1.90±0.36 1.28±0.10参照组 160 25.43±3.73 16.89±3.54 16.41±2.67 44.89±3.98417.87±62.23357.98±33.67460.54±98.99364.76±73.90 0.86±0.28 0.78±0.27 1.87±0.31 1.72±0.45 t 0.143 19.792 0.231 42.724 0.888 14.424 0.201 16.637 0.698 14.743 0.798 12.073 P 0.886 0.000 0.817 0.000 0.374 0.000 0.840 0.000 0.485 0.000 0.425 0.000

2.2 临床疗效

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其治疗有效率高的一组明显是研究组,治愈和好转例数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效果相当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对比结果见表2。

2.3 药物不良反应

研究组和参照组在治疗后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比较,出现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症概率高的一组是参照组,研究组概率显然偏低,两组不良反应概率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对比效果见表3。

3 讨论

脑血栓是由于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增厚、官腔狭窄闭塞和血栓而形成,其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偏侧上下肢麻木无力等,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出现精神、言语、智力障碍等,甚至还会影响消化道和呼吸道功能,严重者有致死的风险。针对脑血栓的临床症状可知,脑血管的发病时间大多处于睡眠或休息时间,常常是突然发病,没有任何预兆,且多发于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群[5-6]。脑血栓的临床治疗一般选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但一般情况下药物治疗就足以治疗急性期病情,控制症状,避免感染。而本次研究则在单独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同时结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起到抗炎、控制血小板聚集、镇痛解热等治疗作用,积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效调节血脂,发挥联合药物治疗的最佳功效。本次研究将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和单独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依据对比结果可知,治疗前后,研究组和参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以及D-二聚体水平、动脉斑块改善情况和血浆NT-proBNP水平相互比较,其疗后Barthel指数高的一组明显是研究组,而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的一组也是研究组,动脉斑块(颈动脉内膜厚度和动脉斑块面积)明显有所改善和D-二聚体水平、血浆NT-proBNP水平较低的一组依然是研究组,研究组各数据与参照组形成鲜明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其治疗有效率高的一组明显是研究组,治愈和好转例数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效果相当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参照组在治疗后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比较,出现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症的概率高的一组是参照组,研究组概率显然偏低,两组不良反应概率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的疗效显著高于单独阿司匹林治疗效果,联合药物治疗能快速改善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提高联合药物治疗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脑血栓类药物阿司匹林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与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关系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