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水刷石的墙面、大排档的卷闸、铺瓷砖的巷门、墙上撕了一半的广告、复古变色的招牌、久违的叫卖声、窗外晾晒的衣服、轻微凹凸的水泥地……一边听着《爱情陷阱》《漫步人生路》《千千阙歌》等经典粤语歌,一边闲逛张望,无论是“60后”还是“00后”,都能找到触动自己神经的“名场面”。老一辈在怀念,年轻人贪新鲜,到处都有人举起手机拍拍拍。
7月,广州迎来了一座精细如电影布场般的市井博物馆——超级文和友。隔着玻璃橱窗,一面是都市繁华,一面是市井烟火。三层楼高,约5000平方米的“回忆之城”中,凝聚了近10万件搜罗而来的老物件。除了主打的10多家本土小食店外,文和友还极力重现了一个来自上世纪、完整而丰富的生活社区:文具铺、纹身店、音乐厅、水电维修、美容美发廊等,散布在一栋栋“居民楼”间,并且真的可以去购物、纹身和剪发。过去只存在于泛黄照片中的场景,突然跳到现实世界,让人像是穿越回了上世纪80年代的旧城街巷。
或许在每个城市居民的心中,都会有这样的一片自留地,它属于街头和夜晚,那里有你常去的小摊和熟悉的老板,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就在午夜的一份牛杂汤和一碗云吞面中被填满然后释放。
这里成为一座可以反复体验的城市文化空间,食物、音乐、艺术、展览、戏剧等所有能让你放下戒备的东西都可以承载其中。打动人们的,是文和友对城市记忆、生活方式的场景還原和传承。体味其中的意义,早已远远超越打卡一个网红餐厅本身。
当然,这里的空间也可以是虚拟的。以前,我们只是使用图片和文字来描绘线上场景;而现在,商业和生活中应用了越来越多的大数据、虚拟现实、5G、智能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等技术或工具。在互联网、物联网时代,人们对场景有着格外的青睐和革命性的构想。
场景化、沉浸式的商业模式,将空间与内容相结合,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让身体和灵魂都为品牌买单,或许这才是未来的商业机会。毕竟,今天的社会不再是必需品的时代,不再是匮乏的时代,而是意义的时代。
人类学博士格兰特·麦克拉肯认为:“品牌化就是一个制造意义的过程,从企业所展现的最重要、最明显的姿态一直渗透到其最微小的细节。”
不管是生产消费品、生活必需品、奢侈品的公司,还是提供服务的公司,都必须围绕自己的产品创造故事、搭建场景、赋予意义和文化价值。这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挑战。
营销已趋向“高级”玩法,让我们一道开启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