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2020-08-27 01:01马生存刘忠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5期
关键词:纳洛酮阻塞性呼吸衰竭

马生存,刘忠琴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中医院,青海 海东)

0 引言

以往对合并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配合无创正压通气,但对于病情的控制并无令人满意的效果[1],长时间正压通气治疗也可能引发相关不良反应,有鉴于此本院近年来尝试在治疗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注射液,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对象来自本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群体相关临床数据,有32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在51~83岁,平均为(65.11±1.09)岁。确认满足选择标准:(1)纳入标准[2]。①临床症状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疾病诊断标准内容相符合;②确认并无其他脏器感染或者创伤情况;③存在咳痰咳嗽症状,呼吸困难情况严重。(2)排除标准[3]:①确认肺结核纤维化情况;②确认间质性肺疾病;③确认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④确认合并结缔组织疾病或者恶性肿瘤;⑤合并有内分泌疾病以及代谢疾病。对其进行数字编序并进行均等盲目分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6例,为确保组间基线数据并不会影响后续研究所得数据的公正性,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检验所得数据提示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确诊病情后立即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包括平喘、解痉、祛痰、抗感染、纠正并保持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营养支持等。

对照组患者同时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所用仪器产自法国飞利浦公司,型号为V60全自动呼吸机,通气模式设置为S/T,每次通气时间为4 h,tid[4]。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联合纳洛酮,产自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2 mL/2 mg每支,用药方式为静脉注射,首次用药将剂量0.8 mg纳洛酮溶入20 mL的生理盐水(0.9%),15 min后再将溶有2 mg纳洛酮的50 mL生理盐水(0.9%)以微量泵在24 h内持续泵入,泵入速度为83.33 μg/h,连续治疗3 d[5]。

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周。

1.3 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治疗后患者典型临床症状消失,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控制在35~45 mmHg,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得到控制,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控制在45~50 mmHg,为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判定无效[6]。

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以下临床指标: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pH、二氧化碳分压,将所得数据用统计学软件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实验所需要应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的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所得数据应用t以及卡方检验,并通过(±s)与(%)表示,P<0.05表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对病情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种治疗方案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差异(n, %)

2.2 临床指标

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以下临床指标: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pH、二氧化碳分压,观察组患者所得数据均有显著优越性(P<0.05),详情见表 2。

表2 两种治疗方案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两种治疗方案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血氧分压(mmHg)血氧饱和度(%) pH 二氧化碳分压(mmHg)对照组(n=16) 75.07±7.27 48.05±6.28 7.29±0.13 55.05±1.62观察组(n=16) 85.16±7.43 39.19±3.81 7.42±0.15 43.67±1.86

2.3 安全性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3。

表3 两种治疗方案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安全性比较(n)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备有典型气流阻塞特征,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一旦进入急性发作期后患者有较高概率合并呼吸衰竭[7],病情发展甚至会引发肺性脑病进而致死,因此临床对合并有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要保持高度重视[8]。

在本次研究当中,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配合无创正压通气、纳洛酮治疗患者,其临床疗效、指标改善情况以及安全性等均具备显著优越性,无创正压通气应用后可缓解呼吸肌疲劳情况[9],控制患者机体的呼吸氧耗以及做功,使得临床症状得以改善,但长期应用下可能引发患者不适,诱发各种并发症,阻碍患者原发病治疗甚至增加难度。纳洛酮能够直接通过血脑屏障并和阿片类受体产生结合反应,激活呼吸中枢使其处于兴奋状态,提升血压分压,对腺体分泌也有控制效果,通过减少痰液,多方面达到呼吸抑制缓解效果[10]。

综上所述,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拟定治疗方案时,可在常规无创正压通气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药物纳洛酮,有效提高对病情的治疗效果,保障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及舒适性,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纳洛酮阻塞性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
研究纳洛酮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