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玥洁 陈远辉
五十岁的杭州人屈大伯平时生活不太自律,也不怎么注意自身健康,是亲朋好友口中的糖尿病、脂肪肝“老油条”。这些基础性疾病陪伴他十几年,可他平时不控制饮食,还有“每日一小酌,三天一大醉”的喝酒习惯。老婆孩子勸他戒酒,他总用“吃吃喝喝让我开心,只有心情好了才会健康”的歪道理来搪塞。一年前,屈大伯被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近期因为腹胀明显再次进行治疗。经过三周的利尿、补蛋白治疗,他的腹胀明显好转,达到了出院标准。但他依然改不了喝酒的习惯,一出院,他就抱着侥幸心理,喝了个大醉。
醉酒的屈大伯步态不稳,一个踉跄,狠狠摔了一跤。摔倒时左胸腹先着地,当时也没觉得疼,就上床睡觉了。哪知酒醒后感觉左腹剧烈疼痛,只得赶紧前往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经确诊,屈大伯脾破裂出血,情况紧急,主管医师马上完善了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准备紧急手术。
13:00 麻醉科接到电话后立即组织科室人员准备抢救药品和设备。考虑到脾破裂可能出血量巨大,而目前血库异体血源紧张,为此,马上将自体血回输设备准备待用。
13:10 患者进入手术室,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迅速连接心电监护,发现心率145次/分(正常心率60~100次/分),血压低,处于明显的失血性休克状态,病情极度危急!手术室护士和麻醉科团队迅速完成了多路静脉开放及麻醉。
13:20 切开患者腹膜时,大量鲜红的血液如泉水般涌出,说时迟那时快,主刀医生麻利拿起血液回收机吸引管,顿时腹腔涌出的血液就源源不断地进入回收机。一会儿工夫,回收机采集罐(容量为2000毫升)竟然被装满了,在场的医生都震惊了:“上手术台二十多年,从来都没遇到过出血这么多的情况!要是缺少自体血回输机,处理起来恐怕会相当棘手。”
离心泵开始运转,经过处理的纯净血细胞接连不断进入储血袋中。这时,术中血气分析提示,患者血红蛋白仅为5.3克/分升(正常值12~16克/分升),属于重度失血。在麻醉科团队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维护的同时,自体血回输机正在处理回收的血液,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家捏着一把汗等待血液的尽早回输,担心患者出现身体细胞极度缺氧的状况。
13:32 仅过了几分钟,经过处理的新鲜血液被输入屈大伯体内。很快,血压开始回升,心率也在慢慢下降,升压药物需要量显著减少,屈大伯的唇色也肉眼可见地红润起来。之前,涌出的大量鲜血干扰了手术医生的视野,使他们几乎无法确认出血位置,此时随着腹腔血液的清除,终于探查到屈大伯的脾脏边缘有一处3~4厘米的裂口正在不断向外渗血。主刀医生逐步清除积血,游离脾脏,结扎血管,最后切除整个脾脏,以确保不再有新的出血。
术毕,血压、心率正常,再次复查动脉血气,发现屈大伯血红蛋白也已经恢复至正常范围。监测显示,自体血回收机收集到的血液达7000毫升。
7000毫升的出血量着实惊人。要知道,一个50千克体重成年人的血液总量在3500~4000毫升左右。7000毫升,相当于身体的血液被换了两次!还好现在有自体血回输设备,过去没有自体血回输机的年代,遇到大出血只能依靠有限的库血。
由于患者术中出血较多,为确保安全,术后被送往ICU进一步治疗。次日,他的各项体征趋向平稳,没有发现继续出血征象,随后转入普外科病房。屈大伯目前在普外科住院观察,一切恢复良好。
脾脏的位置在左腹部,肋骨下缘,是一个比较脆弱的器官,受到外力撞击,特别是左腹部撞击时,很容易导致破裂。
脾脏破裂后,血液会对腹膜产生刺激,从而出现腹痛,出血量少而慢者一开始症状较为轻微,不易诊断。出血量越来越多,疼痛一般始于左上腹,慢慢涉及全腹,同时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深呼吸时疼痛加重。严重时出现大出血,发生休克,如果没有及时救治,甚至会危及生命。
医生提醒,如果有外伤史,尤其是左腹部外伤撞击,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能耽误。
自体血回输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经过200多年发展,在一战时期被英国战场救护广泛应用。20世纪后,随着血型、配血技术等发展,异体血输血成为现代医学发展主流。20世纪60年代后,外科技术不断发展进步,许多高难度手术的开展应用使异体库存血供不应求,自体输液重新引起临床重视。20世纪70年代初期,全球首台ATS100自体输液回收仪诞生于美国,开启自体血回输新篇章。此后,专家学者克服首台设备遇到的缺点,成功设计出滤过式自体血回输系统,有利于自体血回输在临床上应用。
对比异体库存血液回输,自体血回输不仅能够提供大量即刻常温自体血,还能避免异体血输入的排斥反应,缓解临床血库不足,同时降低血源性疾病风险,避免异体血输入引起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等。输入血液来自于个体,不需要转运、配型以及检验,还降低了治疗费用。
自体血回输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除文中提到的脾破裂手术,还可应用于宫外孕、产科前置胎盘术,全髋置换、脊柱手术,神经外科手术,肝移植手术,心脏和血管手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