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近两年,志愿服务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并成为发展迅速且具蓬勃生机的“朝阳产业”。具体到医疗行业,以公立医院为例,却存在着种种问题。首先,参与到医疗系统的志愿者人数缺失。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客观上导致志愿服务的主体定格在青年。在青年志愿群体中,由于工作设计不合理、缺乏必要的激励等因素增加了青年志愿服务群体的负向流动[1]。其次,公立医院志愿服务机制尚不健全。河北省公立医院的志愿服务大多以特殊时间或意义标志为节点,志愿服务实质上成为“一次性服务”[2],这种短暂性的服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持久的常态的志愿文化的形成。再次,志愿者团队整体不够成熟。不成熟主要体现在管理缺乏经验以及志愿者资质不够。像公立医院这种非营利性组织的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导致志愿服务丧失灵活性和规范性。而医疗志愿服务大多专业性较强,专业程度不够的志愿者个人也只能致力于导医导诊等流程性工作[3]。
通过专业志愿服务体系基本框架的建立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志愿服务的项目形式,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客观上缓解了医患间的矛盾。志愿服务的范围可延伸至社区,将健康的维护概念扩展到疾病预防与控制上的社会、心理预防层面。客观上弥补了医院管理的不足,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
河北省人民医院“杏林有爱志愿者服务队”和“青年志愿服务队”,除本院职工外,吸纳了来自社会各类大中专院校不同专业的青年学生的加入。志愿服务范围广,涉及社会各领域。“杏林有爱志愿者服务队”曾走进过学校开展学雷锋日,曾为公交司机培训饮食营养和急救知识等。而“河北省人民医院青年志愿服务队”曾多次下乡义诊,并在城市各角落宣传健康知识,普及医学常识。将医疗专业志愿服务不断推向正规化和事业化的新阶段。
以河北省人民医院为例,组织人事处、团委、行风办三部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图将医疗专业志愿服务项目化,不断组织和完善志愿者培训,并择时对优秀志愿者予以表彰。三职能部门并驾齐驱,以三支志愿服务队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涉及紧急救护、患者服务、社会健康促进等领域。院外医疗志愿服务活动需向省卫生健康委报备,并得到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其中,行风办所辖“杏林有爱”志愿服务队还不断吸纳和联合其他单位力量共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做到覆盖面广、协调统一、组织有序、共同收效。
本研究以河北省人民医院为研究对象,在文献分析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国内外其他学者建立的志愿服务体系,探索建立符合公立医院特色的医疗专业志愿服务体系基本框架。
为确保构建和谐有序的医疗环境,医院需要对志愿者进行严格的把关。就招募体系来说,首先要进行严格的初筛,保证每名志愿者资料真实可靠。面试环节由专业评审小组对其志愿意愿、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测评。面试合格者进入下一轮。在培训体系中,首先需让志愿者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认清医疗环境的特殊性。在充分了解医院的发展史、现有成果、科室分工等概况后,再进行相关志愿者知识的培训,包括基本常识及志愿者具体服务内容。
高效有序的运行体系离不开强有力的运行系统。以医疗专业志愿服务为例,运行系统需包括志愿者在线注册系统、志愿者过程服务系统、志愿者后台管理维护系统[5]。
医疗专业志愿服务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偶尔到现今的逐渐稳定,医疗专业志愿服务正朝着项目化、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看待医疗专业志愿服务体系,厘清医疗机构志愿组织内外部关系,建立明确的发展框架,这不仅是志愿者个人的努力目标,同时也是医疗机构和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医疗机构,尤其是公立医院,应该大力借助政府和社会各类力量,积极宣传、倡导和吸纳志愿服务个人和组织融入到公益性的活动中,这既是医院精神文明创建的有力举措,又是公立医院履行其社会责任的良好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医疗志愿专业服务长效机制,保证志愿服务事业持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