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
摘 要: 南北虽然为地理概念,但实际上却蕴含着许多复杂的意义。本文从自然与社会两个方面切入,以文学作品《南方的岸》与《北方的河》为例,具体分析在自然植被、河流脉络、理想追求和人生态度几个角度中,文学是如何表达南北间的差异与相通,以及文化的多样性。
关键词: 南北;文学;差异
中图分类号: I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64(2020)04-0053-04
《南方的岸》是孔捷生发表于1983年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易杰、暮珍与阿威合资开了一个“老知青粥粉铺”,虽然生意兴隆,但易杰一直都很怀念当初在海南岛橡胶林的知青生活,他用业余时间将自己的经历写成小说,在经过反复的思考后,决定与暮珍一起重返海南。《北方的河》是张承志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1984年发表于《十月》杂志,讲述了一个大学毕业生报考人文地理研究生的过程,为了备考,他以北方的五条大河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北方河流的地理状况,并在路途中与一位女摄影记者发生了一系列故事。
文学在地理之外,又在地理之中。两部作品的发表时间很接近,故事主题与时代背景也相似,但却展现了南方与北方两个不同的地貌风土,勾勒了南北两地各自的特点。与地理学中直观的地貌图片和数字不同,文学以饱含着情感的方式柔软地表达着南北差异,传达文化的多样性,为读者解读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文学书写南北自然
文学作品逃不开对自然的描写,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135首写到了植物,屈原的《离骚》则把植物象征化,充满浪漫主义的气息。唐诗宋词元曲中的动植物更是诗人文人们的心头之爱,《红楼梦》中除了景物装饰,还暗喻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由植物所串联的文学史让读者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另一面。文学作品中的植物并不像实际生活中的植物那样没有语言,没有情感,相反作者借助沉默无声的植物表达着内心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学对自然的描述,让读者对植物有了更多的好奇和想象的空间,推动着人类对它们的探索。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南北气候环境的差异导致赖以为生的动植物有着不同的面貌。
《北方的河》中有提到一些关于北方的植被,比如路边田里长着的青麦子。书中的青麦子是北方常有的粮食作物,中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荞麦和小麦虽然都有一个“麦”字,但所属的科目不同,它与小麦并不是一家人。
《北方的河》中提到的白荞麦面皮的、包着粉条、菜和一点清油的馅饼是由荞麦磨成面粉加工制作而成。住在湟水附近的高老汉款待客人的玫瑰花瓣和面蒸馍馍则是以小麦面粉为原料的。
從古代农耕文明开始人们就对粮食有着敬仰虔诚的态度,丰收时节也有许多祭祀活动,旧俗是备供品向神灵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文中的青小麦饱含着人们对丰收、收获的渴望与期待,青青的一大片麦田成为了北方亮丽的风景线以及作者笔下充满自然美与生活美的清新画卷。文学将民间文化与植物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北方的自然风景与文化底蕴在笔墨之中晕染成丰富多彩的画卷。
《北方的河》中的主人公为了备考人文地理研究生来到湟水考察学习时,他看到的青杨树又细又嫩,在一片婆娑声中摇曳,这些青枝绿叶在老汉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随风摇动着的不仅是叶子,更是高老汉对新生命的期待和生活的寄托。他黑龙江奔腾之梦中浮现出的“针叶林”“阔叶林”“灌木丛”的背景画面也印证着更多的北方植被,作者利用想象的空间组建了北方植被的广阔风貌。
与之相比,《南方的岸》所提到的植被花卉大为不同,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气候温暖,降雨丰富的自然环境促使了动植物的繁衍生长和种类的扩充。文中提到的树有18种,比如:榕树、野樟树、山桂树、凤凰树等等,还有一些种类丰富的花卉昆虫,像爆竹花、桃花、木棉花、金蔷薇、水蜘蛛、白水牛、猴子、长尾花翎鸟等,它们有的是主人公在路途相伴的风景,有的是作者笔下设定的荆棘。无论是在男主人公易杰知青下乡时的海南岛还是返乡后的广州,笔下的这些花鸟虫鱼都为人们构建了一个缤纷多彩的亚热带、热带王国。
书中所描绘的各种美食更加印证着地区物种的繁茂,《南方的岸》中就有写到生滚鱼片粥、牛肉炒粉、牛肉丸子、杏仁油角、红豆沙芝麻糊、炸春卷等多种主食甜品,这些生活化的文学书写临摹着南方的生态,也见证着南方人的生活。
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南北地区的自然风貌呈现出南北不同的特色。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生长出来的文学,它呈现出的风格也是迥然不同,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更是密切而复杂的。
(二)文学见证河流脉络
河流是哺育人类的母亲。“文明之发生,莫要于河流。中国者,富于河流之名国也。就本部而三分之,复可为中南北三部。北部者,黄河流域也。中部者,扬子江流域也。南部者,西江流域也。三者之发达,先后不同,而其间民族之性质,亦自差异。”《 北方的河》中出现的河流当属黄河流域,《南方的岸》中则是西江流域,不同的流域滋养出不同的文化。“河流之向东西者反是,所经之区,同一气候,同一物产,同一人情,故此河流与彼河流之间,往往各为风气。”“在中国则南北殊趋,中国之河,皆自西而东。而间起冲突。于一统之中,而精神有不能悉一统者存,皆此之由。” 河流的走向以及地理分布所造成的差异都会构成南北文化的隔阂,带来与之不同的风貌。
《北方的河》一书中总共有描述6条来自北方河流,其中黄河、额尔齐斯河、永定河、黑龙江4条河是留有大量笔墨来叙述的。书中的主人公用脚步丈量着这些河流,教科书上的地图不再是由简单的线条组成的图画,而是变成了眼前出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他眼中的黄河气势雄伟浩大,波澜壮阔。“河水隆隆响着,又浓又稠,闪烁而颤动,像是流动着沉重的金属。这么宽阔的大峡都被震得摇动啦,他惊奇地想着,也许有一天两岸的大山都会震得坍塌下来。真是北方第一大河啊。”这黄河的气势如梁启超所说的“历代王霸定鼎,其在黄河流域者,最占多数,固由所蕴所受使然,亦由对于北狄,取保守之势,非据北方而不足以为拒也。而其据于此者,为外界之现象所风动所薰染,其规模常宏远,其局势常壮阔,其气魄常磅礴英鸷,有俊鹃盘云横绝朔漠之概。”他觉得这黄河像是自己的父亲。黄河的粗糙与温暖填补了心中关于父亲的空白,黄河像父亲一样无声地保护着他。
永定河则像一位老师,教会了他深沉与艰忍。额尔齐斯河是过去,是初恋,它承载着美好的回忆,是被哈萨克草原养育的自由自在的大河。它看中诺言和情义,只认意志、热情和诺言,额尔齐斯河重新塑造了他。黑龙江是未来,是理想,陪伴着他迎接人生全新的旅程。冰川破碎,滚滚浪涛的黑龙江使他长大成人。
北方的河拥有勇敢和深沉、粗野和温柔、传统和文明的特质,并把这些特质融入他的血液中去,把他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和战士。作者笔下的北方河流拥有人的特质,北方的河如同北方的人一样豪迈雄伟与热情。文学向地理概念注入了生命的特质与活力,使得原本生硬的地理概念充满温情的力量。相反,在文学地理学的视野下,文学引入地理空间的层次,审美空间便有了可承载的可感空间。
《南方的岸》中的河流是属于西江流域,作者笔下的河流是与“北方的河”完全不同的风貌,像是同胞兄弟,但性格截然不同。
有对作文朗诵比赛获奖的期望破灭后看到的灰色河流,是那个时代作品的文学性让步于政治性的结果。有江边潮水见证着知青下乡时对家人家乡的离别与不舍,“潮水拱动着码头的一排旧轮胎,不时溅起几星飞沫。我将胸前纸扎的大红花扯下来糅成一团,又默默撕碎,撒向江面。” 撕碎的不仅是胸前的大红花,更是被安排下的无奈与悲愤。
有初到海南岛时泉水点亮的未知新世界,溪流在裸露的树根下,河面上水蜘蛛一窜一窜地逃逸,新世界带来的诧异与兴奋充斥着每一个人的神经。也有易杰与丽容分手那天晚上在月光下静静流淌的小河,横亘在易杰与丽容之间的河流像是命运中逃不开的悲剧。还有当生活归于平静后江中留下的汽笛声,起风后夜雨阵阵洒落江面,一艘灯火闪烁的花尾渡在江中缓缓驶过,留下一声悠长的汽笛。
回忆从遥远的过去抽回,留下的是无尽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绪。或许也有可能是载着一艘双诡船驶向远洋的发蓝的河流,系着对父亲的思念和孤岛的探索。当易杰决定重新出发寻梦时,江风阵阵扫荡着前甲板,潮水沉闷地拍击船身,溅起星点水沫。一切恍如隔世,一切又是全新的开始。
作者笔下的南方河流与个人情思紧密相连,不同于北方河流那样雄伟浩大、波澜壮阔,南方河流显得更柔和细腻,平和宁静,波澜不惊的水面之下涌动着各种情感。南方河流的特点符合梁启超對南方的总结,“为其外界之现象所风动所薰染,其规模常绮丽,其局势常清隐,其气魄常文弱,有明月画舫缓歌慢舞之观。” 南北河流的气质倒映着南北文化的差异,差异之中凸显着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一)共同的环境与选择
虽然南北两地的地域文化各不相同,但差异之中也会有相通之处。
首先,南北两地的女性在追求理想生活的过程中所面对的环境和做出的选择是相似的。《北方的河》与《南方的岸》中海涛和丽容在知青时期为了调回内地,都选择背叛了爱情。《北方的河》中当海涛离开小村的时候,没有一个知识青年搭理他。他们全都愤恨地谴责海涛,仅仅为了调回内地,仅仅为了当一个农场加工厂工人的前途,就背叛了爱情。《南方的岸》中丽容选择调到海口市兵团话剧队,大家说兵团政治部有个官儿看上了她,她也以身相许。
海涛和丽容之间有许多共同性,都可以作为那个时代一部分美貌女性的典型代表,她们美丽动人,引人注目,受人喜爱,是美的化身。《北方的河》中海涛是个好看的姑娘,徐华北当初一见到海涛就甩了原来的女朋友,还为海涛写下充满才情的诗。《南方的岸》中丽容的气质则是从小自带,与生俱来。小时候束着红蝴蝶结的头发有股又香又甜的味道,蹦蹦跳跳,充满活力,就像一只飞舞的大红蝴蝶。当她秀气稚嫩的小脸靠近你时可以闻到身上的巧克力气息。多年后已成为剧坛新星的丽容早从少女的美蜕变成了成熟明艳的美,“黑色瀑布,黑色新月,黑色深潭,红色的樱桃——方才娓娓动听的抒情诗句无不显现在眼前这位女性艳丽的脸上。”
这些美丽的女性无论身处南或北,在面对同时代的社会环境下做出的选择是相似的,而周围的人对于她们选择的态度也是一样的,当美落下神坛,同时也会失去被瞻仰的光芒。当海涛离开小村的时候,没有一个知识青年搭理她。她们全都愤愤地谴责海涛。丽容也是类似,回来时碰到的都是冷漠的眼光,在连队老同学们的眼里,她是个坏人。在这场与命运的搏斗中,她们选择了眼中自己认为的捷径,也承受着背叛的代价。无论是《北方的河》还是《南方的岸》虽然诉说的是南北两个不同地区的故事,但笔下的女性面对的却是相同的社会环境,做出仍是相同的选择。
(二)共同的信念与追求
其次无论南北,两部小说中的人物对于自身价值与信念的追求都是一样的。
在《南方的岸》中,丽容完全无法适应在海南岛的知青生活,在连队丽容从一开始搭铺挂蚊帐到后来的日常杂事,全都依仗暮珍,在橡胶园里劳作也要依靠易杰的帮忙,对丽容来说这里的生活度日如年,对她而言在海南岛的劳作是从肉体到心灵的疲惫不堪。但丽容明白自己是属于舞台的,她努力回到舞台上,演绎各种经典之作,成为话剧演员是她实现自身价值的所在。而对于暮珍来说曾经在海南岛的生活才是她最快乐的时光,尽管粥铺生意兴隆,在广州的生活平静祥和,但在暮珍的眼中仍是失去了光彩。在海南的知青时期,同学们都说暮珍的生活适应能力最强。她是割胶的好手,她管理的胶园的出胶量最多,那时她会为自己所创造的价值而自豪,她会为岛上新开的野花露出久违的笑容,对她而言那就是她的人生追求所在,所以暮珍会在多年后重返旧地,只为重拾人生的意义。
易杰的沉思中也有关于人生之路的疑惑,思考着属于自己的价值与意义。在那个时代寻求人生的信念,实现自我的价值是生活的意义所在,也是内在的精神核心。
《北方的河》借助北京女孩的口吻肯定了追求人生价值的积极意义,主人公作为大学毕业生,本可享受分配工作,为了报考自己热爱的人文地理研究生,选择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机会。北京女孩寻求可依靠的爱情,徐华北想成为一位艺术家。他们都在奋力地挣扎,都在坚强地和命运搏斗,他们都终于找到了自己向往的一个位置。
《北方的河》与《南方的岸》虽然描写的都是知青故事,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却呈现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从地域差异的角度来审视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思想,会发现因不同的地域而出现的情感、思想的差异,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孔捷生与张承志两位作家成长的地理环境不同,运用文字处理地理信息的方式不同,作家的地理视野、地理经验以及情感心理、精神气质、人格信仰都各不相同,这些因素都促成了他们对地理的文学书写产生差异。地理环境影响着作家的文学表达,作家的生命气息中总透着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的种种印迹。而文学同样也影响着地理环境,当作家成名之后,他的影响力也总是要表现在人文地理上。
尽管两部文学作品表现着南北的地理差异,但在相同时代下人物追求自身价值的这种精神力量是相似的,是不分南北的。文学视野下的南北对比既可以看到地理生态和人文背景上的差异,也可以读出差异之中的相通之处,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亦如梁启超所说的“则南北两文明,互发达,互和合,而趋于统一。”
关于文學地理学的研究也从未停下过脚步,在文学地理学的实证研究方面,成果越来越丰厚,影响越来越大。曾大兴指出:“文学作品中的地理空间,是存在于作品中的由情感、思想、景观(或称地景)、实物、人物、事件等诸多要素构成的具体可感的审美空间。” 他认为应该“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把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作为重点” 。这些都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研究的可能性,也让人们对未来的研究更加充满信心。
[1]梁启超.饮冰室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张承志.北方的河[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
[3]孔捷生.南方的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4]贺晓岚,安霖.《南方的岸》与《北方的河》的比较阅读[J].文学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