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门峡段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治理对策

2020-08-26 06:38闫洪超王晨旭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年7期
关键词:三门峡耕地黄河

闫洪超 鲁 杰 王晨旭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勘查院)

1 引言

三门峡市是1957年随着黄河第一座水利枢纽工程的兴起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辖2 市2 县2 区,全市总人口229.4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4.70%。近年来,三门峡市紧紧围绕铝工业、煤化工、黄金生产等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经济,据统计,仅2018 年,全市金矿石产量达110.25 万t,煤炭产量达947.42万t,铝土矿产量达176.66万t,水泥用灰岩产量达194.08万t,建筑用白云岩产量达17.69万t,耐火粘土产量达6.73万t。由于近几年矿产资源的持续开发及供应,区内采矿活动剧烈,由此引发的矿山环境历史遗留问题以及采矿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如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含水层及土地资源的破坏等)日益突出。特别是三门峡北部黄河南岸,各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如同一张张“膏药贴”粘附在黄河沿线,对三门峡市矿区地质环境产生了影响。

2 三门峡沿黄矿山概况

三门峡沿黄矿山范围界定以三门峡大坝沿黄河向东延伸,西起湖滨区高庙乡,东至渑池县陈村乡,长约30 km,北至黄河,南部以黄河南扩5~6 km为界,面积约为222.78 km2。共涉及矿权42个,其中湖滨区7个,陕州区22个,渑池县13个。

3 三门峡沿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3.1 地质灾害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沿黄42 处矿山共计涉及地质灾害及隐患点31处,涵盖崩塌11处,滑坡14处、泥石流1处、地面塌陷及地裂缝5处,其中湖滨区各类地质灾害分布8处,陕州区分布19 处,渑池县分布4 处。滑坡、崩塌主要发生在露天开采的矿山,以铝土矿最为严重。为了开采和运输方便,多在公路近旁,依山坡开采,而且多数没有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多形成高达数十米甚至近百米的高陡岩质边坡,遇有降雨及不利结构面组合时便会发生滑坡或崩塌灾害;地面塌陷、地裂缝主要发生于煤矿区,矿山开采造成采空塌陷并诱发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现象较为普遍;矿渣的大量就地堆放,形成松散岩土高陡不稳定斜坡,遇有强降雨极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3.2 地下含水层破坏及地表水污染

根据搜集地表水水质分析结果资料显示,除佛爷沟入黄口、白浪矿区附近河流入黄口属于未污染外。其余支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赵里河属于中等污染;龙潭沟上游未污染、龙潭沟中游属于严重污染、龙潭沟与黄河交汇处,严重污染;清水河上游属于严重污染、清水河中游属于未污染、清水河入黄口属于未污染;桐树沟支流属于未污染;佛爷沟中游属于未污染、中下游属于严重污染。总体而言,沿黄区域内地表水污染较为严重,对黄河干流水质具有潜在威胁,进而影响区域水资源安全。

3.3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由于矿山采矿活动影响,造成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金属、非金属矿山露天开采,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天然地形地貌景观;固体废弃物堆放,占压、损坏土地和林地,不同程度影响自然地貌景观;煤矿的地下开采造成土地、房屋、道路及其它工程设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地表形成多条地裂缝及塌陷坑。

据初步统计,沿黄42 处矿山共形成采坑190 个,破坏地形地貌630.87 hm2;固体废弃物428 个,占压、损坏土地、林地288.24 hm2;煤、铝矿竖井、平硐共700 个,破坏地形地貌2.78 hm2;工业场地共115个,破坏地形地貌60.57 hm2。地形地貌破坏情况见表1。

表1 地形地貌破坏面积情况一览表 单位:hm2

3.4 土地资源的破坏

由于矿山开采,固体废弃物堆放,占压、损坏大量的土地资源,铝土矿多为露天开采,形成大量采坑,煤矿的地下开采造成土地的破坏,地表形成多条地裂缝及塌陷坑,土地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

据初步统计,沿黄42处矿山中,采坑破坏林地589.00 hm2,耕地66.00 hm2,荒山43.00 hm2;固体废弃物占压、损坏破坏林地243.00 hm2;耕地10.00 hm2;荒山36.00 hm2;煤、铝矿竖井、平硐破坏林地0.90 hm2;耕地0.07 hm2;荒山1.82 hm2;工业场地占压、损坏林地43.00 hm2;耕地3.00 hm2;荒山15.00 hm2。

4 治理与对策

4.1 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打造宜林宜耕宜居示范区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领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统筹部署、整体推进、分布实施、突出重点、注重成效,坚持资源节约优先,保护生态环境优先,努力实现国土资源惠民利民新成效。

4.2 优化沿黄湿地生态格局,加快城市多元化发展进程

加强沿黄湿地保护意识,实行湿地资源总量管理,构建适应全面保护要求的湿地保护体系,修复受损湿地。恢复水生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格局,在保证湿地结构完整及生态系统稳定的情况下,融入当地人文历史及乡土景观特色,建立休闲游憩场所,增加生态服务功能,为人们深入自然,近距离体验湿地景观与人文景观提供平台。同时可策划丰富的娱乐活动,如写生、科普展览、骑行、游船、登高远眺、摄影等提高游客的参与积极性。在生物资源丰富的地段,建立动植物科普中心,场地内配备环境解说设普及湿地和黄河野生动植物相关知识,凸显湿地公园的教育功能,提高公民对湿地与物种种类的认知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进而加快三门峡市向人文科教、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多元化城市发展进程。

4.3 加强境内流域生态治理,保障区域水资源环境安全

围绕黄河干流、主要支流及重要水源地进行生态治理,对周边荒坡全面造林、斜坡营造水流调节林、侵蚀沟打造水土保持林、河岸边营造护堤林、大型水库周边营造固坡林,实现三门峡境内流域、水库等绿化全覆盖。在境内构建水质水量监测体系,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提升境内水资源环境,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充分利用三门峡水资源优势,进一步整合政府投资及社会投资等资金来源,增大本地区的水面经济运作范围,进而扩展当地经济收入渠道,使社会共享流域生态治理红利。

4.4 开展沿黄农用地综合整治,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三门峡沿黄区域全面开展潜力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科学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根据村土地利用实际和目标需求,合理划定农业生产、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各功能区,切实做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保障农村农民建房、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农业设施用地,统筹安排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在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基础上,结合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土地确权登记以及村民意愿,开展各类农用地整治工作。统筹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宜耕后备资源开发,以及农田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在优化耕地布局、提高耕地连片度的同时,增加耕地面积,全面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助推乡村空间布局、产业结构、村庄形态的转型升级,促进综合整治成果共建共享,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三门峡建设的目标。

5 结论

一是,三门峡沿黄河流域一线共涉及矿权42处,其中湖滨区7个(矿权面积共计11.06 km2),陕州区22个(矿权面积共计57.54 km2),渑池县13 个(矿权面积共计39.99 km2),涉及矿种主要以铝土矿为主,伴少量煤矿及砂岩、灰岩矿,开采方式主要为露天开采。二是,三门峡黄河流域主要涉及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及地表水污染、地形地貌破坏及国土资源破坏。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共31处,涵盖崩塌11处,滑坡14处、泥石流1处、地面塌陷及地裂缝5处,地表水污染相对严重,潜在威胁黄河干流水域安全。破坏地形地貌景观面积982.46 hm2,压占、损坏林地875.90 hm2,耕地79.07 hm2,荒山95.82 hm2,破坏较为严重。三是,以统筹地质灾害、湿地、小流域、土地、乡镇生态系统的治理的规划思想为指导,提出推进三门峡黄河流域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优化沿黄湿地生态格局,并加强境内流域生态治理、开展沿黄农用地综合整治的治理对策,对巩固当地生态环境安全、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三门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三门峡耕地黄河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三门峡地区下沉式窑洞防洪防涝设计研究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走在路上的三门峡
An Analysis of the Common Errors in Oral-English Learning and Its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