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林 王成洲
机务维修是一项对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工作,依据《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部),飞机维修人员只有通过基础部分的理论和实操考试,才能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下简称民航局)颁发的维修执照。飞机维修执照是对机务维修人员职业素养的权威认定,对飞机的适航与安全和机务维修人员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是提升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素养、保障民航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一、国内外民航维修行业现状
据民航局最新发布的《2019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3818架,比上一年底增加179架;通用航空方面,2019年年底,在册航空器总数達到2707架,比上一年增加212架;飞机维修人才方面,2018年,民航直属院校毕业生共计1949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58人,普通本、专科生16930人,成人教育毕业生1701人。截至2019年年底,全行业持照机务人员59124名,比上年增加3881名。每年毕业生数量已不能满足每年新增飞机维护人员人机比约1:60的要求,全行业的持照人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民航业的快速发展。由于考取执照需要至少3年时间,周期较长,因此,如何快速补充飞机维修人才是行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二、目前飞机维修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为了解决维修人才紧缺的问题,国务院曾于2012年和2016年先后印发《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大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强化民航院校行业特色,鼓励有条件的非民航直属院校和教育机构培养民航专业人才。支持大专院校和职业学校开设通用航空类专业,培养飞行、适航、航空器和发动机制造维修等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通用航空培训机构,多层次、多渠道提升高层次人才的联合培养能力。
与此同时,民航维修行业人才队伍也出现了新问题。一是应届毕业生的实践经验相对欠缺,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技能培训,实际操作水平偏低,在入职后不能完全满足岗位需要。企业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增加了企业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的投入。二是无论从事技术岗位还是工程管理岗位,考取飞机维修执照是职业发展的基础。在目前的制度要求下,维修人员想要取得执照必须具备两年的工作经验,并参加相应的技能培训方可进行考试,延长了维修人员考取执照的周期,维修人才的成长周期也相应变长。
目前,中国民航局已经颁发CCAR-66部《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R3版),旨在强化培训、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核心是鼓励和引导维修行业“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作为航空维修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有责任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合格的飞机维修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
三、飞机维修人才培养模式
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对于飞机维修专业来说,这里的“X证书”可以是钳工证、电工证,但这些证书在行业内的认可度不高;在CCAR-66R2规章下,“X证书”也可以是147维修基本技能证书。基本技能证书可以抵消执照考试的基本技能模块,但是如果想要获取飞机维修执照,仍需要具备两年的维修经验,也就是说应届毕业生仍不能直接考取行业维修执照。
《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申请指南》意见稿中指出,维修人员执照的初始申请途径之一是:经CCAR-147部培训机构批准的航空院校或其他具有航空专业院校的理工科在校大学生,在毕业前参加完整的培训(包括实作培训),并计划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申请执照。CCAR-66R3的颁布,允许毕业生通过参加基础知识和实作培训,考取维修执照,丰富了“X证书”的种类,使“X证书”有了质的飞越,为毕业生取得毕业证的同时获得维修执照提供了途径。新规下,应届毕业生一毕业就可以获得执照,一方面减轻了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一方面缩短了维修人才的成长周期。
职业院校为满足行业要求,以执照为引领,可采用以下三种人才培养模式。
(一)“2+1”模式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2019年4月,中国民航局《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修订送审稿)》豁免条款中规定:对于理工科专业(大专及以上)在校学生,以不少于1年的航空器维修基础知识和实作培训代替2年的民用航空器或航空器部件维修经历。
结合两个文件要求,高职院校可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在校内完成基础理论学习,一年在147培训机构完成维修基础知识和实作培训并参加维修执照考试和评估。两年的理论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飞机理论知识和维修技能,为后期的高强度培训和考试打下坚实基础。在这种模式下,为期一年的147培训可以算作顶岗实习时间。通过“2+1”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可以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拿到飞机维修执照。
(二)“2.5+0.5”模式
在“2+1”模式中,在校进行两年的理论学习之后,学生进入147培训机构还需要进行航空维修基础知识的培训,从《航空器维修基础知识和实作培训规范》(征求意见稿)来看,航空维修专业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内容与在147机构基础培训内容有知识点的重叠,导致学生时间和金钱上的浪费及学校和培训机构教学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上述矛盾,高职院校可采用“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将147机构的维修基础知识放到学校进行学习和考试,学生在学校的两年半时间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并参加执照笔试考试,半年时间在147培训机构进行实作培训及评估。这种模式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习:一种方式是学校可以依托147培训机构向民航局申请设置基础理论分考点,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完成笔试考试。另一种方式是在校专业课程与147培训模块进行学分互认,使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后,可免去147机构维修基础知识的培训,直接参加模块考试。学生在校期间的相关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和考核可按照147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建立学生档案、学习档案、考试档案等资料以便进行后续的审查。
(三)“2+0.5+0.5”模式
当下,大多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都有半年的顶岗实习期,在上述两种模式中为了满足行业标准培训时间的要求,一些学校用顶岗实习时间来进行培训。但是,顶岗实习是学生在正式踏入工作岗位之前的环境适应环节,是在真实环境下的职业培养,因此,半年的顶岗实习十分必要。“2+0.5+0.5”模式包括两年在校基础理论学习与考试、半年的147培训机构实作培训与考试和半年的顶岗实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完成学历教育,能够如期获得飞机维修执照,还能在正式入职之前有半年的岗位适应时期。
对比这三种培养模式,“2+1”模式對于目前大部分的院校都可以实现,“2.5+0.5”模式和“2+0.5+0.5”模式对院校的要求比较高,航空专业基础好且学校本身就是147培训机构的院校较容易实现。
四、强化飞机维修专业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专业英语能力
随着中国民航事业发展国际化,中国机务的航空维修英语已经从单纯的阅读并理解厂家技术标准指导文献、填写英文维修记录,扩展到了维修维护活动现场的英文沟通、参与国外相关机构的审核、国际民航维护领域的商务活动及培训交流学习等方方面面。维修人员掌握维修技术英语不仅是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需要,更与保障飞行安全密切相关。
《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修订送审稿)中一项重大改革是增加了航空维修技术英语等级测试,英语测试包括阅读和听力两部分。英语测试分为4个等级,不同等级对应所能从事的不同的工作。虽然英语测试成绩不作为取得执照的必要条件,但是英语成绩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员工职业生涯能走多远。
由于之前的执照考试不需要考核英语,因此院校对专业英语的重视度不够,质量较高的专业英语教材不多。为了满足行业要求,职业院校除提高专业英语课程,特别是听说课程的比例外,还可结合官方给定的国外行业标准参考教材,开发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英语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以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为例,在“三融四境”职业教育模式下,专业英语课程采用“融课程”教学组织方法,实行二级考核、以赛代考,能够从不同维度评价和考核学生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注重诚信教育
维修诚信在飞机日常维修工作中至关重要,从业者诚信与否,直接关乎航空安全。民航局于2015年颁布《中国民航维修人员不安全事件及工作诚信记录管理规定》,对民航维修人员的诚信品质进行严格管理。执照的申请条件也要求申请人守法信用信息记录中没有严重违法行为。
飞机维修人员的诚信教育应从学校抓起,目前,职业教育中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内容,并没有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对职业诚信的认识并不充分。笔者了解到,广西警察学院从2004年起就开始探索诚信教育管理活动, 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学生不仅在学校提倡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对诚信有了深刻的认识, 能够自觉以诚信自律, 而且还实现了由“诚信”向“忠诚”的升华。学生不仅在学校里做到“零欠费”, 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也践行着自己的诚信承诺。飞机维修专业的诚信教育需常态化、具体化,需要有迹可循。学校可设立学生诚信档案,从日常课堂表现、入学教育、文化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定,形成学年评定报告。此外,除利用思政课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外,其他专业课程也需融入诚信教育,使学生了解职业诚信的重要性,重视个人诚信。
(三)加强“双师+双语”教师队伍建设
飞机维修专业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求都很高。要想培养高质量的飞机维修人才,必须建设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对于飞机维修专业来说,教师不仅要是“双师型”,还要是“双语型”。对照目前的行业标准,具有较高的维修技术英语水平是飞机维修专业教师团队的新要求。目前,我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教师均为航空院校毕业,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但缺乏飞机维修的一线经验,实践能力偏弱。加之专业英语教师数量不足,英语能力强的教师专业知识欠缺,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英语能力有待提升。因此,笔者建议采用以下方式建设“双师+双语”师资队伍。
1.充实教师团队
聘请部队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等级的退休、退役或转业人员从事教学。为充实双师型教师团队,解决兼职教师不稳定等问题,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聘请了已退休的飞机维修专家黄改铭大师,成立了大师工作室,在担任专职教师的同时,还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飞机维修技能培训,包括紧固件保险技能培训、钣金铆接技能培训、标准线路施工技能培训等,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
2.提供实践平台
一是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会、行业交流会、院校交流会,提高教师教学经验,探索教学改革方案及飞机机电维修专业的发展与未来,提高教师对行业的认识,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二是借助校企合作平台,选派教师到航空企业进行实习或者挂职锻炼,了解行业动态、学习行业规章、提高职业素养。三是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到147培训机构进行技能培训,增加教师对飞机维护工作和维修场景、主题情景的了解,提高专业水平。
3.英语培训制度化、常态化
院校可开展对口支援、考级培训、“集中培训+远程教育”“集中学习+统筹实习”等形式的语言培训,形成“双师+双语”教师培训培养制度。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采用“集中培训+远程教育”的模式,充分利用校内瑞德国际学院的外教资源,集中进行英语培训。同时,利用河南省教育厅远程教育资源,指导教师按学期开展远程英语学习,并结合147培训,增强专业英语能力。
(责编 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