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红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营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近年来,多联式空调系统因其节能、舒适、智能化管理、占用空间小、设计灵活等优点,备受广大设计人员的青睐。多联式空调系统室外机容量的确定需要按照设计工况,对室外机的制冷(热)能力进行温度、冷媒管长和高差、融霜等修正。根据建筑具体情况,应合理选型和布置多联式空调室内外机,以满足建筑空调区域或房间的舒适性要求。基于此,本文以深圳某办公楼为例,对其多联机空调方案进行优化,并对设计过程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避免因设计问题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展。
深圳某高档办公楼,总建筑面积80 000 m2,建筑高度149.8 m,为超高层建筑,主楼34层,裙房3层。根据甲方要求,1~19层采用蓄冰空调系统,21~34层采用多联式空调系统,21~34层新风负荷由蓄冰空调系统承担。空调室外机集中布置在避难层和屋顶层。
以高区标准层为例,根据甲方提供的空调设计方案,新风冷负荷由蓄冰空调系统承担,空调冷负荷由多联式空调承担,每层两个空调系统。设备选型参考海信多联机空调设备参数,图1为初始方案标准层空调室内机平面图,图2为初始方案避难层空调室外机机房布置图,表1为初始方案中标准层的空调配置表。
通过对该办公楼多联机空调方案进行优化分析,笔者发现该方案存在一定的问题,空调选型负荷偏小,导致所选空调室内外机容量均偏小。按照所选容量预留的室外机机房面积偏小,通风面积不够,配电功率亦偏小。若按照该方案进行施工,达不到预期的空调效果。
多联式空调系统方案设计步骤包括:负荷计算→室内外机选型→设备管道布置→方案图(施工图设计)。
深圳市室外气象参数如表2所示,室内设计计算参数如表3所示。
利用负荷计算软件进行冷、热负荷计算,该过程要注意各项输入参数的准确性。变频多联机系统使用灵活,计算负荷时应考虑间歇使用和户间传热的影响。以标准层为例,每个房间冷负荷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在多联机室内外机选型时,其装机容量应适当留有余量,这与室内机工作温度有直接关系。在选择室内外机容量时,须考虑系统冷媒管长、温度工况、盘管积灰、空调间歇使用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冬季供热,还应考虑室外机除霜对选型的影响。下面笔者对选型计算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详细说明。
2.3.1 室内机修正系数确定
根据厂家提供的参考资料,室内机名义制冷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图1 初始方案标准层空调室内机平面图
图2 初始方案避难层空调室外机机房布置图
表1 初始方案中标准层的空调配置表
表2 深圳市室外气象参数
表3 室内设计计算参数
时间房间号房间1 房间2 房间3 房间7 房间8 男厕 女厕 房间4 房间5 房间6 房间9 房间10设备用房 电梯厅08:00 29 187 6 488 6 488 7 436 7 436 1 700 1 700 6 488 6 488 42 875 7 436 7 436 3 000 3 300 09:00 31 311 6 849 6 849 7 660 7 660 1 700 1 700 6 849 6 849 45 281 7 660 7 660 3 000 3 300 10:00 32 947 7 115 7 115 7 890 7 890 1 700 1 700 7 115 7 115 43 615 7 890 7 890 3 000 3 300 11:00 34 202 7 337 7 337 8 028 8 028 1 700 1 700 7 337 7 337 39 453 8 028 8 028 3 000 3 300 12:00 35 153 7 490 7 490 8 233 8 233 1 700 1 700 7 490 7 490 34 190 8 233 8 233 3 000 3 300 13:00 38 908 7 569 7 569 8 375 8 375 1 700 1 700 7 569 7 569 34 411 8 375 8 375 3 000 3 300 14:00 44 815 7 540 7 540 8 487 8 487 1 700 1 700 7 540 7 540 34 249 8 487 8 487 3 000 3 300 15:00 49 471 7 440 7 440 8 497 8 497 1 700 1 700 7 440 7 440 33 660 8 497 8 497 3 000 3 300 16:00 50 282 7 199 7 199 8 505 8 505 1 700 1 700 7 199 7 199 32 391 8 505 8 505 3 000 3 300 17:00 47 848 6 913 6 913 8 525 8 525 1 700 1 700 6 913 6 913 30 939 8 525 8 525 3 000 3 300 18:00 38 745 6 482 6 482 7 951 7 951 1 700 1 700 6 482 6 482 27 939 7 951 7 951 3 000 3 300 19:00 27 238 6 152 6 152 6 770 6 770 1 700 1 700 6 152 6 152 24 636 6 770 6 770 3 000 3 300 20:00 25 944 6 029 6 029 6 538 6 538 1 700 1 700 6 029 6 029 23 704 6 538 6 538 3 000 3 300
式中:Qm为室内机名义制冷量(kW);Qj为该室内机负担的计算冷负荷(kW);β为室内机修正系数;β1为盘管积灰对室内机传热影响的附加率,取1.1;β2为空调间歇使用对室内机传热影响的附加率,取1.18;n2为不同温度工况对系统能力影响的修正系数,参考海信多联机M系列产品进行温度修正,取1。
根据以上附加系数取值,室内机修正系数β=β1×β2/n2=1.1×1.18/1=1.298,取值 1.3。
2.3.2 室外机修正系数确定
根据厂家提供的参考资料,室外机名义制冷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m为室外机名义制冷量(kW);Qj为由该室外机负担的计算冷负荷(kW);β为室外机修正系数;β1为积灰对室内机传热影响的附加率,取1.1;β2为空调间歇使用对室内机传热影响的附加率,取1.18;n1为冷媒系统最不利管长修正系数,按照加大主管管径确定,参考海信多联机M系列产品进行温度修正,取0.87;n2为不同温度工况对系统能力影响的修正系数,取1。
根据以上附加系数取值,室外机选型修正系数β=β1×β2/(n1×n2)=1.1×1.18/0.87 ≈ 1.492,取值 1.49。
2.3.3 室内外机选型计算
室内机选型应按照每个房间计算负荷的瞬时最大值进行修正选型(参考表4),室外机选型应根据划分系统内的所有室内机选型容量确定。室内外机选型计算如表5所示。室外机选型需要用系统瞬时最大值进行校核,校核结果如表6所示。
从表5、表6数据可知,室内外机选型满足系统瞬时最大值使用要求。
初始方案和优化方案均以标准层为例,从室内外机容量、配电功率方面进行分析。
初始方案:室内机装机总容量182.6 kW,室外机装机总容量157 kW,配电功率50.1 kW。
表5 室内外机选型计算表
表6 校核后室外机选型 单位:W
优化方案:室内机装机总容量232.4 kW,室外机装机总容量248 kW,配电功率87.9 kW。
初始方案室内外机容量、配电功率均偏小,无法满足正常空调需求,给甲方的工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除了上述需要注意的事项外,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室外机的布置及对周边环境的要求、多联式空调系统划分原则、多联机系统容量配比系数3个方面。
室外机的通风是否顺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整个空调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室内的空调效果。因此,在建筑设计阶段必须预留室外机的安装位置,且预留的空间大小需要满足安装、检修、通风、噪声的要求。
通风的要求:(1)热风能够直接排到室外(有必要的排风面积);(2)室外温度的风能够吸进来(有足够的进风面积);(3)排风不短路(即不回流)。
室外机尽量放在屋顶、地面等通风良好的室外空间,当放置在阳台、设备间、避难层、凹槽、天井内时,一定要精心计算、设计,通风百叶、防水等相关事宜要提前与业主沟通,确保通风顺畅、检修方便。
对于高层建筑,经常遇到的是室外机分层布置时的热压问题。在高层建筑中,由于没有足够的屋顶面积等原因,不同楼层的室外机经常放置在平面的相同位置上。在炎热的夏天,这些设备通常都会同时运行,由这些设备释放的热能将使周围环境的空气温度上升,从而引起热和空气的自然向上流动,造成上部楼层的外部环境空气温度升高。有的建筑为了进一步提高外立面的美观度,会在空调室外机摆放处采用百叶遮挡,或要求室外机布置于建筑凹槽内,这就导致空调室外机的通风环境进一步恶化。如需要有百叶遮挡时,建议采用下面的百叶做法,如图3所示。
每一台室外机就是一个空调系统,不同朝向的房间宜划分为一个系统,负荷不是同时达到最大,同样更省电,更经济;使用时间有差异的房间宜划分为一个系统,降低室内机的同时使用率,系统的能效更高,效果更好;使用不频繁的大空间房间宜单独设置系统,如大会议室、多功能厅等。
图3 百叶的做法
大多数多联机系统容量配比系数为50%~130%,即室内机与室外机相连时,室内机总容量可为室外机额定容量的50%~130%。但设计过程中并不是容量配比系数越大越经济合理。空调系统的出力取决于室外机能力、系统内所有室内机能力两项中较小者,配比系数可以达到130%,但并不是说整个系统的出力可以达到130%,系统基本上还是按照100%来出力的。因此,在同时使用率很高的条件下,配比率不宜过大,90%~110%为宜,100%最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暖通空调·动力》中明确提出多联机系统配比率需参考同时使用率进行容量配比,具体取值如表7所示。
表7 最大容量配比系数具体取值
变频多联机系统技术含量较高,尽管不同厂家产品的技术要求不同,但设计依据和要点差别不大,均需考虑文中所述的注意事项,以给甲方提供合理的空调方案,保证多联式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