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怡
摘要:高校收费业务项目众多、涉及面广、时效性强,政策性强,是高校财务工作的重要业务,也是高校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本文以四川省L大学的收费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某高校的收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该收费模式的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收费管理;模式优化
一、背景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逐步扩大了高校招生人数的规模,与此同时,各项收费项目与数额也在不断增加,收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逐步显现。高校收费是一件琐碎而又要求精确的工作,高校扩招对高校财务部门而言,学生入学的相关项目收费工作变得日益复杂与繁重,日常收费工作也相对机械而繁琐。本文以四川省某高校的收费管理工作为例,探讨收费管理工作的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收费管理模式、收费平台及方式、收费业务流程再梳理角度去优化收费管理工作的建议。
二、现状及问题
L大学是四川省师范类院校中优秀的教学单位,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8000余人,年收入约6.4亿,其中行政事业收入约2.7亿,学费、住宿费收入占行政事业收入的85%。某高校于2019年进行了财务系统的升级优化,对收费管理工作进行了重新安排,但因业务流程、收费工作独特的性质,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收费项目与收费方式不匹配
高校的收费项目繁多,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学费、住宿费、成人大学学费、在校生/毕业生重修学分学费、校园卡充值、网络使用费等;各类代收费:网络使用费、学生团费、教职工和学生党员党费、教师公寓水电费、附属幼儿园收费等;服务行收费包括停车费、查新费、后勤经营性收入等;校内管理性收费:场地使用费、校内房屋资源占用费等。在2019年以前,某高校均采用现场收费方式收取各项费用,在新生入学集中收费时,均会在校内篮球场集中设置收费点,以一个财务处人员开票、辅以一个银行人员收费的操作模式进行现场收费,并在一天收费工作结束后集中进行复核和入账,新生缴费方式主要有POS刷卡、银行批量代扣、现金、生源地贷款等。集中收费工作量大,每天的业务都需要重复核对,造成大量人力、物理资源浪费,效率较低。在日常收费工作中,都是以现场收费的方式进行业务办理,导致收费工作人员每天面对繁琐的收费工作,在此过程中,不仅极易出错,还不能发挥人员的管理职能,不能及时根据数据对领导的决策提出建议。
(二)收费管理制度不完善
作为高校财务工作中关键的一项工作,收费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多个环节,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收费,还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高校收费管理制度还存在缺陷:
1.收费环节与其他环节脱节
L大学财务处分别设立了收费部门和核算部门,收费部门主要负责各类款项的入账,核算部门主要负责各类款项的报销和退费。两部门相互独立,信息传递相对没有滞后,在涉及退费业务时,由于不清楚收费入账项目,容易从另外的项目下账,导致收支不一致。同时,收费工作与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的信息有滞后,会存在学生还有欠费信息就已毕业的情况,导致学校存在应收学费无法收回。
2.票据管理不规范
高校的收费票据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财政票据和税务票据。目前高校使用的财政票据主要包括:非税收入票据,主要在学生缴纳学费、住宿费、考试费时开具;结算类票据,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一般在学校发生代收代管款项业务时,学校各部门之间发生的款项,比如水电费、党费、团费、保证金等;税务票据,主要用于高校的服务性收费,比如培训费、查新费、技术服务费、场地使用费等。某高校在学校对外科研课题和联合项目以及往来单位的款项一般都是先开票后付款,易导致应收款难以及时到账,带来财务风险。
(三)网络收费平台的建立和推广不到位
L大学在升级财务系统的同时,顺应财务信息化建设,建立了综合收费平台,逐步完成由现场收费向网络收费模式的转变。在平台运行后,收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收费工作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因学校整体信息化程度等原因暴露出以下问题:
1.学校职能部门间协同性差
高校收费项目众多,涉及学校众多职能部门,比如教务处、学生处、后勤部门、继续教育学院等。每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流程不尽相同,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传递不及时,未实现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同时,各职能部门对收费工作认识不足,对自身职责在收费工作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抗拒承担收费基础数据管理和维护的职能。
2.专业人才欠缺,综合素质不足
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涉及网络平台搭建以及财务信息维护两个工作,高校财务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能够很好地处理财务业务,但很难处理收费网络平台系统的问题;系统搭建的工作人员也不具备财务专业知识。在平台搭建和财务信息维护的沟通过程中,易产生理解偏差,造成财务工作存在停滞的问题。
三、改进思路和建议
(一)加强内部控制,健全收费管理制度
1.建立收费工作与学生工作的联动机制
建立收费系统与学生工作系统的联动机制,能够进一步保证学费收缴信息的精确性,进一步完善学生收费的档案管理,能够及时避免毕业生还存在欠费信息学生已办理完毕业相关手续,学校批准该学生毕业的情况,从根本上解决学费收缴工作的内部质量控制难题。
2.完善票据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规范票据的使用,制定学校的《票据使用指南》,涵盖票据业务涉及的各个环节,在使用指南中详尽地列明票据的不同种类、使用范围、管理规定,并尽可能地列举不同高校收入业务所对应的票据类型。通过查阅《票据使用指南》,在面临不同收入业务时,票据管理员、开票人等可以迅速地找到与之对应的票据类型,大大降低误开票的几率,从而达到规范使用票据的目的。同时,建立票据管理系统,及时将票据领用信息、票据开具信息、票据对应的项目、财务代码、“预开”票据等录入票据管理系统,将票据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对接,实现票据管理的信息化与电子化。此外,要严格把控科研和往来项目预开票的财务风险,有单位要求预开票的,需提交预开票申请书,本人知晓预开票未在限期内到账的责任,就未到账的应收回票据进行作废处理。
(二)网络收费平台的完善
1.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
高校收费的基础信息是通过各部门提供的,建立准确的学生基础信息数据库是高校财务部门能够准确收费的关键因素。学校各部门间需要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形成有效的互动模式,职能部门也应该对自己在收费工作中的职责有所意识。财务部门也应该把网络收费平台的一些系统维护权限下放给职能部门,让他们在参与系统维护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角色意识,减少信息传递流程的同时也减少部门间重复的沟通,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2.加强人员培训
定期对财务人员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的数据维护人员进行培训,将收费平台新的变化及时传达,同时财务部门也应定期召集其他職能部门人员进行讨论学习,及时反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收费平台更好地服务师生。
(三)收费业务流程的再梳理
收费业务不仅是财务处一个部门的业务,是在各部门提供信息支持下完成的工作。收费业务流1程的梳理涉及学校的各个部门。
收费管理模式工作的优化不仅是收费方式的改进,还涉及更进一步的收费业务流程再造。收费管理的全过程参与的人员有:开票员、收费员、记账员等,收费流程的终点是收费单位,有收费项目的单位将经审批的收费内容、收费时间、收费标准、收费范围通过收费平台发布的过程。
四、结语
高校收费管理是一项繁琐而细致的工作,不仅需要健全的收费管理制度体系,还要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收费模式。既要能够方便、快捷、有效地服务广大师生,应该能够站在一定高度的财务立场上为学校的有序运转打好基础,同时为学校发展的关键决策提出战略性的意见,促进高校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