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乐,上官良良 ,李志勇 ,翟智哲 ,李 惠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兴隆庄煤矿 ,山东 兖州 272102)
兴隆庄煤矿10306 工作面位于十采区中部,切眼以井田边界保护煤柱为界与东滩矿的14311 设计工作面相邻,东部与10305 工作面(已回采)相邻,西南部为八采区探煤巷。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煤层总体为一单斜构造,煤层倾角2~18°,平均9°发育有次一级的波状起伏,煤层厚度为7.8~10.5m,平均厚度9.37m,工作面所采3 煤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类,属于自燃煤层,自然发火期3~6 个月,最短发火期44 天。
工作面为“U”型全风压通风,轨顺进风,运顺回风 , 工 作 面 需 风 量 1150m3/min, 实 际 配 风1150~1300m3/min。面长 252m,共有 146 组支架,推进长度1480m,工作面采用综采放顶煤工艺。工作面回采期间揭露多个断层,其中,10306F1 19°∠75°H=2.5m 断层贯穿整个工作面,刘家楼二号断层265°∠75°H=5.4m 贯穿轨顺中部及切眼中部,对采掘生产影响较大。工作面回采期间推过十采四横中间巷及联络巷、10306 三联、10307 三联等联络巷。
工作面于2016 年8 月26 日停采,此时矿井安撤任务比较集中,根据矿接续情况,重点进行其他安撤工作,矿决定临时封闭10306 工作面。因工作面停采后搁置时间较长,临时封闭前,出现自然发火隐患,治理完成后,工作面于2016 年10 月11 日临时封闭。工作面正式停采至临时封闭共计47 天,自燃发火防治难度较大,该工作面创新性地实施了综合防灭火手段,有效缓解煤的自然发火趋势,确保了工作面安全顺利封闭,措施效果显著。
1)末采期间,工作面每推进20m 在进回风隅角施工隔离垛,进风隅角共施工隔离垛6 个,回风隅角共施工3 个。
2) 距停采线50m、30m 处在进风隅角预埋注浆管路,随工作面回采向外延伸,距停采线45m 时,在回风隅角处预埋一路注浆管路,随工作面回采向外延伸。
3)距停采线20m、10m 时,分别在两隅角施工夹心隔离垛,中间压注LFM充填材料,将夹心隔离垛空间充满,并在外侧喷涂堵漏材料,见图1。
图1 10306 面隅角充填隔离
4)利用回风隅角预留的束管,每天抽取回风隅角气体进行化验分析。每3 天对10306 工作面进行一次全面的测风,重点检查回风流、回风隅角气体情况。
工作面6- 8 月份推进度分别为82.5m、93.5m、52m(截至停采),回收率分别为93.6%、90.13%、85.62%。截止8 月26 日,工作面完成回采,停采线位于轨顺149#、运顺147# 位置,停采线附近揭露10305F6 断层,落差3.2 m。工作面末采期间为俯采推进,至停采线运顺比轨顺高25m,且停采线处顶板整体较为破碎,工作面形成多处网兜且有离层现象。同时,受断层及停采前敷设金属网加固顶板未放顶煤影响,末采阶段采空区遗煤较多,防灭火形势极为严峻。
1)工作面停采后,立即在两隅角施工一道隔离垛封闭隅角。向轨顺夹心隔离垛、运顺隔离垛外喷注SFT 堵漏材料,对工作面10- 120# 支架前破碎煤体及网兜喷洒堵漏材料,封堵漏风通道,减少向本面采空区漏风供氧。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推过的10307 三联、10306 三联等联络巷密闭加固,减少后部漏风。
2) 调整通风系统,缩减工作面供风量,由1150m3/min 减少到 680m3/min 左右。
3)工作面停采后,对架间、架后破碎煤体施工防火钻孔,架前孔深8~10m,角度40°,架中孔深6~8m,角度30°,架后孔深2~4m,角度35°,见图2。
图2 10306 面架间防火钻孔
对所有钻孔压注MEA 防火剂,反复压注约2 遍,重点对工作面架间破碎带和离层区域92- 145# 支架间压注凝胶。
4)分别在工作面上、下头安装局部通风机备用。
5)停采后,每天对撤除工作面全面测风,重点对隅角、架间防火钻孔内气体(温度)检测,取样并化验分析,利用预埋束管和传感器(温度、CO)对工作面进行监控,结合气体(温度)检测结果,对异常区域重点压注MEA 防火剂。每班至少两次检查工作面回风流、架间和隅角的瓦斯和CO 浓度及温度情况,束管监测系统每天保持至少连续抽气6 小时以上。
10306 工作面自停采后,在9 月份,各项防治自然发火措施落实到位,束管监测系统取样分析数据正常,未发现指标气体。工作面回风流、回风隅角及重点支架钻孔内CO 及温度通过取样化验分析数据形成如3 所示。
图 3 10306 面温度、CO 浓度
10 月3 日上午,通过回风隅角内预埋束管发现气体异常,抽取气体分析结果发现C2H4,浓度7ppm,此时回风流中无CO,当日下午,回风流中开始出现CO,最高浓度为35ppm,监测束管气体中C2H4范围在 4~29ppm,见图 4。
图4 10306 面回风流CO 浓度
10 月4 日凌晨,工作面回风流中CO 浓度在10~132ppm 之间波动,当日回风流中CO 最大浓度为460ppm,高峰数值主要集中在14:00- 20:00,回风隅角内束管检测C2H4浓度全天呈上升趋势,最大50 ppm,判定工作面出现自然发火隐患,见图5.
图5 10306 面回风流CO 浓度
1)自10 月3 日发现工作面气体异常后,采取了向回风隅角充填LFM材料堵漏、向采空区压注粉煤灰浆的措施。10 月4- 5 日,回风流中CO 和监测束管气体中 C2H4平均浓度均大幅度上升,CO 最高737ppm、C2H4最高75ppm,经研究制定隐患治理方案:①立即开启运顺局部通风机,降低回风隅角、回风顺槽CO 浓度,便于开展施工钻孔、注凝胶、注惰性气体等防灭火工作;②对回风隅角持续压注液态二氧化碳,减缓煤层自燃发火趋势,控制回风流CO 浓度。③迅速对工作面架间及两端头钻孔普注凝胶,对工作面架间后部裸露煤体喷涂堵漏材料,减少漏风供氧,惰化破碎煤体。④工作面增设防火观测点,加强气体取样化验分析力度,对气体、温度较高区域重点压注凝胶。
2)10 月 6 日,回风流中 CO 浓度 12:00- 13:00 期间短暂骤升高,全天其余时间呈小幅度下降趋势,平均在200~400ppm,监测束管气体中C2H4浓度全天下降,由71ppm 降至49ppm,工作面架间开始出现CO,气体蔓延至60# 支架附近,在200ppmm 上下浮动;
3)10 月7 日,回风流中CO 浓度最高715ppm,平均在100~300 ppm,监测束管气体中C2H4浓度降至31ppm,工作面架间CO 最多蔓延至80# 支架附近,在200ppmm 上下浮动,当天中班后段,渐渐下降;
4)10 月8 日,回风流中CO 浓度最高815ppm,平均在50~200 ppm,监测束管气体中C2H2浓度一直在下降,至11:00 后未再发现C2H4,工作面早班,工作面 10# 架间 CO 基本稳定在 20 ppm 以下,10# 支架以上未再发现CO。工作面CO 浓度处于低浓度状态的时间相对较长,开始撤除设备。
5)自 10 月 9 日起,不再压注液态 CO2,主要对架间高浓度钻孔、断层带、进风端头压注凝胶,利用运顺回风流中CO 浓度相对较低时段,继续撤除设备,为避免隅角隔离垛被压跨造成CO 大量外溢,对回风隅角隔离垛复喷赛福特堵漏风,并在两顺槽做封闭准备工作。
10 月9 日至11 日,回风流中CO 浓度急剧下降,除受大气压影响出现短暂骤升高,其他时间稳定在0~24ppm,监测束管气体中 C2H4在 10 月 9 日 - 10 日未出现。10 月11 日,工作面完成临时封闭工作,两巷开启局部通风机,见图6、图7。
图6 10306 面回风隅角、回风流气体
图7 10306 面回风隅角气体烯烷比
制定了工作面撤除期间的应急预案,并在10306工作面回风路线的各岔口进风侧设置警戒,严禁人员进入回风流内,受影响区域内安设CO 传感器,工作人员佩戴便携式CO 检测仪,一旦出现气体异常,按避灾路线撤离。工作面两巷准备木板、快速喷涂材料等物品,一旦无法控制自燃趋势时,可随时封闭工作面,减少事故影响范围和损失程度。
10306 工作面停采撤除期间,10307 综放面正回采,两工作位置关系如图8,10307 切眼沿10306 采空区布置,留设5m 煤柱,10307 回采后,受采动压力影响,预留煤柱基本破损倒塌,两工作面采空区连通,因采用综采放顶煤工艺,10307 工作面两端头向采空区漏风,即使施工隔离垛封堵,也会形成漏风供氧通道,导致采空区遗煤自燃,见图8。
图8 工作面位置关系
1)工作面防灭火措施落实不到位。一是对两端头的封堵效果差。停采后现场条件差,两隅角封堵滞后,且未对两端头周边支架后部裸露煤体封堵,封堵范围小。二是对10306 工作面支架后部破碎煤体的防灭火处理不到位,支架后部丢煤区部分钻孔深度不够,角度不合理,在压注过程中,漏液比较严重,个别钻孔防火剂压注量不足。三是对可能出现自燃隐患的顶板破碎区、离层带及地质构造附近区域未重点处理。
2)矿井防灭火技术手段单一。工作面停采后,仅对停采线压注普通防火剂和粉煤灰浆,停采时间接近煤层最短发火期时,未应用压注凝胶、惰性气体等其它综合防灭火措施,自然发火风险管控不到位。
未考虑到厚煤层停采工作面长期搁置可能造成的隐患,应及时临时封闭工作面。
采用综放工艺的特厚煤层采煤工作面,其停采撤除期间防灭火工作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和技术难题,工作面停采后,煤层长期暴漏在空气中,很容易具备自燃的条件,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措施具有时效性,必须及时落实到位,而在接近工作面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时,尤其要重视,加强监测监控,及时分析检测数据,一旦出现指标性气体,迅速采取综合防灭火措施,抑制氧化速度,控制发展趋势,落实治理措施。
兴隆庄矿10306 工作面停采后长期搁置,出现自然发火隐患,在采取综合防灭火措施后成功治理隐患,按矿整体工作部署临时封闭工作面,隐患治理过程验证了特厚煤层采煤工作面自然发火的复杂性,完善了矿井的防灭火技术体系,为防治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煤层自然发火积累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