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目前我國居民第一位死亡的原因。脑卒中患者多数会留有半身不遂和言语困难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然而,如何改善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一直是困扰国际医学界的一个难题。近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冰樵课题组在脑卒中后神经功能修复的研究中取得新的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传统认为,中性粒细胞可通过形成细胞外诱捕网(NETs),来对抗外源入侵的病原体。NETs是以核内或线粒体内DNA为骨架,负载蛋白酶和水解酶组成的网状结构。赵冰樵研究团队发现脑卒中引起脑内和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产生大量的NETs,然而其对脑损伤并无保护作用。研究人员通过深入研究,阐述了中性粒细胞NETs是抑制卒中后脑内血管新生和重塑的重要分子。采用中性粒细胞选择性清除、DNA酶、PAD4基因敲除和药物干预等多种方法和手段,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证明抑制NETs产生或促进其降解,都可以有效促进脑卒中后的血管新生和功能重塑,并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该研究成果可能为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潜在的药物靶点。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宣布,未来12个月将需要313亿美元用于开发和交付新冠药物、检测工具及疫苗,包括到2021年底采购20亿剂疫苗,其中10亿剂用于中、低收入国家。
世卫组织当天更新了其领导的“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国际合作倡议的投资需求。世卫组织称,该倡议将围绕诊断、疗法、疫苗以及卫生系统和社区网络连接这4个支柱展开,预计未来12个月所需投资将达313亿美元,其中34亿美元已获认捐,剩余279亿美元资金缺口中有137亿美元需求迫切。此外,世卫组织计划到2021年中,向中低收入国家交付5亿件新冠检测工具和2.45亿个疗程的治疗药物,并到2021年底向全球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其中10亿剂用于中、低收入国家。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为控制新冠疫情、拯救生命,需要以前所未有的数量和速度提供有效的疫苗、诊断工具及疗法;所有人都存在感染新冠的风险,因此所有人都应获得预防、发现和治疗新冠的工具,而不仅仅只是那些负担得起的人。“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国际合作倡议于4月启动,旨在集合多个组织、公私部门等的联合力量,以更快速度和更大规模开展新冠相关的研发、生产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