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措施探究

2020-08-26 07:49张丽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13期
关键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张丽

摘要: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重要能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不断的改革冲击下,事业单位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把握改革契机,对自身生存环境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寻求科学解决之策。在此过程不难发现,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建设活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保障国有资产安全都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切人点进行探讨,分析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措施改善。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既是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制度,又是单位治理的重要基石。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工作中,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有着重要作用,既对单位资金的使用有着重要的管理和监督作用,还能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降低单位运营风险,提高单位管理水平,为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但是,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并不理想,存在如内部管控意识不强,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此,需要对控制工作进行完善,将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相结合,全面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促进财务管理工作优质化,也为单位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一、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其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合规人人有责”“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社会的进步,“合规人正在深入单位内部并得到人们的认同。事业单位通过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可以及时全面了解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有利于单位长期规划。其二,事业单位通过内部工作明确提出对风险的管理,也通过不断的宣传使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自控意识得到明显提高,对财务风险有一定把握,能通过有效手段预测风险并规避风险,大大降低了财务风险的发生率,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其三,有利于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意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有很强的综合性,不仅和财务有关,还涉及到其它部门,能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全面推动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内部控制的认识

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也推行多年,取得一些不错的效果,但仍有些事业单位对此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缺乏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重要性的科学认识。一些领导从思想上不重视内控工作,导致单位内部其它部门和员工也消极对待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只看到监督,忽视管理的重要性,如盲目攀比,单位一些项目建设上不够客观理性,固定资产和大型设备购置没有进行成本合理论证,导致国有资产没有用到真正该用的地方,使用效率大打折扣。

(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管理基础较薄弱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合规合理一直被宣导,但仍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没有严格按规定执行,部分事业单位没有设置独立的内控部门,岗位职责也不清晰,很容易出现财务工作管理混乱,有些单位虽然有自己的内控部门却缺少健全的内控制度,实施细则也没进行太明确划分,不利于内控管理和监督工作有效开展。此外,财务会计內部控制管理基础也较为薄弱,有些单位没在遵循岗位不兼容,一人两职,岗位冲突情况仍然存在,不利于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信息化风险

信息化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风险和问题,如决策机制风险、权力运行风险等使管理工作日益复杂。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化系建设还不够系统全面,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还不尽如人意,如财务部审核时不能对事件全过程有清楚了解,在权限分配范围内开展工作,不能很好实现过程控制,各经济业务往来,虽有关联却并不完全通畅,不能形成有效的数据分析。

三、改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探讨

(一)增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必须要求,单位各领导、部门要提高认识,了解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知晓内控工作的主要点,牢固树立内控理念,高度重视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特别是单位领导要起带头作用,定期开展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情况研讨会和工作总结、计划,通过不断的学习改进使内部控制工作融人到单位管理、决策每个环节,打开思路、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先行先试,解决内控工作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充分发挥其管理和监督作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使内控制度得到科学有效执行。

(二)加大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基础的建设力度

首先,事业单位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内控制度,完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明确相关人员权限职责,同时为部门开展各项工作赋予一定监督和管理权,使控制部门独立于单位其它财务工作,能真正科学客观开展工作。其次,会计内控基础是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部分,相关内部人员在明确自身职责权限的基础上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并根据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其他素养,如定期参加业务培训,积极出席内控管理人员道德水平提升会议等。其次,严格遵守职务岗位分离制度,制度的制定就是为了规范行业,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工作将陷入混乱,制度也形同虚设,失去其原本存在的意义,为此,单位一定要划分清楚相关人员职责范围,不同职务由不同人担任,如对于计划内开支,按程序找领导签字后才能进行相关业务开展,业务完成再凭借单据找领导签字后找会计报销,出纳领钱,严格遵循制度规定。最后,事业单位还要进一步细化管理责任,层层压实责任,全力抓好落实,聚焦重点,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预算”为核心构建顶层设计,关注内控的重点领域和主要环节,深入查找风险隐患,强化内控制度落地实施,及时堵塞制度漏洞,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三)强化事业单位内控工作内外部监督

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创新,外部监督也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各事业单位应建立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漏洞并加以解决和控制,并进一步强化外部监督,加强与审计、监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监督合力,共同推动内部控制建设,促进权力规范高效运行。各事业单位要通过开展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单位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并通过规范有针对性地对权力运作和经济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刚性约束,严管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监督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防控廉政风险,实现“财权不出格,监管无死角”,以提升单位公共服务水平和执政能力为导向,促进各单位规范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同时可将内部控制建设成效与廉政风险防控、预算约束和财政管理相结合,把监督的触角融入内部控制建设的全过程,不断规范内部权力运行。

(四)加强信息化风险控制

积极推进“业财融合”的管理理念,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同时将内部控制会计制定相融合,将业务与财务相融合。从不角度出发分析应用需要,再进行综合分析,将各自分散的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对接,杜绝数据分散、无法实时共享、更新缓慢、沟通障碍的现象。可结合互联网+思维推行电子预算管理系统,同时实施绩效预算管理,将日常的一些财务业务、审批程序纳入系统中,如项目申请、合同管理、项目论证、项目决策、绩效目标等,创建项目库,实现对项目的事前管理与控制;将预算管理系统与核算系统进行结合,实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与项目实施进度的有效控制,同时根据预算对实施结果进行考核。此外还要注意对信息管理软件的控制,加强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的管理并做好职责划分,分离信息操作与数据处理,确保各项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猜你喜欢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