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用”知识的有用性教学

2020-08-25 02:00范学刚刘素梅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0年8期
关键词:工匠成语精神

范学刚 刘素梅

成语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引领学生寻宝、学宝、用宝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由于部分中职生基础薄弱,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易受现实中不良广告用语的误导,使得职业学校成语教学困难重重。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基于“无用”知识有用性的理论,深入阐释成语教学的重要性,希望教师能以积极的心态,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利用课文资源,把握课堂情境,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让成语教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滋养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成语教学的有用性

近几年,央视的《中国成语大会》节目使成语学习火了起来。一些人认为,成语无用,殊不知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极为丰富和厚重,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表达着臧否人伦善恶、弘扬高尚美德的价值观,对提升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培养“工匠精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考试的功利性来说,成语又似无用且学习起来效率极低。成语在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语文试卷100分的卷面分中直接或间接考到的分值仅占4~8分;成语在高考语文试卷150分的卷面分中直接或间接考到的分值只占10~15分。而根据每年高考试卷得分统计来看,学生有关成语的试题得分率极低,甚至是所有语文知识的最低得分点。然而,成语知识检测题的时时出现,一方面说明成语在语言文字中意义重大,另一方面也提醒一线教师必须重视成语教学。

从知识有用性的长期认知来谈,成语是极为有用的。成语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现象,成语中包含着丰富的语言、文学、历史、人文、哲理、思想等内容。对成语的学习、掌握和运用,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学习问题,也不是一个短期的教学工作,而是一个综合的文化学习、掌握和运用的过程,对其他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他们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能,更要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含义包含“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用户至上”。“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带领学生从成语的内涵领悟大国工匠的内涵, 从成语的教学渗透“工匠精神”培养,语文教学大有可为。

二、成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厌学情绪较重

不少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最突出的现象是对成语难以熟练掌握,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较多。以某次成语测试题为例,题目要求学生找出10个成语中的错别字并更正,然而能答对5个以上的学生寥寥无几,错误的答案更是五花八门,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不得不深思职业学校成语教学的出路。有的学生不交成语习题作业,面对教师的询问竟说:“我初中就没写过!学不会!写不了!”这些归根结底是学习态度问题,即学生有厌学和懈怠心理。

(二)学生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个人素养和环境等原因使得职校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在成语学习中,经常出现下列情况。

1.不理解成语的真实含义。学生由于不理解成语意思而望文生义。比如,“同病相怜”这个常见的成语,有的学生解释成“两个人得了同样的病,所以他俩连在一起”,还有的学生解释为“一个人得了两种病。”

2.不熟悉成语的来龙去脉。在很多情况下,一个成语就是一段历史故事。如果学生不明了这段故事,就往往造成对成语的误写、误用。如“墨守成规”,学生因不知其与思想家墨子有关而写成“默守成规”。

3.不了解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的感情色彩不一样,它的适用对象也不一样,而学生常常在写作时误用成语。比如,“我带着中招失利的落寞心情来到职专,但我会继续努力,在这儿,我要用无所不为的勇气好好学习。”学生显然犯了成语使用不当的错误。

4.不懂得成语的适用范围。学生在实际写作时,乱用成语的现象时常发生。比如,“母亲冒着枪林弹雨来给我送雨伞”;一位高一男生写道“我正处于豆蔻年华”。

5.易受现实中不良广告用语的误导。现在有很多电视广告、网络广告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而“篡改”成语,如“咳不容缓”(咳嗽药广告),这样的“改造”极易误导学生,学生并不深究“刻不容缓”准确的写法及含义,就信以为真并运用在作文中。

三、成语教学的对策研究

(一)开展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分组教学,引入游戏。兴趣是人们倾向于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对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引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推动功能,“好学”“乐学”是学生不断前进的动力。

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成语学习小组,要求每组在每天给大家提供一个有关“工匠精神”的成语,先讲含义,再说同义词、反义词,然后再以成语接龙的形式开展知识竞赛,要求学生能读准音、写对形、知其源、明其意,显著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如“精益求精”一词,表示努力追求将事情做到更好,近义词为“精雕细琢、一丝不苟、千锤百炼”等,反义词为“粗制滥造、敷衍了事、得过且过”。随后,成语接龙开始:精益求精—精雕细刻—刻不容缓—缓兵之计—計上心来—来日方长—长年累月—月下老人—人才辈出—出神入化,等等。学生在寻找有关“工匠精神”成语的时候,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这样的比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并且促进了学生的文化素养积累。长此以往,“工匠精神”在兴趣中收获,技能水平在兴趣中成长。成语本身看起来是“无用”的,但是成语所带来的附加值是有用的!

听故事,讲故事,精彩纷呈,趣味横生。在学校的推动下,“成语故事会”闪亮登场。每年的“大国工匠”大部分出身于职业学校,他们既是学生的榜样,又是学生的前辈。一些学生虽不爱读书,但他们喜欢听故事,让“大国工匠”的故事走进语文课堂,用成语总结他们的成就和经历,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此外,成语源远流长,简洁精辟,需要灵活掌握。在生活中,人们滥用、错用成语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大家来找茬”这一环节,让学生挑出生活中常见的错误成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2.利用课文资源,展示成语魅力。一篇课文就是一片天空,这片天空中有无数闪烁的星辰——词语。而在这些丰富的词语中,成语尤以其独特魅力彰显课文内容、展现人物性格。所以,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成语因势利导,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如臧克家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这样写道:“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接连出现的成语把一个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深受感动和鼓舞。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这些成语,可以深刻感悟闻一多先生的革命斗志。我们在学习和技能训练中应当向闻一多先生学习,不能孤陋寡闻,而应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沥尽心血,锲而不舍!我们对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也应该是“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培养“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和态度。

3.把握课堂情景,触动学生心灵。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而是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和做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课堂情景,让成语走进学生的心灵。比如,有一个女生上课吃东西,在别人听课的时候吃得津津有味,教师请她回答问题,她自然答不上来。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成语“大快朵颐”,问她“知道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吗”,她摇摇头。教师接着说:“请你下课后查阅工具书,弄清楚这个成语的意思,下节课告诉我。”第二天上课,学生告诉教师查到了成语的含义。教师就让她把意思写黑板上,并告诉全班同学。这件事后,这位学生在课堂上再也不吃东西了。试想,如果当时只是简单地批评她吃东西的行为,她未必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有时甚至会出现逆反心理,而改成溫和教育的方式,学生反倒能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

(二)改变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1.借鉴热播电视节目,改进教学方式。《中国成语大会》的猜词环节十分有趣——两人合作进行,其中一人描述题面成语的释义、典故、使用情景等,对题目进行提示,直到合作者猜中成语。再加上毕淑敏、郦波和蒙曼三人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的点评,使枯燥乏味的成语猜词高潮迭起。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引入这种模式,使学生对成语的释义、典故和使用情景等留下深刻的印象,提升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2.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持久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让其背会100个成语更为重要。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做到三到:眼到,要认真看;耳到,认真听别人说;手到,把成语补充完整。也就是边看、边听、边写,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指导。

有“是”便有“非”,有“正”便有“反”,有相近便有相反。对成语来说,便有了列举近义词、反义词的趣味性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成语的多样性,加深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比如,“妄自菲薄”的含义是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它的反义词是“妄自尊大”,近义词是“自惭形秽”。记住这两个成语,学生就能准确应用“妄自菲薄”。

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大国工匠”也是日积月累训练而成。成语教学是其中一项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个体潜在的学习动因,在成语教学中灌输理念和知识,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助于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

(本文系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SPSS分析下提升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精神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JB17035)           (责编  张德广)

猜你喜欢
工匠成语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拼成语
致敬!老工匠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