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生成:构建初中数学生本课堂的新策略

2020-08-25 12:10
魅力中国 2020年26期
关键词:动态案例思维

(浙江省杭州市袁浦中学,浙江 杭州 3100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很多数学教师已经开始从关注课堂向关注学生发展了,努力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然而,我们也看到还有一些教师仍旧刻板地依据“事先预设”好的“模板”在课堂上进行“复制”,教学活动存在以“教师主体”而忽视“学生主体”的现象。

案例1:平方差公式很重要

上课开始,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了四个练习:

①(1+x)(1-x) ②(2x+y)(2x-y) ③(100+1)(100-1) ④(x+6)(x-2)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平方差公式》,是整式乘法的继续,很简便,很重要的,以后会经常用到的。

接着,老师根据法则逐个进行演示,并且不断强调不要漏乘,不要弄错项的符号等。未等老师讲完前两道题,有部分同学觉得已经知道了运算规律,注意力开始不集中了。

这时候,老师生气道:有些同学自以为懂了,就不要听了哦,看看谁能用平方差公式做一下第4 小题。

……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在课堂上,教师的预设代替了学生的回答,学生的参与不积极;在课堂上,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学习不主动。

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师是辛苦的教着,学生是被动的学着;这样的数学教学,已经出现缺乏有效课堂的教学生成,学生学习没有乐趣可言,课堂已经不是“以生为本”的课堂。笔者结合近年课堂实践,在课堂中注重“动态生成”,进而构建“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

一、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动态生成有“基”可筑

新课程标准在评价中提出:“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将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到实处,让它们成为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石,让动态生成有基可筑。

(一)要学会欣赏

带头憎恶、鄙视等有色眼光去看待某种事物,即使它再美丽,在你眼里,也找不出丝毫的闪光点。一个教师不学会去欣赏学生,他与学生之间会存在着隔阂,走不进学生内心。教师要善于激励,对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每一个好的表现都要表扬和鼓励,哪怕是点滴的进步。学生会把老师的表扬和欣赏看成是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激发他们向上的动力。

(二)要学会关注

课堂上,对学生有足够的关注是必要的,而且要努力的关注每一个学生,它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用目光的关注、肢体的关注(轻松的拍拍肩膀或摸摸头)、给答题的机会等方式,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让他们因为老师的关注而改变不良的学习态度。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注,那些对数学没有兴趣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能提高,数学成绩会有一些进步的。

(三)要添加色彩

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是枯燥无味的,是抽象的,也没有情感色彩。为了让这些素材成为学生愿意学习的素材,我们教师可以将一些教学内容赋予情感色彩。因为有了色彩,所以学生在接受这些教学内容时,就能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被调动起来,教学目标的达成也会容易一些。

案例2:老师今年多大啦

对于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5 分式方程(第二课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处理,先给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今年老师的年龄是亦杰(班级的一个学生)同学的三倍。五年之后,老师的年龄与亦杰的年龄之比为5 ∶2。请问:老师今年多大啦?

要知道,学生对有关老师的事都很感兴趣。所以,还没等老师说完,有的开始猜测了,有的开始计算了……

……

在这里,笔者用“老师今年多大啦”将死板的数学算式变成了生活例子;用“老师今年多大啦”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因为老师的很多,学生是很感兴趣的)。因为有了兴趣(可以知道老师的年龄),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知识。这样的情感色彩添加,虽然简单,但是很有效的。

二、架构灵动的思维桥梁,让动态生成有“陆”可着

我们的数学课堂,一些时候,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形,如: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遗忘了已学知识或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思路等等,对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反馈,甚至在教师的启发、暗示或引导都无法进行。为了化解这样的意料场景,我们不妨灵活调整教学步骤,针对问题,创设相应的情境,为学生的有效质疑搭建“思维桥梁”,使学生的思维有思考的方向。这样,思维之“球”巧妙地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有“陆”可着,课堂也将精彩。

(一)在产生认知瓶颈时,合理设问,让被阻的思维道路得以通畅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教师总会拿一些比较典型的试题或者是将典型试题稍微作改变,让学生去做,让他们在复习之后有一个新的认识。因为有了新的数学知识,所以在做题时,学生的积极性会被再次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会再次活跃起来。当学生出现任职瓶颈时,教师只要因势利导,合理设问,学生原来的思维错误或定势定能被打破,思路定能得以通畅。这样的合理设问,甚至是一连串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纠错,让学生有知识重新组合的机会,进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案例3:答案对了吗

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之后,给出这样的练习: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很快的,学生得出了自己的答案,如:m >-0.5;m >-0.5 且m ≠-1;m >-0.5 且m ≠-1 且m ≥0;m ≥0 等。

答案五花八门,此时的课堂也很活跃。经过交流、思考,大家明白了本题答案是m ≥0。

“假如,老师将题目改为‘已知关于x的方程(m+1)x2+-1=0有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又是多少呢?”

……

从本案例看出,学生出现了“错误”,有了认知瓶颈,教师没有主观臆断的解决,而是让学生讨论,交流和思考。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经过一系列的设问和讨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相关知识被分析得很清楚了。这样的合理设置,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数学认知进行纠正和更新,进而将已有知识重组;这样的合理设置,学生产生的认知瓶颈及时被打开,原本被阻的思维道路得以通畅;这样的合理设问,不仅是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还让学生的数学素养有了提高,“生本课堂”也得到很好的诠释。

(二)在产生认知偏差时,合情质疑,让错误的思维定势得以纠正

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会有似懂非懂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类似的问题,抓住和利用好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错误练习,暴露自己思维的漏洞。这样的对症下药,可以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纠正认识中的偏差。对于偏差,我们不能以一句“你(你们)想错了”来搪塞或者是将正确解答直接给予,而应正确解读学生的错误,让他们自己找寻缘由,让他们自己认识并不断纠正,进而认识庐山真面目,使之为更有效的教学添一份美丽。

案例4:美丽的错误

在进行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 概率的简单应用”一节时,我给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抽奖活动,有10 张奖券,其中有6 张是中奖奖券。杰哥任意抽了一张,他能中奖的概率是多少?如果杰哥和俊弟各自任意抽了一张,那么有人获奖的概率是多少?

于是,学生出现了这样的答案:杰哥中奖的概率是0.6;杰哥和俊弟两人中有人能获奖的概率是0.6×2=1.2(出现了老师想要的问题,发现了学生的认知是有问题的)。过了一会儿,有学生说“做错了”。这时,学生三三两两的议论了起来。

接下来,学生一种又一种的正确解答方式,是老师没有预设的,也是没有预料的,好些同学的解法让大家很佩服。

……

在本案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可能产生的认知偏差,教师没有“轻松滑过”,也没有用“你们错了,要这样解释……”,而是给予讨论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关注了概率问题的本质,将学生偏差的思维调整了,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丰富,而且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样的数学课堂,也让学生体验了动态生成的生命课堂魅力。

(三)在产生各抒己见时,适时点拨,让已有的思维能力得以升华

在数学课堂,我们会挑选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学生在教师的预设下,能够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这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反思,找寻不同解法的共性,要让学生从会解一道题,上升到会解一类题,从体验解题过程中领悟解题策略,让已有的思维能力得以升华。

案例5:辅助线该怎么添

已知:如图,∠B+∠D=∠BCD。求证:AB ∥DE。

这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 证明

(第二课时)”的例2,很多学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

方法:有的是延长BC 交DE 于点F;有的是延长DC 交BA 于点G;有的是连结BD;有的是过点C 作MN ∥AB……

随着大家的各抒己见,我给出了问题“谁能将大家的解决方案进行归纳”。

学生认真地思考着,反思着,寻找着不同解法的共性。

忽然,一位同学兴奋地站起来,回答道:“过点E 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作为辅助线。”

……

此案例的收获是:一道数学题在一番积极思考,不断调整解法和同学讨论交流后解出答案的。此时,让学生认真进行如下探索:本题考查的要点是什么?本题有无其他解法?各种解法之间是否有共性?……那么,解题后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动态”教学中达到熟练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推理论证,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延伸与深化,让动态生成有了着陆点。

三、捕捉有效的教学素材,让动态生成如“泉”流淌

在课堂教学上,有效的信息、问题或素材是很多的。一些信息或素材,如果教师能关注并及时捕捉,那么这些信息或素材能给课堂添色不少,课堂将会产生新的思维碰撞,课堂会因为“动态生成”而不断延伸和发展。

(一)顺水推舟,借题发挥

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一些时候会讲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东西。其实,这些无心之语并不是都与课堂无关,并不是一点价值都没有。如果教师善于利用,能促进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可以顺水推舟,借题发挥,放大这些动态生成的资源,并且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提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或扩散的问题,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积极体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时,课堂往往会呈现出新的活力,教学效果也将事半功倍。

案例6: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选用

上课开始,教师要求每个小组都计算一下自己小组组员身高(每个学生的身高,课前已经测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没一会儿,每个小组的平均数身高都出来了:最小的只有152 厘米,而最大的却有168 厘米。

忽然,不知道是谁小声的说着:“哎!要是现在国家篮球队的周琦在我们组就好了,平均身高会长好多。”

听到这样的“嘀咕”,老师马上问道:要是周琦在他这一组,那么平均身高会如何变化?

不一会儿,刚才那个小男生举手了。“老师,身高会增加不少。因为周琦(身的高为216 厘米,我们组的平均身高约为165 厘米。”

“那么,现在这个平均身高能够准确地反映他们小组成员的身高情况吗?”

“这……”没等小男生想明白,后面的高个子男生站起来说:“他们组最矮的同学只有1.39 米,最高的是2.16 米多,极差太大了。这时的平均数,是不能反映他们组的身高情况的。”

“老师,他们组应该用众数或中位数来反映我们组的身高情况。”有一个小组的一个女生补充说。

……

课上到这里,可以看出老师是灵活应对的,老师非常自然地利用了学生的“无心之语”,厘清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恰当选用,在问题的探索中老师帮助建构了属于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通过案例发现:一句无心的闲话、一道典型的错题,都可以成为课堂的切入点。这样的数学课堂,因为有了动态生成性内容而活跃,因为有了动态生成性内容而成长,因为有了动态生成性内容而提升。

(二)延迟解决,引发探究

我们的数学课堂,来自学生的信息或素材往往是零碎的、不全面的。所以,我们老师要积极的去研究,选择和利用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将自己的所学能有提高。一些时候,我们也会遇到当堂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继续探究,想办法解决。

案例7:出租车如何计费

课堂上,我给出了题目:杭州市出租车收费标准为:起步价10 元,3 千米后每千米2 元。则某人乘坐出租车x(x>3)千米应付费多少元?

我预设着:根据题中的条件,学生能很顺利的列出代数式:10+2(x-3)即2x +4。接着,让他们随任取几个x 的值,算出应付的车费。这样的目的是:体会代数式及代数式的值的含义,感受代数式的值会随着字母取值的变化而变化的。

没想到,很快的有人喊道:“老师,题目跟实际不符。杭州市出租车的起步价已经是11 元了。另外,题目说3 千米后每千米的价格是2 元,那么不足千米的怎么算?”

……

听了他的解释,我想着题目是不符合实际了。怎么办呢?我想到了让学生课后去解决,去调查现实生活中杭州市出租车车费是如何计算的,所以顺水推舟了,并约定一周后的数学课上交流调查结果。

那一天,学生们纷纷把自己从不同渠道调查得到的结果呈现出来:

(1)打表计费:起步价是3公里以内为11元,3公里至10公里每公里为2.5元,10 公里以上每公里为3.75 元,还增加了等候费每4 分钟2.5 元。

……

以上的教学案例,教师没有因为“不符合实际”而责骂学生,而是机智的变成了课后探究题,成为了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这样的学习,不仅有学习的过程,还有学习的结果,学生的收获是不一般的。这样的延时解决,这样的引发思考,在学生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师生一起在错误中走向进步,智慧光芒定能闪现课堂,课堂生命也是活力无限的。

结束语

注重动态生成的课堂,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浓厚了,也充分体现了教学是以生为本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使课堂鲜活了起来。经过实践,笔者也对班级的学生(共40 人)进行了数学学习的简单调查,结果如下:

问题1:你喜欢现在的数学课吗?

问题2:你的数学成绩较以往是否有进步?

从以上两个问题可以看出,班级的学生还是喜欢数学的,所以成绩也有了进步,注重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对学生还是有促进作用的。

在谈到“问题3:现在的数学学习,你的最大感受和收获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由于需要合作,需要经常的交流,所以自己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进步;由于老师经常变题,所以自己能变题了,有时还得到老师大大的表扬等等。

当然,现在的数学课堂依然有很多的不足。在具体的教学中,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课堂的驾驭和应变能力,力争让课堂有更多“自觉有效”的生成,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数学教学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动态案例思维
国内动态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国内动态
思维跳跳糖
国内动态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