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好人”要学会勇敢说“不”

2020-08-25 01:59李志敏
家庭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老好人人格学会

李志敏

聊起今天的话题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我们身边经常可以见到的“郝仁”女士。周围所有人对她的评价都一致为“她真是个老好人”。

尽管郝仁女士每天都是乐呵呵的,但她也总有许多困惑的瞬间,比如说——

学生时代的郝仁:早上来到教室,同学急匆匆跑过来要“借鉴一下”自己的作业;午饭时间,自己用餐完毕准备午休,却突然被社团安排了本不属于自己的工作;傍晚,结束了一天课程打算去超市买点日用品,却被室友邀请一起逛街……

工作中的郝仁:有同事完不成工作会说“郝仁,你帮帮我呗,你看你还没结婚,我回家要奶孩子、给老公和婆婆做饭,真的忙不过来,求你啦”;偶尔下楼拿快递,原本拿自己的东西就很吃力了,却又收到了同事请求代拿的微信;忙完一天的工作晚上回到家,准备洗漱就寝时,小姐妹却因为失恋打电话来找自己熬夜长谈,小姐妹说累了要休息,自己却失眠了……

人到中年的郝仁:“妈,你要不提早退休吧,别干了,帮我带带孩子,我给你‘发工资,保姆我真的信不过。”——这是女儿的来电;“郝大姐,我们小区需要个联络员帮助居委会给居民传达信息,你热心,你来做吧。”——这是居委会主任的请求……

像上述這样的情况几乎每一天都在郝仁的生活中上演,而每次郝仁虽然心里会嘀咕一下,可最终还是会选择微笑着点头:“好呀!”

那么,生活中的你是否也像郝女士一样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好人”呢?因为珍惜朋友、爱护子女、尊敬同事,更因为害怕得罪别人或是其他原因而不懂得如何拒绝。其实,这一类性格的人大多都属于“讨好型人格”,也有人称它为“取悦症”,是指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心理状态。建议这类人要学会适当的拒绝,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取悦了他人,自己却不快乐

以下是“讨好型人格”的典型特征,看看你中了几条?

1.别人拒绝你时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你拒绝别人时却时常感觉自己对不起对方。

2.帮别人忙时小心谨慎,觉得认真是理所当然;自己却很少开口提要求,担心麻烦到别人。

3.和大家在一起时总是主动去找话题或是迎合着别人说话,以避免冷场;在微信上聊天,也习惯自己的消息垫底。

4.总是斟酌自己的表情言辞,害怕说错话。

5.不敢表露出负面情绪,怕自己的负能量影响到别人。

6.极度敏感,害怕得罪其他人,每次评论和回复消息都要考虑好久,总怕错会了朋友的意思而反复确认。

7.怕打扰别人,怕别人觉得自己很矫情、很烦,聊天经常撤回,朋友圈经常秒删。

满足以上7条中的4条,基本上就可以认定你具有“讨好型人格”的性格潜质。

取悦症是很难界定的心理障碍,并不是精神病学上的正式诊断。患者有一些强迫自己取悦于别人的行为模式,但跟强迫症不一样,也不属于人格障碍,反而有点类似成瘾的表现。他们的内心并不快乐,虽然知道一味取悦、迁就别人是不好的,但依然克服不了自己扭曲的认知以及行为模式——担心发生冲突得罪别人,就用取悦、迁就的方式换取别人的好感,这往往是在幼年逐渐形成的。

根源在于太渴望被人需要

那么,究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老好人”心理呢?心理学家认为,一般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你认为所有人都喜欢你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具体来说,很多“老好人”都存在一个不合理的信念,认为衡量自身价值的依据就在于是否能够得到他人的喜爱,而得到他人喜爱的方法就是尽可能为别人做更多的事情。在这样的信念下,他们需要赢得每一个人的喜欢,这也让自己长期处在对否定的高度敏感中。

第二,你对他人的认可“上瘾”了。有一些人会将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建立在他人的印象上,于是过度关注他人的行为需求,甚至被取悦他人的需求控制了,为了始终保持留给他人好印象,要求自己不能表现出不满和愤怒。

第三,你非常地畏惧冲突和矛盾。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冲突避免”,通俗地说就是在人际关系中尽可能去避免发生拒绝、抛弃、对抗、不认可,因此常常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冲突避免”也是“老好人”固有的行为模式之一。这类人常常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多半在早年的亲密关系中受过创伤。

最后,你可能被“盲目的善良”冲昏了头脑。“老好人”常常会因为自己的善良得到了短暂性的甚至别有用心的赞美,而更加坚定地成为“老好人”。

学会拒绝并不难

“讨好型人格”者看似很受他人欢迎,但却会产生很多问题:一是自己身心受折磨;二是当你把对别人好当成了习惯,任人予取予求,对方会认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一旦你不能满足他愈来愈多的要求,生出罅隙几乎是很难避免的,你因此感受到的痛苦、委屈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取悦症患者要积极寻求转变性格的方法。

首先,你要明白,拒绝是自己的权利。当你努力迎合他人需求的时候,自己的需求是不被看到的,而这个需求就是“我不想做,我不喜欢做”,试着去觉察自己的需求,这是很重要的。

第二,设置自己的边界。我们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而不是一个无底线的“老好人”,当事情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可以尝试表达出自己的难处,进行拒绝,而不是勉强而为,如此才能为自己储存更多助人的力量。

第三,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拒绝方式。很多不会拒绝的人并不是没有拒绝的心,而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拒绝方式。当我们明白了自身的需求后,就需要采用一些方式去守护自己的界限。比如,有些人选择直截了当的拒绝,有的人需要用一段时间来拒绝他人,也有些人喜欢用开玩笑的方式拒绝。找到自己的方式有时候没有那么快,你可以慢慢来,但是记住,你的每一次尝试,都会让你更加认识、了解自己。

最后,你还需要掌握一些拒绝的小技巧。比如,当别人提出请求时,有时候并不需要马上回应,你可以趁势跟对方说:我现在不太确定,晚点回复你。面对他人强烈的请求,你可以同情对方的心情,并表示理解:我知道你的处境很困难,心情一定很不好,我也很为你担心。然后告诉对方:但我的能力有限,帮不到你,不如我们一起想想其他办法。也可采用三明治拒绝法,这种方式是指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拒绝。举个例子,朋友邀请你去他的聚会,但是你有工作安排,你可以首先表达自己的感激:你能邀请我,我真的是很开心。接着你可以说出自己无法赴约的理由:但是不好意思,由于我有工作安排,这次我真的去不了。最后给予对方祝福:下次我们再好好聚,玩得开心哦!

日本作家太宰治说:“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盲目的善良,并不一定能带给你快乐,反而,还有可能带来压力和烦恼。人想活出自己的价值,就要先学会拒绝。适当的拒绝,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希望拥有相似情况的“郝仁”们都能走出怪圈,学会拒绝,拥有高效和幸福的生活。

猜你喜欢
老好人人格学会
老好人外公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老好人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