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佳, 夏 云
(曲阜师范大学 翻译学院, 山东 日照 276826)
语用化是专门描述实义词演变为语用标记的理论[1]。近年基于语料库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有些研究从共时层面出发,描述话语标记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功能变异[2-4]。但要对语言事实做出解释就必须考虑历时因素,把共时平面的变异现象看成历时演变不同进程的结果[5]。因此,一些学者也开始尝试历时的个案研究,如:秦洪武等[6-8]基于历时类比语料库,分析汉语中不同功能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变化过程。针对目前研究现状,语用化的相关研究大都侧重在具体个别的话语标记语,对于微句段中话语标记语的存在形式及其语用化的发展路径缺乏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基于历时语料库,考察文学文本这一特殊文体中汉语话语标记的表现形式,重现其语用化的历程,并探讨话语标记语出现历时变化的原因,以期深化对微句段中话语标记语的认识。
话语标记是一种话语层次上的标记,出现于会话中且发挥一定的语用功能,标示言语的进程,起着停顿、过渡、指示、提示等作用,有助于形成语篇的连贯性与条理性。能承担这类功能的语言标记可以是词、短语,甚至小句。
Fraser[9-10]将句首话语标记分为关联语段信息的话语标记和关联话题的话语标记两类。在此基础上,秦洪武对话语标记的类型进行了细化,划分出:详述类话语标记,即表示添加,给论证带来额外证据;言据类话语标记,即表达命题信息来源的标记语;推理类话语标记,即总结上文信息,推测原因或者引出结论。
此外, 按照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报道动词用以引导话语或思想, 它所在的小句称为“报道小句”[11], 有说明、阐释、引导等作用。 根据报道动词使用特点, 中文报道动词可分为显式或隐式,“说”“道”等无说话方式的显示, 故为隐式, 而“笑道”“忙央告道”等含有明显的说话方式, 为显式[12]124-164。 因此,报道小句也具备话语标记的功能。
与英语一样,汉语也频繁使用上述类型标记;而且,从古代汉语到旧白话再到现代汉语,话语标记的使用类型发生变化,一些后起的标记形式频繁出现在现代汉语里,是语言自身发展的结果,还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这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本研究基于历时语料库,考察汉语话语标记在不同时间段的表现形式,每个阶段至少20 年。由于话语标记大多分布于微句段之中,且在四词句段中的出现频率最高,本研究选择四词句段话语标记作为研究对象。此外,话语标记在文学文本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因此本研究所用语料均取自现代汉语历时类比语料库[13]中的文学文本,使用AntConc进行统计,见表1。
表1 现代汉语历时语料库
表1所列的语料从1911年前到到当代,每个阶段至少20年,具有历时特征。鉴于语料已进行POS标注,笔者使用正则表达式检索4词句段,并将检索结果进行人工标注和分类,最终得到要观察和分析的数据。
通过语料分析,四词句段中的话语标记类型包括:言据标记、详述标记、推理标记、报道小句,各类话语标记的使用频率出现历时变化趋势。(见表2)
表2 四词句段中汉语话语标记使用类型及频率的历时变化 %
数据显示,四词句段中言据标记在汉语原创文本及汉语翻译文本中均出现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趋势,且详述类话语标记及推理类话语标记也出现了相同的变化特征。但四词句段中报道小句在汉语原创文本中及汉语翻译文本中使用频率都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本研究尝试通过类比语料分析翻译对汉语发展的影响。
从理论上说, 原话语标记使用频率的增加或出现全新话语标记的形式都会刺激四词句段中言据标记、详述标记、推理标记的出现。 而报道小句出现历时性下降趋势, 可能主要表现为: 汉语中原有话语标记使用频率降低或不再使用, 或者原有话语标记由其他形式的话语标记类型代替。 下面通过语料检索, 对造成该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
表3显示,与1911年前原创汉语相比,1990年原创汉语中使用的言据标记、详述标记、推理标记的类别和频率(见表2)呈历时性扩增趋势;而报道小句这类话语标记的类别和频率(见表2)呈历时性下降趋势。
表3 1911年前和1990年后汉语原创四词句段中汉语话语标记在原创文本中的历时变化
(1) 言据标记中,1911年前主要使用带有“言/说”及“据/照……看”的表达形式,但在1990年后出现了“俗话说得好”“据……所知”“照……观点”等新的表达,组合方式更具多样性,形式更为丰富。
(2) 详述标记中,可进一步分类为照应、比较、推论、罗列、阐明等[14]。1990年后的原创汉语中新增具有罗列功能以及阐明功能的话语标记,如:“这里必须补充说明”“那意思是说”等,表现形式更具丰富性。
(3) 推理标记中,1990年后的原创汉语中出现了“从这一点”“总起来看”等表述,在历时变化中出现了新的变式,独立作为话语标记使用,独立性增强。
(4) 报道小句与前3类话语标记的使用情况相比,呈现相反的历时变化趋势。1911年前原创汉语中,以“道”引出的报道小句形式比1990年后的原创汉语中更为丰富,如“诧异道”“咕哝道”“恍然大悟道”等。虽然报道小句类别使用整体呈历时下降趋势,但仍出现了“嗫嚅”“道歉”等新形式报道动词。
总体看来,四词句段中(除报道小句)汉语话语标记的历时变化向着标记手段丰富、使用频率增加的方向发展。这一发展趋势显然不能简单归结为语言自身演化的结果,应该与外部因素如翻译有关,但是否与翻译有关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为观察翻译是否对汉语话语标记起到推动作用,本研究提取了1990年后汉语原创文本库及1919年后两个翻译文本库中的话语标记,观察各类标记可能存在的对应关系(见表4)。
表4 话语标记在汉语原创和翻译子库中的使用
表4显示,1990年后汉语原创文本中的话语标记表达形式多样,但出现了翻译语言中话语标记的相似形式,说明翻译对汉语话语标记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为进一步探究翻译对汉语话语标记的影响方式,本研究提取了两个翻译文本中汉语话语标记在英语源语中的对应词, 如表5所示。
表5 汉语话语标记在英语中的对应词
翻译文本中出现的话语标记在源语英语中存在对应成分,两者的句法位置及其语用功能基本相同,说明这一变化包含代码复制过程[7],即基本码(汉语)复制了模型码(英语)对应成分的组合方式及其语篇和句法位置。
代码复制到复制品成为话语标记可能需要经历一个从概念意义到程序意义的语用化过程。但需要指出的是,代码复制本身无法复制源语的语用化过程,但能加快这一过程[8]。根据语料结果显示,四词句段中的汉语话语标记都涉及代码复制过程,比如,言据标记中,“据……”使用频率高,从已有数据观察,它的使用呈现以下历时变化:
例1 a. 那个拿手本的二爷说道:“这位王老爷据他自己说起,真正是个好人。”[概念意义](1911年前汉语原创)
b. 据她所知,少岛主从未如此温和过。[程序意义](1990年后汉语原创)
可以看出,相比1911年前汉语原创,1990年后汉语原创文本中的“据……”,该类表达可以独立承担言据功能,概念意义逐渐减弱,程序意义突出。考察1919—1930年及1980年后这两段时期的翻译文本发现,该话语标记语在翻译语言中也大量使用,且英文表达式according to、in accordance with等也都独立使用。所以,“据……”语用功能增强,作为独立话语标记受到了英语的影响,即翻译语言对加速汉语话语标记的语用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上面的描述和分析中可以看到,四词句段中的汉语话语标记(除报道小句)、言据标记、详述标记、推理标记的使用类别和频率均呈现历时性扩增趋势,翻译在外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翻译丰富了现代汉语话语标记的表现形式。比如,1911年前汉语原创文本中的“据……”“照……”搭配方式较为单一,而在现代汉语中它的搭配方式更具多样性,出现了“据……所知”“照……观点”等多种组合方式。
(2) 翻译推动现代汉语话语标记出现新的表达变式。汉语话语标记会复制模型码英语对等成分的组合方式和使用方式。但汉语接受由翻译推动的语言变化时,会按自身的特点有选择地接受来自翻译语言的影响,如:
例2 Reportedly, it is a book, and each letter is almost as big as our palm.
译文据相关报道,它是一本书,每个字母几乎有我们的手掌一般大。(1980年后英汉翻译)
如例2所示,英语原句中的reportedly,一个副词作为话语标记来表达消息的来源。如果按照代码复制理论,直接将英语中的副词复制到汉语中,形成“报道地”这一表达形式是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所以形成了“据……报道”这一新的表达变式。这说明,代码复制受基本码本身形态句法特征的制约,并非单纯的形式拷贝,而是有选择性的复制。
四词句段中报道小句在汉语原创文本及汉语翻译文本中使用频率都呈现历时性下降趋势,一定程度上受到翻译的影响。1911年前汉语原创中,报道动词多为显示表达,如“点头道”“冷笑道”(见表3);而在1990年后汉语原创中,报道动词显示表达形式大幅下降。经考察,英语原创小说中较多使用语义模糊的报道动词,且多使用如say、ask等少数报道动词引出话语内容[12]124-134,使用报道动词的隐性表达方式居多。因此,四词句段中报道小句在汉语原创文本中呈现历时性下降趋势可能受到翻译影响。
通过语料分析发现,翻译与现代汉语四词微句段中主要有言据标记、详述标记、推理标记、报道小句4种表现形式,其中的言据标记、详述标记、推理标记在汉语原创文本和翻译文本中呈现历时性扩增趋势,而报道小句呈现历时性下降趋势。造成四词句段汉语话语标记出现历时性变化的主要原因不仅是汉语自然发展的结果,更是受到外部因素翻译的推动。但汉语接受由翻译推动的语言变化时,不是完全拷贝,而是按自身的特点有选择地接受来自翻译语言的影响,加快其语用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