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刍论

2020-08-25 10:15吴有丽
成才之路 2020年23期
关键词:自信心激励机制教学效率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激励机制,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学生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文章以《坐井观天》教学为例,对比分析两个班级在有激励机制和无激励机制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探讨分析激励机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励机制;自信心;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3-0107-02

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机制的引领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课堂上更敢于表达,学习更为轻松,课堂氛围也更为活跃。然而,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易分心,自制力不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热情饱满,紧跟教学节奏,还面临很大的挑战。基于此,教师可将激励机制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本文以《坐井观天》一文教学为例,对激励机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课文内容及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讲述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这一寓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能启发学生学会全面看待问题。在本课教学中,笔者采用常规的寓言故事教学模式,从四个版块展开:课堂导入、课文内容研读、教学拓展和写字训练。各版块所占时间分别为3分钟、20分钟、9分钟和8分钟。

二、教学实况及分析

1.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青蛙与小鸟的第一次对话,发现小鸟飞了很远才飞到青蛙旁边,它们对“天的大小”产生了争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它们争论的结果怎么样。(教师课前已经在黑板上粘贴青蛙与小鸟相见时的情景卡片)

二(5)班:此时,在教师颇为有趣的导入下,学生劲头十足,兴趣盎然,表现特别积极,课堂纪律不需要教师多加强调,也能较好地保持,整体上学习氛围较为浓厚。二(3)班:在上课之前,教师就已经跟学生言明会有贴纸奖励。虽然这一环节没有贴纸奖励,但导入环节较为生动有趣,学生热情高涨,课堂参与度较高。

2.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上节课学习的第一次对话进行了回顾,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渴和“喝”,随后开始学习青蛙与小鸟的第二次对话与第三次对话。教学第二次对话时,教师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学习生字“话、际”和多音字“哪”,学习成语“无边无际”,区别“大话与谎话”,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你认为谁错了,为什么”,并且开展“纸筒看天花板”的小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小鸟为什么会认为天无边无际。教学第三次对话时,重点让学生体会小鸟和青蛙的笑各有什么含义,并且让学生讲一讲小鸟和青蛙为什么对天的大小看法不一样。

二(5)班: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兴趣大增,加上教师的及时激励,学生紧跟教学节奏,处于认真学习的状态。但在教学第二次对话的讨论环节,学生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接着的小实验环节,又重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在随后的提问环节和教学第三次对话时,学生又开始出现心不在焉、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时,教师进行了及时的激励,学习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是较为躁动。二(3)班:研读环节,教师从学生的朗读和纪律两方面进行强化,对举手朗读、坐姿端正、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贴纸奖励。刚开始时,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当看到主动朗读的同学得到了奖励时,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要求朗读。教师还纵观课堂,对坐姿端正、听课认真的同学给予贴纸奖励,课堂教学安静有序。

3.整体把握,练习说话

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可设计两个练习说话的题目:一是青蛙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二是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5)班:学生此时已经无心向课堂,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也没有人注意听,在下面交头接耳。教师的口头激励性语言已经失去效用,批评也没有产生多大效果,场面已经开始失控。教师只好停下来,等待学生安静,但有些学生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继续各做各的事情。教师不得不维持课堂纪律,导致练习说话这一环节的时间不够用。二(3)班:有了贴纸的激励,学生在练习说话这一环节依然热情高涨,就连平时不怎么爱发言的学生也积极举手。教师无须过多管理课堂纪律,教学进度也跟所预设的相一致,课堂教学较为轻松。

4.书写练习,教师点评

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可要求学生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渴、喝、话、際”,并且进行点评。

二(5)班:教师口头鼓励与批评相结合,但始终没能让学生安静下来,教室里依旧是沸沸扬扬,有些学生听到教师说书写生字时,直接开始进行书写,也没听教师所提出的要求,还有些学生仍旧在做自己的事情。在下课铃响时,教师没能完成自己所预设的教学内容。二(3)班:学生在贴纸的激励下,依然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认真听教师提出的要求,积极完成课堂任务。教学节奏科学合理,进度也完全在预设之中,没有出现教学内容没完成的情况,时间掌控恰到好处,整堂课下来让人觉得很轻松。

三、课堂教学分析

在平时的课堂上,二(5)班和二(3)的教师都会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贴纸奖励,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对比分析两个班级的上课情况,有激励机制和无激励机制对于学生上课的状态影响很大。激励机制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正面强化的作用,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通过所获贴纸的情况能得以展现。家长也可以通过孩子所获得的贴纸奖励,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可以说,这种激励机制具有双重作用,一是能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与荣誉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二是能获得同学和家长的认可,起到多向引领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由此可见,激励机制在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对于激励机制的实施,“行为科学”曾对此做过很好的说明,它指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能力仅能发挥 20%~30%,如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 80%~90%,甚至更多。可见,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在课堂上不但是必需的,而且是必要的。小学生表现欲强,特别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鼓励与认可。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给予他们一定的激励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晨.建“学书”之制 创特色之窗[J].江苏教育,2019(69).

[2]姜珊珊.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3]党玉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7(02).

作者简介:吴有丽(1994-),女,湖南娄底人,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自信心激励机制教学效率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