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摘要:近年来,国家经济由之前的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国家进一步强调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关键举措。那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科学构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必要性分析,然后进一步提出相应的策略并对其结果应用进行分析,旨在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性和健全性,使得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财税体制这一方面的改革,财政资金作为支持企业重视科技研发,实现信息技术变革,产业创新转型等方面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要想实现资金投入效益高,实现经济增长从原来的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务必要越来越重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构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然后分别从制度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体系三个方面对财政专项资金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并对其结果应用举措进行了一定探讨。
一、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作为当代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是有其重大意义的。一方面,当前我们正处于产业升级转型的新时期,为了进一步实现产业创新,提高财政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非常有必要,以此来实现专款专用,避免资金浪费和沉淀,以最小的资金投入实现最大的收益。另一方面,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面覆盖广泛、转移支付链条比较长,容易对其监管不力,造成财政专项资金配置不够合理和均衡。我们非常有必要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全过程做出合理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资金配置结构的优化。
二、体系构建的三个方面
无论构建何种体系,均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即制度先行,先构建制度体系、然后设计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使得绩效评价有理有据,公平公正。
(一)制度体系的构建
制度体系的构建需要从整个资金流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首先是事前工作,即在项目申报环节,必须要组织对项目进行严格的事前管理控制以及资金的使用方向进行分析,譬如立项前就进行严密的调查,进行可行性分析,形成综合全面的可行性报告,在审核评估过程中也要保持严格谨慎的态度。其次,在拨付与使用环节一定要做好事中管理控制,实现专款专用,避免出现资金配置不合理的现象。然后,在将专项资金拨付给项目单位时,要明确资金的使用原则,还需要经常查看和监督专项资金的流动方向和结余。最后,项目验收之后,应对该项资金的过程管理进行事后评价,对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和改进。另外还需综合全面地分析资金的流动,并定期监督和追踪投资收益,保证以最少的专项资金投入实现最大的效益。只有将专项资金在整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够科学地处于管理监督之中,才能够实现其最大的效益。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时,应当注重合规性、效益性与完善性等几个重要指标,具体主要分为专项资金投入阶段、过程管理阶段以及绩效评价阶段。具体来讲,投入阶段,重点考察组织机构的健全性、业务管理制度健全性、基础资料完整性、立项的必要性、绩效目标科学性、绩效指标的可操作性;然后,过程管理阶段,主要关注制度建立的健全性、执行有效性、项目绩效自评的客观性、资金使用合规性以及会计核算是否规范等方面;最后,项目资金的效益产出方面,则侧重于项目开展的情况、项目研发投入增长率、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通过将以上这些指标按照一定的比例以打分的形式将其量化然后进一步地评估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科学性和完善性。总之,我们可以根据专项资金的具体特点进行权重分析,由此设立指标体系,为更直观地了解并掌握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效果。
(三)标准体系的构建
当我们构建好指标体系后,如何将其量化,怎样进行百分制的分配,以望以数值的形式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体现和分析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任何理论分析都很难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优劣判断,只有以数据量化的形式对其进行打分,根据得分结果来判断其是否实现了绩效目标,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总体上是否合格或者是比较优秀。更可通过数据化的结果来进行不同专项资金设置和执行效果的比较,从而对财政专项存在的必要性、资金额度的增减、各项专项资金的优化调配等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所以,构建绩效评价标准体系,需要从整个宏观环境,即经济环境、地域环境等大方面出发,再充分考虑专项资金在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与效果的不同,各项指标的分值分配便相应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绩效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般来说,绩效评价标准的设置会采取计划标准和行业标准,即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以及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等。每个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在共性指标方面标准设置大体相同,个性指标的设置则是根据项目特点而进行差异化设置。以智能制造专项资金和环保宣传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为例,共性指标方面,譬如立项必要性、绩效目标科学性、绩效指标可操作性、预算执行进度、财务管理等指标同样的分值分配比例,而在项目绩效个性指标方面,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标准体系则从示范企业的经济效益、智能转型的培训情况、产业升级的效果等方面进行分值分配,而环保宣传专项资金的标准体系则从迎检的次数、宣传的次数、企业环保达标率等方面进行分值分配。如此构建的标准体系便能在共性指标评价方面体现了公平公正,又能在个性指标方面体现了项目本身的特点。
三、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研究
绩效评价完成后,其结果应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结果应用可以将绩效评价的价值发挥出来,另外还可以通过结果应用反过来检验评价体系构建的合理性。我们应当利用评价的结果,运用到绩效考核及预算管理体系中去,并将其作为完善专项金管理办法和改进资金配置的重要依据。一方面,我们应该对预算执行率低、评价结果差的项目要求阐明原因,并在限期内进行整改。另一方面,我们要将评价结果进行公开,接受外界监督。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用评价结果在一定意义上指导预算安排、完善政策和改进管理的实际工作。整体来说,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绩效评价结果优良的项目,视情况给予重点支持;对于评价为中差的项目,应该要求完善政策、改进管理,视情况进行适当削减或者取消;对于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必须待其整改到位再视情况给予安排。总之,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应该以绩效导向的总体原则来助推管理手段的创新,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从而使得财政资金的效益实现最大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财政资金支出都应发挥出它的效益。那么,构建科学合理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及加强其结果应用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在构建体系过程中側重资金效益的提升,通过高效、完善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将有助于财政资金年度预算安排、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最终帮助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真正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效益最大化,为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